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鞘膜积液;小儿疝气
疝气是小儿常见疾病,而鞘膜积液也是小儿常见疾病,两种疾病的发生会使患者的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受到严重的损伤,最终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如果病情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后期的小儿行走问题,使其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负担。而手术是目前临床上针对于这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由于小儿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还易因恐惧的心理降低治疗的配合度,因此在手术治疗期间会增加应激的反应,所以在手术治疗期间,首先需要保证患儿的麻醉效果,并且保证麻醉的安全性,使得手术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如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相关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实施疝气、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共计62例,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0月间入院。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常规组,其中患儿共有31例,男患儿有20名,女患儿有11名,平均年龄为(7.83±2.67)岁;另一组为实验组,其中患儿共有31例,男患儿有18名,女患儿有13名,平均年龄为(7.76±2.31)岁。通过统计学对比后,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儿在进行手术前均实施常规的禁食和禁饮准备。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麻醉方式:采用5%浓度七氟烷、笑气面罩对患儿进行诱导麻醉(气流量为6L·min-1,氧气和笑气各半)[1],待患儿入睡后建立静脉通路,之后进行喉罩全麻处理,保持自主呼吸,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1
实验组:采用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将患儿推入手术室后,将氧气流量设置在6L/min下,七氟烷设置至 8%预充管道后嘱患儿深呼吸数次,之后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如果呈现出意识消失的情况后,置入喉罩,并将吸入的浓度控制在3%。之后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实施方法为:对穿刺点进行常规的消毒,之后在B超的引导下明确穿刺点以及病灶情况,之后以平面内穿刺技术缓慢进针[2],到达神经位置后,选取0.35%罗哌卡因进行分别注射,注射剂量为5ml,总量0.4ml/kg。
两组患儿术中均以笑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新鲜气流量保证在2L·min-1),之后根据患儿的反应调节七氟烷的浓度,待皮肤缝合时停止吸入麻醉药物,新鲜气流量改为10L·min-1,待MAC值到0.4时拔除喉罩,进行面罩给氧。随着患儿回麻醉苏醒室时,如果患儿有疼痛或者躁动情况发生时,可以静脉滴注芬太尼1μg·kg-1
1.3判定标准
分析术前、切皮时以及向近端游离鞘突牵拉时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观察术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哭闹、肢体扭动以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2结果
2.1 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比较
从两组患儿术前的心率变化情况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上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切皮时以及向近端游离鞘突牵拉时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一。
表一 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比较 (±s)
2.2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二。
表二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神经阻滞复合麻醉在现代的临床上已经广泛推广使用,尤其是针对于小儿群体,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能够对腹股沟区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在B超的引导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3],同时精准度较高,可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减少应激的反应,此外,辅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以有效的稳定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还可以降低患儿在手术期间的肢体扭动情况,提高麻醉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手术中应用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式对患儿的影响较小,可以保证麻醉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文日新,王兴高,罗永温,et al.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9):141-143.
[2]蔡晓东,朱建彬,谢俊辉,et al.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27):5-8.
[3]郭敏,雷波,贺淑君,et al.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分别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15(2):123-128.
论文作者:胡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