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讨论文_张念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讨论文_张念

安徽省定远县水务局 安徽滁州 233200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初期为农业的命脉,现为国民经济基础。水利在国名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建设更为显要,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就是对地基的处理工作,这是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在目前我们地方水利工程地基有软土地基基础出现,众所周知,软土的特点是土层具有压缩性较高、含水率高而且孔隙比较大,这种特点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以及施工难度得到增加,因此就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避免由于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的建筑物沉陷或位移等一系列危害。软土地基的含义就是由软土组成的地基,那么软土就是其最关键的组成物质,软土的质地十分松软,并且有很高的含水量,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压缩能力。然而,其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其抗压能力较差,是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的。总体来说,软土地基主要具有透水性差、强度低、下沉现象明显以及可压缩性能强大等特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

引言:水利工程施工初期经常会出现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就是由软土组成的地基,那么软土就是其最关键的组成物质,软土的质地十分松软,并且有很高的含水量,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压缩能力。然而,其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其抗压能力较差,是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的。总体来说,软土地基主要具有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而软土地基承载力小、抗剪强度低,下沉现象明显以及可压缩性能强大等特点。很难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压缩性,而在抗压方面则难以承受过于大的压力。经过总结能够清楚的看出,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差、抗压强度低,容易发生沉降,水工建筑物产生位移,严重的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所以需要水利工程的负责人与施工人员在建设初期,根据实际的地基情况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所谓软土,主要是指在土质中掺有很多杂质的一种土质或淤积土质,常见的软土中会存在薄层粉以及细砂等物质,这样就会造成软土具有较差的渗透性,这样就不利于地基的排水效果以及承载能力,针对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以一定的重视,否则就会对地基的强度带来不利的影响,水工建筑物这一现象是十分明显的,水工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以及滑移,对于其长久的使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工建筑物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软土地基加以有效的处理。我国是一个十分广袤的地区,在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方面也不尽相同,所以难以保证技术的统一性,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保证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对于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注意事项

2.1 落实前期准备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上需要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与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的勘察与深入了解,并将施工现场的多余设备、杂物、材料进行清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这样能够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施工负责人要结合软土地基的处理办法,将各种材料设备进行选定,并逐一检查其性能状态。施工的材料是否符合软土地基处理办法的要求,这样能够提高整体施工效果。

2.2 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的项目,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必须将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落实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软土地基施工中涉及的施工设备较多,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不定期的进行设备的维护,保证在施工期间设备的良好运行,从而能够保证施工进度。并且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将施工方案与施工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必须确保对软土地基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性。

2.3 根据规范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在进行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时,必须严格的控制其整体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具体的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在施工中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才能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水利施工中一项具体的施工内容,软土地基处理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的性能与整体质量,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将存在的隐患降低到最低点。

2.4 项目施工环境控制

在软体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对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进去,如果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就会打乱原有制定的处理方案,甚至出现大的变动。所以施工工人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达到施工需要的标准,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 强夯法

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通常认为强夯挤密法只适用于塑性指数Ip≤10的土。对于设置有竖向排水系统的软黏土地基,是否适用强夯法处理目前尚有不同看法。对于厚度小于6m的软黏土层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边夯边填碎石等粗粒料形成深度为3~6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桩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也已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强夯法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还需要再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3.2 换土法

换土法也称换填法作为一种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换土法的核心内容就是用符合水利施工要求的土质来代替原有的软土地基的土质,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确定了采用这一方法,就应将需要换填的那部分土质全部挖掘出来,之后应以项目的建设规定为基本原则选取符合要求的土质,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粘土,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粘土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

3.3 加筋法

加筋法是将抗拉能力很强的拉筋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的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拉筋是一种水平向增强体。使用加筋法对水利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可以使用钢筋或者是网状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目的在于将软土地基的荷载能力进行提高,确保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3.4 化学固结法

化学固结法主要是使用水泥这类会凝固的物质对原有土层起到融合并形成固体状态,以此来增强其防渗透性。在运用时,需要对所用水泥配比严格实验,控制水泥与土层发生的化学反应,保障此项工程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化学固结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灌浆、合成材料填充、硅化加固及灌注桩加固。

4结论

总之,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地基土质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地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以及水文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查,对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考虑各种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点或者是缺点,然后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永胜,陈小丹,沈林栋. 软土地基上填土对桩的作用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06):1049-1053

[2]侯孝荣. 水利工程施工中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 江西建材,2012,(02):126-127.

[3]褚裕. 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环节的优化设计[J]. 民营科技,2016,(05):201.

论文作者:张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讨论文_张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