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论文_田欢

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田欢

(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237300)

【摘要】目的:探讨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入的7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抽签的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度(NIHSS)、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早期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围溶栓期护理;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08-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该疾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常会频繁发生致残和致死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在本文的研究中,旨在探讨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特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入的7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试验,现将本次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入的7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抽签的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49,最大69岁,平均年龄(57.32±2.58)岁;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48,最大70岁,平均年龄(57.24±3.05)岁;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病史、年龄、基础疾病种类等基础特征近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入院指导,定期查房,保证病房的干燥通风,适宜的环境温湿度,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给患者提供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按时为患者提供药物和帮助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

实验组患者接受围溶栓期护理干预:⑴溶栓前护理:对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送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项严密监测,如瞳孔、血压、心率、意识等。并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的护理,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多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积极面对病情的自信心,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⑵溶栓时护理:在开展溶栓前对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和输入速度等进行精确的计算并实施。溶栓开始后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频率大约为开始后2小时以内每隔15分钟量一次血压,6小时之后每隔半小时量一次,如有发生血压过高,应进行降压处理。在溶栓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对出血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并监测其他体征,如肌力、意识、黏膜出血等,如有异常,立即上报处理。在溶栓时也容易出现再灌注损伤,当再次灌注患者的脑组织时,脑组织会出现肿胀,使颅内压上升,很可能出现脑水肿,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控患者的瞳孔、呕吐、头痛等病情是否发生变化,以避免发生脑水肿。⑶溶栓后护理:溶栓结束后2小时内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移动,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控血压,发性颅内出血情况,并对患者不良的情绪进行安抚,为患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饮食,定期查房。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评估方式为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总分百分,分数越高指明患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生活质量评估方式为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指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度根据NIHSS量表中的选项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实施,采用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卡方χ2检验对计量资料比较分析,P<0.05时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对比情况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护理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与体会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并且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衰减,因此,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危急,通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3]。在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使用最为广泛的手段是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该方法能够使血栓的形成得到有效快速的抑制,对血管进行疏通,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动状况,疗效显著[4-5]。在早期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中施加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方案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能够避免治疗被延误,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能够减少脑损伤、颅内出血等不良状况的发生[6-7],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避免因患者的不良心态造成的病情恶化等意外发生,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入的7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试验,旨在探讨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得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唐霞珠,应海丽.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OL].全科护理,2019(36):4550-4551

[2]陈冲冲,王宏茹,许广亮,郑明丽.PDCA循环模式对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2019(01):162-164.

[3]刘娜.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训练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02):199.

[4]林琳.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02):209.

[5]高双双.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02):228-229.

[6]夏连香,钟媛妹,圣小卫,涂福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9):202-205.

[7]陈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2):47-48.

论文作者:田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围溶栓期护理干预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论文_田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