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与社会实践_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的社会化与社会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实践论文,化与论文,大学生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八七年以来,一个社会实践的热潮在全国各大专院校蓬勃兴起。社会实践活动为何以其生生不息、奔腾不止的势头旷日持久地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勇于实践?本文试从大学生的社会化视角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涵义

大学生的社会化,指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行为、心理智能等素质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说过,人不是一个孤立的生物躯壳和肉体,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哲学定义说明,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由活生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各异的个体组成。社会是人生的舞台,而人则是社会的主人。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离开了社会,也谈不上真正的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社会由人的更替沉浮而向前演化的过程中,作为新一代的个体,并不是自然而然地、自由地去选择和填补社会的空位,而是由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发展中理性完成的。这个过渡、发展过程就称之为人的社会化。这正如十九世纪末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人要生存,必须适应社会,改造自然,才能成为社会人。”

在原始社会,由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生活环境限制,以及交通能力的局限,人的社会化程度很低(这里是从社区化、全球化的角度来说),所以人主要表现出的是生物在低层次上进行生存竞争的属性。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产的商品化与社会化相融,经济向全球化扩展,因而要求新一代个体要以合格的社会成员完善地去填补社会的空缺,这就迫使大学生加快和缩短社会化的过程,即实现一次人生历程的飞跃,通过改造自己去改造社会,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又同时不断认识社会,进而完善和发展自己,使之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大学生的社会化,关键是大学生的现代化。由于现代化并不单单意味着一个单一的经济增长过程,它涉及到政治、文教、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变革。因此,大学生的现代化主要是从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面向现代化的转变,即成为全面具备身心、道德、知识、能力、国际化五种素质的人。

在推动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是社会的期望和生力军。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尤其是这样。但是虽然差不多每个大学生都向往成为时代的宠儿,企待为社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在历史的伟碑上刻上自己的英名。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如愿以偿、自然而然地站在时代的潮头和前沿,成为社会前进的中流砥柱。其根本原因是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个体,未必都能取得社会化的“毕业证书”。如惠大物理系九六级学生吴某因感情危机坠楼自杀;电子系九六届毕业生曾某因找工作受挫在家悬梁自尽等,都是极端的事例。笔者曾奉命带队于暑期去深山特困区搞扶贫活动,一位自愿加入的学生干部却因吃不了苦而哭泣,产生了想家思归的念头。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要善于突破课堂、校园这个“鸟笼”与象牙之塔,善于借助社会的大课堂,在社会老人的指点下,虚心地拜工人、农民和有实践经验的干部为师,努力向生产和社会实际学习,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人的社会属性,使自身行进的方向速率与社会同向同步,才能使自己从一个生物人、自然人逐步转化成为一个社会人、现代人。

二、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及其阶段

人的社会化从广义上讲是人从接受幼儿教育到生命的消亡要延续整个一生。狭义地讲是从人对现实社会的真理标准与行为准则、规范的了解、认识到人生职业的结束为止。大学生社会化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在人生的旅途中居于重要层次。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起点就是了解社会。如果把一个人结束学生时代走向工作岗位做为分界面的话,大学生的社会化要经历大学以前的缓慢渐变阶段和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积累突变发展阶段。

附: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模型图

在前一阶段,胚胎期主要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它奠定了社会化的原始基础,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与领悟能力。胎教是通过生物特性进行外界刺激,刺激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强制输入,以完善其物质基础的结构。当人从童年进入小学、中学时期,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熏陶影响以及学校、教师的教育,加上文学、影视、传统习惯、风尚时俗的综合作用,使人少年时期对社会产生朦胧的意识,但还不具有辩证的认识方法,一切现象事物印象在头脑中是模糊不清的。

当人告别中学踏入大学的校门时,他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因而进入了一个社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大学是社会的一角”。社会交往、人际氛围以及接受知识的方法、途径大变,甚至大部分新生对校园生活的浪漫想象与现实发生剧烈的矛盾冲突,这样自然会迫使大学生自身通过自我审视和调节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中学现有教育体制下,具有小龄化趋势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赞扬声中和重点照顾、娇生惯养下长大,一旦离开了父母就面临许多困难,不能妥善地料理生活,社会活动能力差,孤独冷漠,不善于和人交往,一味地只图赞美表扬,不能接受任何批评,听不进半句逆耳之言,对社会复杂性缺乏起码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甚至与同学关系紧张而消沉下去。这说明,从中学到大学时期,由于环境的突变,出现了心理适应期的断裂、空白地带,心理学上把此称之为“断乳期”。即失去了父母亲友具体的帮助与指导开始独立生活的不适应期。其特征是大学生的思维、意志、性格和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一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外界环境。此时的大学生,需要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良师益友的启迪与引导。

从适应大学生活到以积极的进取态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建立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说明人的社会化的第一阶段趋于完成。但从领取大学的“毕业证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第一天起,紧接着人的社会化的第二阶段开始了。复杂的社会、纷繁的生活,光怪陆离的现象,展现在面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外部世界,仅靠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不足以认知和把握。在社会的舞台上,许多毕业生仓促上阵,带着好奇、激奋与慌惑不安的复杂心理把目光投向周围的人和事,企求象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一样对一切作出科学合理、准确无误的判断,借以修正自己人生的航线,寻找自己立足和发展的最佳位置,以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早日振翅飞翔。

