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新区 200126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其生活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的部分,其施工质量十分重要,但是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是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我们必须加强对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而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建设整体的质量。本文就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软土地基就是指其存在空隙较大,含水量较高,地基承载能力较弱,具有很强的压缩性。因此,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必须掌握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进一步确保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下面就对软土地基进行分析,并分析在土建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软土地基施工特点分析
在施工的相关过程中,我们把淤泥和淤泥质总称为软土,软土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层。渗透性弱、压缩性高以及抗剪强度低的特性是软土的基本特性,这就使得软土无法直接作为土建工程的路基。在实际的软土施工的过程中,各种土质的抗剪强度与其侧压力大小无关,但与加荷速度及排水固结条件密切相关,而软土本身的含水量高使得抗剪强度很低。所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找到软土地的相关特性,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施工。
2 土建软土地基施工现状分析
土建工程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越来越频繁,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致使设计图纸与工程实际情况相互矛盾。施工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得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安全性、强度等性能不能有效的满足工程建设的规范。当工程施工结束之后,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此保证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使得工程出现裂缝现象,久而久之,坍塌、断裂事故必定会出现。
3 加强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3.1 换填加固法
取出原有软土地基中的软土,然后补充一些强度较高、压缩性能强的材料进行填充,实际就是换填加固法。其方法主要是经过对土质互换实现了地基固化的目的,进而确保建筑物对地基的标准要求的一种方法。当然,好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在选材上要实事求是,尽量根据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材,一定要严格的执行国际的相关规定,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减少施工的相关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软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换填的过程中,要按照真确的顺序进行,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一层层的填充,力求达到碾压厚度与坚固度的相关标准,达到实际的需要。当然,在进行相关的填充工作时,需要充分保证建筑物要求的地基压实程度;另外,在进行相关的勘探技术之前,要对勘探的范围进行严格详细的计算,力求勘探工作科学合理。
3.2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法是建设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针对面积较大的软土地基的加固使用更为普遍,强夯法实际就是经过对卷扬机的利用,把三吨左右的重锤起吊,进而提升至6-9米地高度,之后再把重锤向下坠落,利用重锤下落的时候对地面造成的较大冲击力,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夯实。但是,在应用强夯加固方法的时候,需按照地质情况及建筑物施工的要求,对重锤重量及其高度进行选择。运用其方法可以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且效果也是较为显著,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3.3 深层拌和技术
深层拌和技术主要是将石灰、水泥等固结材料注入软土地基中,发挥固结材料的凝聚及粘合作用,对柱体进行加固,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建筑强度。通常来说,按照我国大部分软土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层水泥搅拌桩与深层石灰搅拌桩在深层拌合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深层拌合急速经过采用水泥、石灰等固结的材料,使得软土不断凝聚及加固,提高其强度及其承载能力。其中,因为水泥及石灰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等性质不同,深层水泥搅拌桩较为适用淤泥,泥炭土,粉土类的软土地基施工中。而深层石灰搅拌桩则比较适用于难以凝结、加固的软性粘土地基的施工中。
3.4 挤密碎石桩法
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首先进行桩位的布置,在桩就位之后,取土成孔,填料,夯实造桩,成桩、铺设垫层,挤密碎石桩移到下一桩位。为避免出现断桩的现象,碎石量必须满足相关施工要求,不得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在沉桩中,若是遇到体积大的石头,可对其进行位移处理。
碎石挤密桩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较为显著,在加固之后,地基承载力就在原天然土的3.5倍,并且可以大大的缩短地基固结沉降地时间。碎石挤密桩受施工场地的影响较小、工期短、成本低,可以显著的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压缩模量,具有很好地经济、社会效益。
3.5 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是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可采用盲沟或是石灰浅坑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按照地基的面积及形态对盲沟进行挖掘,以横向盲沟及纵向盲沟为主,以有效地把软土地基中的水分顺利排出。采用盲沟进行排水的方式属于物理排水法,也可利用化学方法对软土中的水分进行排出。比如:采用生石灰吸收软土中的水分,但是其在施工中用挖一个坑,在把坑内的渗水清理干净之后,向其中填入生石灰,以达到吸收软土中水分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不断发展,在其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也就引起了相关的部门的注意。所以在实际的土建施工过程中,详细分析软土的各方面特点并对不同工况软土地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是确保土建工程中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运用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软土地基处理,是必须且必要的,相信在实际的相关建设过程中,本文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相关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媛媛.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建筑,2010(7)
[2]赵金健.郭建军.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
论文作者:杨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土地论文; 土建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方法论文; 碎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