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的力量——探访虹口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虹口论文,章程论文,制度建设论文,力量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法治校、自主发展”,校长和教师们都耳熟能详。但如何真正做到“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呢?它的抓手是什么?操作途径是怎样的?可能大部分的校长和教师会有点茫然。
一所学校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建立起自己学校的章程。然后,以学校章程为依据、为“根本大法”,再来制订学校三年或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才能“顺理成章”,才能“合法”“合理”“合情”。
“章程是核心,制度是针对现在,规划面向未来。”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说,“制度和规划又是章程的保证。”
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学校章程、制度、规划是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虹口区中小学进入现代学校建设的快车道。
“小制度”服从“大章程”
2011年9月,即将赴美参加“影子校长”工程培训之前,虹口区广灵路小学校长孙爱军有点不放心,因为自己赴美学习的两个月内,学校将没有主持工作的校长。按照习惯性的思维理解,学校的工作都是大事小事要请示校长“行不行”,校长说“行”就做,校长回答“不行”就结束。为此,孙爱军曾经建议教育局派人来校主持工作,但“最终教育局也没派人过来”。
两个月后,海外培训归来,孙爱军发现学校在她校长学习期间一切正常,如往日一样井然有序。这时,孙爱军真正放下心来。在静心回味之中,孙爱军深深认识到章程创建和完善的重要,感受到依照章程建设系统制度的必需,体会到依法治校、自主发展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以前很多事是校长说了算,现在是很多的事情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按章程办,因为章程对校长同样有非常规范的要求,明确了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校长也要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和工会的考核。”对比章程制定前后的变化,北虹初级中学校长吴佩芸也深有感触。有了章程和系统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绩效工资工作、岗位设置更有依据,工作开展也更为平稳和高效了,因为一切是在民主的管理中进行的,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氛围中完成的。
在虹口区,校长们承认,学校在章程制定以前是“就问题而问题”,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某个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了,赶紧去分析原因,与教师们商量对策;教师出现了教学事故,及时处理后赶紧制订相关的预防措施;学校的某个特色项目不再有优势了,又赶紧去多加关注,等等。“经常是处于救火状态,缺乏系统的思考。”
2006年7月,在全区实现“一校一章程”后,2008年,虹口区教育局进一步开展了“一校一章程”的延伸工程,即所有学校以章程为依据,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立、改、废梳理,形成自己学校的一套制度体系,把学校章程体现的精神落在实处,加快实现依法治校的工作目标。
“这就需要我们中小学在正确认识两者间关系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章程对已有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小制度’服从‘大章程’。”广灵路小学校长孙爱军说。为此,从2006年开始,广灵路小学进行了依据章程修订制度的探索。
如广灵路小学章程中第二十四条提到“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弥补学校规章制度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该校组织教师一边开发研究,一边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反复讨论,补充制定了来源于实践的“广灵路小学校本课程管理细则”“广灵路小学校本课程选择指南”“广灵路小学校本课程申报制度”“广灵路小学校本课程评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章程中的一句话演变成了具体形象、可操作的文本,从而就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
各项制度作为配套内容附在章程之后,系统的制度成为保证学校章程得以贯彻的具体措施。“具体制度是着力点,章程和制度互为配合。”孙爱军说。
虹口区章程创建法律专家、上海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会原常务理事肖建国教授认为,中小学校为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方针,虽然纷纷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但不少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零乱、不甚规范,甚至规章制度之间还时有冲突,这与学校章程的缺失不无关联,章程的缺失使得学校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缺乏整体的协调和坚实的基石。如今,这个问题在虹口区得到了有效解决。
与时俱进的章程
教育发展不停息。2011年,虹口区开展的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来,不仅国家、上海、虹口有了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章程已无法承载其作为“基本法”的作用,章程与其相关的制度体系也应有与时俱进的完善。
据记者统计,北虹初级中学修订后的章程在原有的“总则、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等六章中,人事主任梁春综合教师们的建议修改、添加和删除共计110处,其中一处为章程最后增加的两章——“第七章:学校与家庭、社区”和“第八章:附则”。校长吴佩芸在此基础上又修改、添加了56处。随后,教师们在教代会代表的组织下分组讨论。讨论结果再反映到章程的修改之中。如此反复,学校章程最终修订完成。与此同时,通过相同的程序,学校相关的制度也初步配套建设完毕。
章程不只在文本上
“我们学校是章程和规划同时进行。”谈到章程修订时,北虹初级中学校长吴佩芸如是说。
“章程更多的是引领,纲领性的东西。”它引领着学校持续发展。要有效地执行和落实章程,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校长和教师具有智慧和创新精神。
在继光初级中学,针对近年来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增多,学校在章程的“教师的义务”中,添加了“保护学生在校安全,主动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内容。与此同时,学校改造校门,把传统的大铁门改装成了现代的磁控门;每日护校增加男教师、保安、社区民警人数,现在每日护校有校行政干部1名,男教师2名,男保安2名,社区民警2名等。为此,学校同时制定了配套的《校门执勤教师条例》。
当然,在实施学校章程的一系列过程中,只有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管”更重“理”,使学校的章程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关心师生,才能构建起和谐的校园,有力地推动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般说法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在学校校长更替时会出现“好校长”调走之后,新的校长可能另起炉灶影响学校发展的现象。“现在有了章程,制定了相应的课程制度、教师制度和学生制度等,新校长依然要按照章程行事。”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说。事实证明,很多学校,“好校长走了之后还是好学校”,同时又培育出了一位优秀校长。
章程、制度和规划绝不能只限在文本上,而应该成为师生行动行为的依据,必须得到切实的执行。这样,章程、制度和规划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学校真正走上依法治校、自主发展的康庄大道。
六年坚持,虹口区中小学按照章程、制度、规划,依法自主办学氛围逐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卓有成效,区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现代学校章程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加速了从学校管理优势向教育优势的转化,更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的热情,保证了依法治校目标的实现。”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说。
据了解,为了探索现代学校制度,虹口区一直努力建立和完善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价机制:2000年要求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一校一规划”;2004年要求对全区学校实施“一校一评价”;2006年要求全区学校实现“一校一章程”;2008年要求全区学校实现“一校一制度”;2010年要求全区学校实现“一校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