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摘 要】目的:探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紫癜性肾炎3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均给予泼尼松单独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添加霉酚酸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患者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的消失时间,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与对照组患者(72.2%)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8.9%),差异显著(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紫癜性肾炎患者效果显著,促使患者症状快速发挥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配送;霉酚酸酯;紫癜性肾炎;安全性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简称为紫癜性肾炎,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脏疾病,患者由于肾脏结构中的肾小球系膜增生而出现血管炎症、坏死等一系列症状,同时病情可蔓延至全身而呈现出关节疼痛、蛋白尿等症状【1】。本次研究将探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紫癜性肾炎7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年龄8-55岁,平均(25.2±4.4)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4.8±6.5)个月,本组患者肾活检检查【2】结果显示其中有III级12例、IV级6例;对照组(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8-56岁,平均(26.1±4.5)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14.4±6.4)个月,本组患者肾活检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有III级14例、IV级4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mg*100s)治疗,患者用药剂量为10-60mg/kg口服,1-3次/d,由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用药剂量并酌量增减。
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添加霉酚酸酯治疗,患者霉酚酸酯用药剂量为20-25mg/(kg•d),患者最大用药剂量≤2.0g/d。持续用药2个月后患者用药剂量可降低至0.7-1.0g/d,同时患者泼尼松用药剂量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3】
①于患者治疗结束后测定其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血尿、蛋白尿症状均恢复正常且持续时间≥半年,同时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24h尿蛋白含量<0.5g、尿红细胞计数(RBC)<3个/hp;有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血尿、蛋白尿症状均明显好转或者消失,同时其检查结果显示24h尿蛋白含量>0.5g且与治疗前相比起下降程度≥50%、RBC与治疗前相比下降程度≥50%;无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血尿、蛋白尿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迹象,同时患者24h蛋白尿与RBC等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改善标准;
②统计患者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改善时间,同时统计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与对照组患者(72.2%)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8.9%),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下降1例、肠胃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下降2例、肠胃不良反应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激素柯兴氏反应2例。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以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为临床特征的血管疾病类型,患者多为幼儿且临床症状多以皮肤紫癜、关节疼痛以及血尿为主。而过敏性紫癜肾炎则是过敏性紫癜的严重并发症状,患者病情蔓延至肾脏且对肾脏结构造成严重损伤。临床统计显示【4】,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约占所有过敏性紫癜患者的30%-50%左右,同时90%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会在病发8周后引发肾脏损伤症状。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面临着病情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危险,一般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机率仅在5%左右,但成年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机率则在26%左右【5】。
当前临床针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血凝药物等多种类型,患者治疗、预后效果与其肾脏受损程度息息相关【6】。而霉酚酸酯则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其能在患者体内进行脱脂化反应而生成霉酚酸,霉酚酸能够凭借自身强烈的免疫抑制活性功能有效抑制鸟嘌呤核苷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之间的合成反应,同时以高度的选择性作用在人体T细胞、B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有效阻断人体B淋巴系统抗体的分泌过程,对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生成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同时霉酚酸酯还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反应,有效抑制患者肾脏内部的炎性反应而缓解患者肾脏损伤。泼尼松则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效果,对降低患者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均有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紫癜性肾炎患者效果显著,促使患者症状快速发挥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淑珍.小剂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34例[J].临床医学,2015,35(10):114-115.
[2]秦文兰.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对小儿紫癜性肾炎伴新月体者的治疗效果[J].大家健康,2015,9(1):148.
[3]熊加川,田茂露,何朝霞,等.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2):184-190.
[4]钟英超.紫癜性肾炎激素治疗联合MMF 的安全性分析及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50-51.
[5]黄莉,徐晓楠,唐玉英.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VCAM-1、VEGF和β2-MG的影响[J].内科,2015,10(4):479-481.
[6]张荣厚,张建伟.环磷酰胺与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与安全性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29):3107-3109.
论文作者:卢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患者论文; 霉酚酸论文; 紫癜论文; 肾炎论文; 蛋白尿论文; 血尿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