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论文_鲁圆圆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论文_鲁圆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任意开发随意利用,造成了我们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土地资源污染破坏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本文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

引言:在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任意开发随意利用,造成了我们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土地资源污染破坏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平方公里人数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我国现有土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面积为1.4亩,不足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我国难以开发的土地资源面积巨大,土地资源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我国耕地面积逐年缩小,耕地土地资源非常匮乏,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1 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1.1 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恶化范围在逐步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深,其具体表现在土地面积侵蚀面积增大、城市建设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地农药用量超标土地污染严重、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地森林不断退化、湿地减退、生物多样化锐减、土地结构遭到破坏。目前我国的沙漠化面积已经到了17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8.13%,造成我国的经济损失达到500多亿;水土流失的速度超过了治理速度,需要新的治理技术加快治理速度。

1.2 城市用地浪费严重。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工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根据城市用地显示,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已经增加到427.4万亩,这组数字说明,我国可利用土地在逐渐减少。另外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比例失调,行业内部也存在这种现象,城市有限资源不能合理最大化的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得不到土地资源最大价值开发利用。

1.3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农业用地急剧减少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导致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另外非农占地现象严重,而且造成农业耕地永久性流失。非农业占地规划性不强,盲目性大,不仅使所征集的耕地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也使周边耕地备受污染,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征集耕地建设约占总建设面积的四分之一。农村住宅基地规模过大,这是我国农村尤其是东北农村遗留下的问题,住宅基地过大,没有形成集中建设,大量耕地用在房屋建设,使得耕地面积浪费。

1.4 污水灌溉和环境污染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工业、生活、农业以及交通,这几方面是土地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工业方面来说,近些年乡镇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一些问题不可忽视,乡镇企业分布广形成不了集约化发展;资金不足,使一些设备得不到改善;技术落后,制约企业进步。工业中的“三废”排入河流以及农田,造成土地资源的污染。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高达到200亿吨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也达到65亿吨,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再加上城市生活垃圾,土地资源浪费极为严重。此外,不合理的开采也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1.5 土地资源重金属超标。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其对空气的污染、水体的污染程度却越来越深,而水体和空气污染最终都会导致土地的污染。在我国造成土壤污染最为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高达两千万公顷,约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因重金属污染造成我国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凶是不规范的采矿和金属冶炼;在耕作区不合适使用化肥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农业区很多农户不按照要求进行施肥,最终使土壤中所含的金属超标,从而改变土壤结构,致其肥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复合肥本身所含有的镉超标。

2加大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完善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制度规定,是杜绝土地开发利用违法破坏行为的治本之举。要结合我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势,除在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基本法律之外,还要加快制定完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法》等专项法规,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完善土地资源循环利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土地利用的法律与法规是整个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涉及到各部门之间利益的调整与重新分配,而且涉及到资源价值的均衡代际转移,在目前资源及环境违法成本低的情况下,难免有些单位和个人只顾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而牺牲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土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立法,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构建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建立土地使用的节约评价机制,要明确对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要求,把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法律目标。

2.2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做到依法管理、合理开发与科学保护三者相协调,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整理复垦,用技术推进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动力。土地资源要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通过农用地的整理,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退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发展到良性循环状态。另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一定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如引进土地复垦的景观设计技术、加强土地整理和生态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开发等。

2.3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土地资源生态产权不清晰有关,导致少部分人为满足自身短期利益,无视大自然的生态运动规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巧取豪夺、肆意破坏、任意践踏,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的出现。为保证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产权界定、配套、流转、保护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生态资源的调控,约束和规范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同时积极倡导消费者地适度消费,增强生态环保理念,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

3小结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对耕地保护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注重保护耕地质量及生态条件,确保人类生存的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

[2]王根绪,程国栋,钱鞠.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13,14(9).

[3]王强.浅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J].现代农业,2012(03).

论文作者:鲁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论文_鲁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