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内科:553001
摘要: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利用到慢性肾病患者中,探讨慢性肾病患者的管理模式较本科常规健康教育的优势。方法:随机把9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而对对照组患者仍然进行接受本科常规健康教育,待出院前以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干预前后的效果。调查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对慢性肾脏病方面、对相关药物、并发症、不良饮食行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及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建立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体系,采取护理干预方式能极大提高肾脏病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识认知和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认识并改变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减缓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护理干预、效果
慢性肾脏疾病是肾功能异常,并且病程大于3个月病变,临床上以肾小球滤过率小 60 毫升/分钟,或全身高度水肿、血尿、蛋白尿为特点,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因肾脏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慢性疾病致死的前五位,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伴随我国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目前高达12%,高龄患者中发病人群更是高达 45%。为了减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建立一套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45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9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 29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45~75 岁,平均 (52.0±5.5) 岁,病程6个月至15年不等,平均(4.0±0.5) 年;对照分为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 (53.0±4.5)岁,病程7个月至18年不等,平均 (5.0±1.5) 年。
1.2 纳入标准
入选所有患者均符合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肝、脑、肾等脏器损害者,以及智力缺陷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各种操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要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指导等情况下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肾脏疾病疗程长,长期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导致患者心理产生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诱发其他并发症而导致加重病情。为让患者始终处于一种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十分必要的。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接受治疗。
1.3.2 饮食护理
由于大多高龄患者伴有合并症,存在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和营养摄入差等问题,因此,饮食护理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治疗的关键。食物应品种多样,烹调入味,增加患者食欲,多食用蔬菜水果,并禁用腌制食品,避免加重肾脏损害。
1.3.3 病情观察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巡视病房,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天晨起同一时间身穿同一件衣服空腹监测体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可及时发现或避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下去患者会出现骨髓造血抑制症状,并诱发各种感染,因此应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探视频率,加强消毒隔离。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性质、颜色、量,以及患者有无水肿、高血压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由于高龄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的表现较为隐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异常,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4用药护理
由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需要常年打针输液,因此应必需加强对局部血管的保护。而且在输液打针时做到由细到粗,由远及近的原则,在静脉输液进针前,要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痛苦。输液过程应增加巡视次数,如有药物外渗可及时发现。口服药物应按时按量给药,避免漏服,在患者发生药物副作用时必需在第一时间通知值班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3.5皮肤护理
患者全身容易出现水肿是由于患者长期蛋白质丢失导致机体低蛋白,加之小血管病变导致患者皮肤弹性丧失,还会发生压疮、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因此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与已经患有压疮的患者可在患处敷以压疮贴,便于渗出液的吸收,利于局部皮肤的再生。督促患者勤剪指甲,指导其穿柔软舒适的内衣、袜子,并避免挠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诱发感染。
1.3.6 运动护理
较轻的患者可做些运动量适中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病情严重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必须给予按摩、被动活动或足底泵治疗,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3.7出院指导
应做好健康宣传教育,为免病情反复患者出院后要定时来院复查。患者一定要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定时户外运动,增加体质恢复。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3 讨论
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护理主要是以控制和延缓病情为主,从心理方面进行引导为辅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在拥有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强烈欲望,控制肾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做好相应的工作,并积极做好其他各项护理工作,发现患者不适立即处理,以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根据上述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花费,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 内科学 [M]. 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34-562.
[2] 张增建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1014-1015.
[3 张会敏.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35例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13): 64-65.
[3] 姚光弼.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华消化疾病杂志,2001, 11(3): 133.
[5] 立潮章.病毒性肝炎并消化道出血的心理护理.肝脏, 2002, 33(10): 45.
论文作者:谢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患者论文; 肾脏论文; 疾病论文; 病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患者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