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与市场经济”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形象论文,研讨会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塑造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企业形象,是最近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中共江苏省昆山市委联合举办的“企业形象与市场经济”研讨会的主题。会上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塑造企业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体现竞争性,又提倡协作性;既要求企业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求企业惠及顾客、服务社会。因此,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具有符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企业理念,必须具有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及完善的服务,必须做到企业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
与会的学者和企业代表认为,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外部表现,具体包括:企业的物质形象(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生产设备、建筑物式样、装饰涂色等);厂名、店名、品牌、商标、广告形象;生产和经营人员形象;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形象。一般而论,企业的内在精神决定了企业的外部表现即企业形象,但两者又相辅相成,不能替代,在一定意义上,企业文化的品位与企业形象成正比。
有的学者还指出,企业形象如何,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企业职工全员的素质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大力推行人才开发战略、科教兴企战略、名牌发展战略、顾客满意战略,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所必需的。企业形象力的不断增强,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识别、认同和信任,必将产生名品、名店、名厂效应,必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塑造企业形象。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也是契约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求“信誉高于一切”。与会学者和企业代表认为,我国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基础,通过企业形象反映出的企业风貌、企业道德、企业行为,以其巨大的辐射作用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会者指出,当前,有人把塑造企业形象,误认为表层的“文化包装”;把塑造企业形象作为一种促销手段;重共性,轻个性,缺乏企业特色和独立风格;表里不一,出现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更为恶劣的,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怪名及殖民文化、封建文化等等不良文化倾向。
产生以上问题,固然有利益的牵动,更有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其中企业道德问题尤为突出。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结合点——企业文化的一个更重要的要素。与会的学者和企业代表认为,在塑造企业形象中应大力提高企业道德的含量,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抵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3.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企业形象。明确地将美学导入经济、导入企业,并按照“美的规律”建设企业文化和塑造企业形象,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创新性的开拓。与会学者和企业代表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既造就了有较高文化水准的审美主体,也造成了机械化、标准化、程序化、符号化等“刻板”、“简化”的倾向,因而出现了人们审美观的误导。然而,美学和美育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根据“美的规律”、按照审美的方式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构建美的企业、美的产品、美的环境,促使人追求高尚与美好,并由此成为沟通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与全体员工的桥梁,把外在的东西变为内在的信念,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从而使企业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因此,发展企业美学和美育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取得丰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与会者强调,目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也随之变化,人们不仅以实用标准而且以审美标准评判企业和企业的产品及服务。这表明,审美因素已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适应消费者的求真、求新、求美的心理需求,应当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为特色,以科教兴企为战略,以真、善、美和谐统一为内涵,体现理念与行为相一致的企业形象。
与会学者和企业代表指出,“求实创新”是我国企业进行形象设计和实施形象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和创意思想,那种简单套用国外的某些做法,或者一味追求复古、复旧的倾向,都不会形成有中国特色和企业个性的高品位现代化的企业形象。因此,应按照求实创新的原则,塑造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