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探讨论文_张丽雪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探讨论文_张丽雪

张丽雪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凤翔中学 721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成了教学重点。数学探究式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027-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下面我就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谈一些感受。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对问题进行安排,学生独立的去寻求数学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与学生的个人能力相适应,通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讨论和探索,得出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语言和思维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使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新学习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不断对阶梯模式和解答方法进行探索,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性思维不断提高。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面参与。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参与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用问题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和调动探究意识,展现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激发探究欲望,拓展探究空间。

3创造性原则

创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兴趣进行学生,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上的差距,完全依照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按照课程要求设计合适的问题,设定合理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问题,并自己解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问题解决者这一角色,以此让学生产生兴趣,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而让学生自己积极的参与到学生过程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循序渐进、分层展开

虽然师生在态度上较为一致地认同数学探究教学,但实际行动却明显滞后。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表现为接纳、渗透、融合、反思、调整等相互关联的阶段。探究教学要成为数学教学的自觉行为,必然要经过这一逐渐,转变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活动内容只适合部分较优秀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而是旁观别人的探究成果。数学探究教学必须在广泛参与的层面上展开,探究任务要针对所有学生提出。在现实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采取分层次展开的方式进行。

2创设最佳的探究性问题情境

成功的探究性问题情境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出难度适中、情境清晰,有一定可探性的探究性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复习创设、提问创设、讨论创设、作业创设、小论文创设、社会调查创设、参观访问创设等。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解决所创设的问题时可能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创设的问题要层次清楚、指向性强,以扫清解决问题时的负迁移。

3大胆猜想、开拓创新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进行考查,从中寻找可能存在的规律,将这种认识加以推广,并形成一般性的结论,许多重要的数学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得到的。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数学条件和数学原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的推断,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景让学生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拓展的走向、解题的思路等作出猜想,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独创意识。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探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从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只会套用公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究,主动探究包括:(1)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地观测或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思考;(2)直接提出问题并通过描述已学知识与所发现的问题,从而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3)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对问题解答的猜测和假设;(4)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检验、假设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5)做出合乎逻辑的决定并进行合理的评价;(6)将个人获得的信息组合为一个连贯的解答,并与他人交流,考虑他人的评价。

在主动探究教学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将已有的解答应用于新情境;将新的解答应用于已有的情境。如果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合理地应用此种教学模式,可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具体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教学应该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主导。探究解题思路,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师生交流、生生沟通,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选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鼓励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打破常规思维,寻求解题捷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过程,学生才会真正发现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才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平.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02).

[2]吕建会,张世灿.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6).

论文作者:张丽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探讨论文_张丽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