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张玉堂

浅析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张玉堂

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卢龙县分局 河北秦皇岛 0664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水环境检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环境监测在防治水污染、制定水环境标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水环境依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相应的 监测任务越发重大。水环境监测历经八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常规监测日趋成熟,水质自动监测正有计划地 逐步开展。我国水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归为三类:自动监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常规 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应急监测,凡有国家认可标准方法的项目,必须采用标准方法,没有标准方法的项目,采用等效方法进行测定。在水环境污染现状日益严峻的今天,对其监测的发展越来越受人类重视。在线监测、动态监测以及遥感监测将成为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现状;发展

引言

我国目前采用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自动监测、常规监测和应急监 测。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分别执行国家环保部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 术规范》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应急监测,如果被测项目有 对应的国家认定的标准方法,则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否则应使用等效方 法监测。随着我国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污染问题也逐渐复杂化,水 环境监测必须不断发展以满足监测要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动态监测、在线监测等监测技术手段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截止到目前,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共有 260 个重点检测站构成了地表 水检测网络系统,对 200 多条河流、10 座水库、18 个湖泊进行检测,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总计达 759 个。但是我国的地表水监测站大部分仍 然采用常规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还在发展和建设当中,这与国外的 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水环境监测内容概述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开展环境 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水环境监测,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 法,对水体是否污染以及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和评价,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水 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 面:a.明确水环境实验室检测系统,尤其是水环境监测实验中的水 体样品采样点布设、采样方法和水体监测实验方法等;b.依据水环境检测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监测调查方案,并 依据不同的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c.依据监测分析结果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对监测资料进行整 理和保存,并为有需要的单位提供全面的水环境监测数据。

2水环境监测的现状

2.1缺乏高素质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目前 我国从事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中整体的素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有 两点,一是工作态度不端正,二是对监测仪器使用不熟悉。存在一些 人员对先进的监测仪器不能正确使用,且有些人对于工作缺乏责任 感,工作态度不积极,这也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阻碍了 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十分不利。

2.2水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的监测与科研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河流 及各大水系均以有机污染物污染为主,这已被管理 部门和专家一致认可。但是,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中 表征有机污染物的项目均为综合性指标。因此,由 于缺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具体控制指标,使我们无 法掌握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直接影响 我国对水质环境的总量控制目标的实施。世界各先 进国家对有机物污染十分重视,如美国对水体中 114 种有机污染物开展了常规例行监测。我国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1996)中新增加了 30 余项有机污染物,《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控制指标,仍然是以重金属和综合性指标为主的监测指标体系(集中式水源地除外)。因此,在我国水环境中全面 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还尚待时日。

2.3现行水质监测项目不适应水环境状况

现行水质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有无机、重金属 离子、营养物和微生物,传统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 和仪器分析及生物方法来测定其浓度,其中一些参 数只能对水质起描述作用,并不能全面反映水质问 题。水质监测项目与水环境状况不相适应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出现对某些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进行反复地、重复 监测的问题。如对于 Hg 2+、Pb 2+、Cu 2+ 等离子浓度始 终保持在所需水质标准允许范围内的水体,不必要 对其进行周期性反复测定,可适当拉大监测时距;另一方面,漏测可以表征水质状况的有害参数,该 增加的有机污染指标迟迟增加不上去,造成各大水 系中有机污染呈加重之趋势。沿江、河、湖泊有不 同的污染源,有害物的种类和浓度也有很大的差 别。使用同类参数来衡量水质好坏,显然是不科学 的,应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选取危害大,出现频率高 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国外(如美国)环境监测的指导思想是有问题 或估计有问题的地方和项目就监测,没有问题就不 监测。

3水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

3.1实施水质水量同步监测

水环境是动态的,水环境评价应该与动态的水 量状况相联系,明确水域水量指标,是衡量水体能 否正常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没有水量作保证,水体功能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得到利用乃至丧 失功能。水环境保护离不开水量和水质,水文部门 兼具水量与水环境监测的功能,拥有其他部门无法 比拟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水情变化,同步监测水 量和水质,使水量和水质监测数据能够真正匹配,达到水资源量质综合分析评价,满足水资源保护中 按水功能区进行微观管理的要求,是水资源监测工 作在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首先应根据不同污染的监测内容,科学的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法和监 测项目。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标准性,应严格按照相关的 技术规范和标准选择监测方法。并且在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应 选择多参数采集和自动化监测分析的设备,加强对重金属、有机物 和其他有毒物质的识别和分析,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

