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雄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528200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科技的应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电能是现代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重要能源,因此电网建设工程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中低压线路建设和运输中会因各种因素而产生较大的电能损耗,不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方针的实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中低压线路损耗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减少线路。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电网环境下中低压线损的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策略
本文重点探究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方法和问题,以提高线损的管理效率。
一、智能化电网及其优势
传统电网虽能够解决现代电能的供求需要,但在接入和退出电源、传输电能量等方面过于迟缓,缺乏动态弹性,以至于垂直控制机制和可组性方面都缺少灵敏性,因此在构建可配置、可重组和实时动态管理系统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智能电网是现代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可以集控制方式、技术设备、传感和测量技术、决策于一体,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发挥可靠、安全、高效、经济和环保等多重功能,并且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电能接入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电能利用功能。
二、智能化电网的表现
1.智能电网系统的巩固性进一步加强,其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电网基础体系可以免受外部多种类型的干扰和攻击;
2.智能电网集传感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于一体,联系性更加紧密,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可以将多种功能联合,当电网系统中某个区域或者线路出现故障和隐患时就会第一时间产生提示,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隔离和断开,并可以实现自我恢复,保证电网系统的运行正常,免受故障和隐患的损伤;
3.运用智能电网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有效的降低电能的损耗。
4.在管理技术、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上非实时信息和实时信息的集成,最大可能的运用了收集到的信息,也就更加全面、完整和精细的运用整个电网系统,为电网的运用提供辅助决策和方案,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防止较大电能运输事故的发生;
5.智能电网摒弃了传统的单向电能使用模式,改为双向电能使用模式,通过使用智能电网,不但电力企业可以明确用户的详细资料和用电情况,有利于提供电能服务和收取电费等政策的制定和约束;另一方面用户能够详细的知晓供电企业的实力、电能生产情况和电价等问题,并可以确定的停电等状况,合理的对电能的使用进行安排,保证电能的供给有效率。
三、当前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问题
智能电网系统虽然可以提高电能利用率,但线损管理中也会产生各种问题。
1.缺少完备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流程
很多情况下,由于智能电网属于新型技术,在制定指标、计算装置、考核检查等方面都没有完备的管理流程,也未确立相应的管理和执行标准,使得电网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信息运用不流畅,管理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2.企业缺少对线损管理的意识
由于电力企业对该系统运用的不重视,管理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电力企业公司的领导认为与其将工作放在降低线损上不如加大企业业务的扩展,这样就忽视了电能线损的问题,忽视了对线损潜力的挖掘。线损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视。
3.电网网架不合理,难以提高运行效率
电网设备的不完善和老化等导致电网长期运行中负荷超载,运行速度缓慢,加上供电线路半径较长、线径过细、电源点分布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电网的使用,并且会受运行方式单一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阻碍,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高效性,不利于电能的运输和使用。
4.中低压线损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代管理机制中仅仅是简单的对管网线损进行检查,并没有建立和完善对线损管理的监督机制,监督过于松懈,就起不到防范和保证电网顺利运营的效果,缺少对管理环节的检查和考核,就会大大的降低管理效率,管理力度有待提升。
四、如何有效的降低中低压线损
1.从本质意识上重视线损管理工作
线损挂管理工作跟普通管理工作一致,都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细化考核制度、预警制度和线损分析制度等,完善管理线损工作的机构和小组,将管理工作细化到个人,将工作责任落实细化,加强对管理模式的监督和考核,以绩效为工作核心,通过绩效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2.制定合理、有效的线损管理节能和方案和策略
线损管理工作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制定节能方案和策略时需要具有针对性,对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分析,重点是针对薄弱环节和已发生事故的区域,加强对这些部分的保护和监督,并制定应急方案。
3.三相就地平衡的使用,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
应用三相电压,当电压降对用户分配不均时就会对线损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电能的利用。而应用三相就地平衡法可以在用户端对电流进行测定,并可以透过变压器来明确出线的电流数据,这样就可以实现负荷平衡,进一步让分支末端用户的电流平衡,有效的处理三相电流不平衡的问题。重视电网的经济运行,加强对电网系统中变电和配电的检测工作,重点针对过载、轻载和空载问题,以及电网系统中的三相不平衡问题,检测后及时进行调整,实现无功管理、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在基础上还要加强电网的检测和开闭调整工作,保证电网的经济运行。
4.计量装置工作
加强客户与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客户的详细用电信息,在此基础上完善非周期轮换和周期轮换计量装置的档案,并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测和完善,保证计量装置的有效性和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
5.分析每条异常线路按照严重等级查找原因
?以影响线损的电量大小为异常原因排序依据,先定量原因,后定性原因,表计残旧分析不建议放在前三位。
6.管理和用电信息的采集
计量装置和电能表是电网系统中常用的设备,若电能表不合格或者存在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到电能的利用情况,所以需要加强对电能表和电能计量装置的检测和检查,定期的进行抽检,保证电能表的精度等级。当前应用的电子式的电能表功能远胜于传统的电能表,但由于电子式电能表受停电次数的影响,当一段时间内电网停电次数增多后就会严重影响到电子式电能表的反应速度,电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故在限电区域和停电次数较为频繁的区域禁止应用电子式电能表,改用传统的电能表,免受停电因素的影响。
7.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分析算法
梳理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产生的原因,设计异常原因的业务算法,建立线损异常原因定位综合分析体系,辅助线损管理者准确定位线损异常原因;从线损基础原因出发,将与线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解,剖析影响线损的相关因素,进行电网规划、设备改造、管理方法等相关措施分析,构建降损增效的方案库;在方案库形成的同时将依次开展优选方法的选择与实现,并对方案实施前后经济性进行评价,促进数据分析驱动业务改进,指导规划、运行、营销业务工作更好地开展,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线损理论计算模块是线损分析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各个系统结构的功能,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力企业也逐渐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其中,智能化电网是物理电网基础上加用现代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内容集成的全新化电能管理技术,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晓科.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91-92.
[2].An In-Depth Study of Complex Power System Dynamic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for Chinese UHV Power Grid Security[J].Electricity,2009,02:45-51.
[3]刘琛.节能降损在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任幼逢.孟津农网智能化项目实施及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5].Influence and hazard of disastrous space weather on power grid in China[J].Engineering Sciences,2011,04:83-87.
[6]徐凌燕.电网线损模型研究及线损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论文作者:梁耀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电网论文; 电能论文; 线损论文; 低压论文; 工作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