向前发展的社会本该悦纳向前奋进的每一个大学生,但对大多数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来说,由于对现实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思想准备,所遇之事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有碰壁者、跌跤者、落荒而逃自暴自弃者,有的在生活的浪涛裹挟下随波逐流。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化过程X是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多元复合函数,长短因人而异。 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事业航船的港口和人生起跑前的预备阶段,社会化的进程如何,决定其一生的前途命运。如若这一进程顺利,就会发挥其优势和全部智慧才华,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机遇,在生活的海洋里激流勇进;在事业的坦途上左右逢源;在创造未来的工程中有所建树。如若根本不了解这个现实社会,也从未适应过这个社会,或傲然于世,或孤芳自赏,或单凭热情、勇敢和臆想就力图去控制和改造这个社会,那么得到的报答也许只有绝望的悲剧和失败的厄运。

就空间而言,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分离作用,远非其本身的空间意义所能包容,具体既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由此编织了大学生社会化双向性的矛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历史上与此相应的高校的一系列改革,深深地拨动着青年学生的心弦,关于“上山下乡”、“下海经商”、“下岗谋生”等方面的争论及其实践,倾刻之间蔓延东南西北。这一切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化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说,如今的大学生比以前任何时候更为关注社会及其需要,关注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素质的培养。据有关调查,76.3%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为适应即将到来的21世纪培养各种能力;78.9%的人肯定自谋职业从长远看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90.1%的人已把个人价值与对社会的贡献联系在一起。

从时态上讲,大学生的社会化决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无穷止的,校园与社会、世界等没有绝对的界限。如第一课堂与校园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过去与传统;可以了解中国的现状与国情;可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具特征;可以了解当代世界与全球动态;可以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面临的历史使命等等,这是一个纵横交错,校园与社会互动相间的系统工程。远非三言五语所能讲清楚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永动的、“观于外、省于内、修于己”的动态演化过程。

三、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加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社会化是完成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既然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那么谁想超越这个过程是幼稚可笑的。既然主体处于客体之中不以时间延续和空间变化为转移,那么早日注视社会、投身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就成为必须。如果说信息感染、知识传授、环境熏陶是社会的内隐方面,那么社会实践则属外界的、直观的、生动的另一面,两面一体,不可分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方兴末艾、蓬勃发展的,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比的生命力。

注目社会与创造两个文明,是历史注入中国大学生躯体的热血。“五四”运动期间,大学生走向社会,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一代学子振臂高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奏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90年代的大学生,更被改革的洪流推向潮头浪尖,争先恐后地投身于充满风险的竞争海洋,去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祖国的腾飞。这些,既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旋律,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时至今日,更需高张。

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与实际统一起来。我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而又包袱沉重;文明亘古而又近代受辱;地大物博而又人均占有资源很低,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很低且极不平衡,改革的发展也不平衡,社会主义制度还正在完善。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现实,仅凭听一次讲座,看一本书,读一条新闻,看一部电视就想了解它的全貌是不可能的,更不能“睡在床上看天花板来设计改革的蓝图,关在校园里空谈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而必须深入到社会的深层去。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与人民群众的心声产生强烈的共鸣,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进而激发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欲,起到在校园里所起不到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社会实践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知识咨询、文化扶贫,科技开发,社会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军训等各个方面,需要动用大量的书本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这种运用又不是书本上、课堂里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头脑加以消化、分析和综合、加工处理后才能应用。这就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使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而这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自身与社会统一起来。五彩缤纷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自利利他与假冒伪劣,崇高的精神与横流的物欲,涌动的时潮与变态的行为,相互交织、异彩纷呈,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的丰富素材。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由于利益关系的变化,人们对改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此外,社会是由一个个不同文化观念,不同脾气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异质个体所组成,不同的人又具有独特的行为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使大学生懂得,从微观上讲改革并不是每个人都“利益均沾”,因而不服从改革的大局,不符合国民的整体利益,不顺应市场经济的大趋势,青年知识分子即使走向社会也是没有出路的。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通过从社会、从人民群众身上吸收丰富的营养,逐步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克服唯我独尊的“骄”、“娇”二气,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复兴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在社会与时代的总要求下塑造自己,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主人。勿容讳言,这个时代,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冷眼旁观的避风港,而已建造起了激流勇进的跳水台。当然,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按制度规范办事,必须同在校园经商设点赢利等活动严格区分开来,建立有序的管理运作机制。鉴于对此本人已有专文论及,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岗位前的主动实验和自我锻炼,是加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只要引导得当,就会提前在大学里完成了解与初步适应社会的双重任务,而将“人生的起跑线”推前到大学毕业之即。这样,高等学校就会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收稿日期:1997—12—26

标签:;  ;  ;  

大学生社会化与社会实践_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