3.3 提高水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性能

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方式主 要是通过水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监管,其可以使我国水环境监测项目 可以条理有序的进行下去,政府需要对水环境保护问题方面加大 资金的力度的扶持。首先,引进先进的水环境监测设备,淘汰老化 监测设备,同时也要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手段方式作为辅助。当前 我国水环境监测部门应该积极向政府争取最大化资金力度的扶 持。此外,监测设备的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使用设备进行制定相 应的管理措施。利用监测资源科学化进行配置。管理人员应该 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采买设备,制定一套完善 的采购计划方案,进行通过安全渠道进行采买,引进新的检测 设备以后,监测质量的专业人员应对购入的设备进行功能性检 测,最后经审核人员的批准生成功能分析记录,最大化发挥监 测设备的功能。同时,当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水环境特点制定出 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最新引进的先进仪器可以顺利的进行监测 工作,避免资源浪费现象。专业管理人员要熟知仪器的各项功 能,一旦出现故障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因管理人员监 管不当造成监测设备监测的结果不精确等现象发生。此外,也 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养护知识面,要经常对监测设备进行养护管 理,避免因养护不当出现设备老化现象。监测管理部门应不断 完善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只有水环境监测部 门根据当地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化引监测设备,确 保引进的监测设备的功能性和使用性,制定属于当地特征的环 境监管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

3.4动态监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水环 境的监测应实行水污染的动态监测。水污染动态监测是在常规 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针对水污染特点,在时间或水 质水量方面进行动态的同步监测。在监测项目、时间、频率以及 监测范围方面,是根据各河道污染的主要水质指标,分河段按不 同水情和污染状况,采取不同监测频率,对河道水污染进行跟踪 性或监视性监测,以确定污染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便于管理部门 及时采取对策。同时,动态监测能及时掌握河道水量水质变化。水污染动态监测信息传递,要做到迅速、准确,以提高监测资料 的时效性。

3.5在线监测

积极发展在线监测,提高监督监测能力。经过 不断实践,在取得丰富的在线监测技术基础上,废水 CEMS 将会 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建立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真实地反 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生态监测克服了理化监测的缺陷,它有理 化监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在环境监测 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能综合 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具有多功能性;监 测灵敏度高。建立监督监理快速反映队伍,为监理执法撑硬腰 杆。合理利用水资源、切实改善水环境,努力做好水环境监测工 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3.6应逐步开展水生生物的监测

水生生物作为水生生态环境的综合表现者,它们 常常对极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有反应,生物监测在保 护水生生态系统不受潜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 方面,至少有两种用处。第一,水生生物暴露在化学 物质中所产生的反应,可用来评价水生生物受害与化 学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二,生物监测系统可连续地监 测水生生态环境的质量,测定出危害环境的污染物。目前,我国广大的水域还不具备使用水质自动监测站 对水环境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而水生生物监测则是一 种非常适合的手段。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发展测试方 法和技术,测定和利用生物体的反应来提供有关污染 物存在和对环境影响的信息。目前,大多数环境监测站所能够做的水生生物 监测只是限于两种细菌学指标方面,与国外水平差 距太大,这与我国各级领导对水生生物监测重视不 够有关,也缺乏相应的行政法规,因而长期未能很 好地开展起来。与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的距离也越 拉越大,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重视水生生物的监测,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扶持。水中有几种有毒物质共存时,其共同的毒性往 往不是简单的加和,其间会发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使用生物毒理学来检测污染物对动植物和人 类的危害性,对水质进行综合性的监测,更能客观 的反映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毒理学指标的监测,目前仅有 3 个国家标准,且多为推荐性标准,而 ISO 标准已经有几十种,多为成熟的监测方法。另外,我国标准制定的时间比较早,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有必要在一定时间后对标准 进行修订,体现技术的进步。

结语

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整体是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国外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发展仍然是任重道远。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在提高监测质量的基础上,对优先监测给予重视,特别是要重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在做好常规监测的同时,逐步推进水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有计划的实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借鉴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并将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与水环境监测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何佳,李祥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06):67-69.

[2] 赫元萍,唐雅萍.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设备管理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21(01):1-4.

[3] 王向明,伏晴艳,刘红,谢争.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例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7,(04):4-8.

[4] 徐志伟.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J].中国环境监测,2016,(05):55-58.

论文作者:张玉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浅析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张玉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