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
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下,失眠困扰着很多的人群,是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就是患者患者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在我国,失眠人群的比例约有10%到20%,同时,女性患者是失眠的重要人群,主要和患者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以及药物等等有着相关性。并且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手机电脑等等智能产品的普及也促使人们失眠的概率不断增加。本研究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门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28例,观察组有患者30例。在对照组中,有1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7-71岁,平均年龄为39.8岁,其中,病程最短90d,最长960d,平均330d。在观察组中,有8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6-73岁,其平均年龄为38.7岁。病程最短60d,最长750d,平均315d。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六版《中医内科学》诊断:①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21d以上,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状;③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服用谷维素20mg/次,维生素B620mg/次,3次/d;舒乐安定2mg/(次·d),晚上睡觉前0.5h服用。7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2.2观察组
2.1.1中医辨证治疗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不寐的证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论治。
肝郁化火证: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热,佐以安神,方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
痰热内扰证:睡眠不安,心烦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方药以温胆汤加味治疗。
阴虚火旺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用黄连阿胶汤并配服六味地黄丸治疗。
心脾两虚证: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安,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补养心脾,益气生血,方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心胆气虚证:夜寐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舌淡,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每日1剂,2煎取汁分服。7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1.2针灸治疗
选穴:四神聪,神门,心腧,三阴交。肝郁化火加肝俞、太冲;痰热内扰加丰隆、合谷;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加阴陵泉,内关;心胆气虚加胆俞,丘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4-6穴,留针0.5-1h,运针1-2次,每日傍晚针灸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1.3心理干预
很多原因都能够导致失眠的产生,因此,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压力,缓解他们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且辅助放松训练方式。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WTO的睡眠检测法进行统一的分析和计算,公式是:睡眠效率值=实际睡眠时间卧床至起床总时间×100%=实际睡眠时间卧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合理将睡眠质量划分成5级:Ⅰ级睡眠率70-80%,睡眠可以;Ⅱ级:睡眠率60-69%,睡眠困难;Ⅲ级:睡眠率50-59%,轻度睡眠障碍;Ⅳ级:睡眠率40-49%,中度睡眠障碍;V级:睡眠率30-39%,严重睡眠障碍。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大于75%。显效:症状得到缓解,睡眠率大于65%。有效: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睡眠率大于55%,基本停服安眠药物或减量3/4以上。无效:和之前一样,睡眠率小于40%,必须要用安眠药物保障睡眠。
3.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参考表1。
表1失眠两组疗效比较例(%)
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失眠产生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并且引发原因众多,例如光照、噪音、高温和严寒等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时差、夜班等昼夜节律变化出现失眠的生理因素、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导致的心理因素,另外,一些疾病带来的疼痛或者是抑郁症等等也能够造成失眠,同时,咖啡因、茶碱、酒精等也是药物因素等。
对于不寐病因分析,在中医中包含外感和内伤,其中,因为外感病导致的患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胆气虚所引起。一般来说,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实证较多;因内伤所致的不寐,以虚证为主。两者以内伤所致为多见。如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耗损五脏的精气,使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志所伤导致的不寐;劳心过度,伤心耗血,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血虚肝旺,魂不守舍,或暴怒伤肝,血虚肝旺而致不寐;心气素虚,遇事易惊,心神不安,终日惕惕,心虚胆怯引起的虚烦不眠;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痰热内扰而致不寐。在临床中,失眠采用西药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能够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产生。利用中医药治疗模式能够补虚证补,实现益气养血,并且能够健脾补肝益肾,副作用少。
综上所述,针对失眠患者,利用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国强,冯亚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07):91-94+110.
[2]谢攀,白玉,张濛,史炎鑫.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02):17-20.
[3]李勇.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失眠症69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08):119-120.
论文作者:李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患者论文; 睡眠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疗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失眠症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