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碑院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部 637300)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许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体现其价值。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引导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体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做过不懈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下,尽量使各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小组最好由6人组成,做到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组内设立几个岗位,如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为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小组成员应轮流担任以上角色。采用这种合作形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保证人人有事做。
二、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完成若干个任务,那么可以由小组长将这些任务分配给各个组员,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例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我编成了四项学习任务: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事图;想当文学家的同学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同学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扬长避短,起到了互补作用,同时提高了合作学习效益。
三、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葡萄沟》这课时,在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第23 段的时候,我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引导小组成员放声朗读课文;2、“我能帮”,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小组里提出,让其他会伙伴帮忙解决;当然可以借助工具书! 也可以寻求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的帮助;3、“我会读”在段落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有感情地读给同伴听一听,要求学生会找好句子!会作记号!能有感情地朗读!能在读中对部分内容有所感悟。这样,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讨论较有难度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通常一个人是无法解决的,这也就无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帮助,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需要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称赞》这一课时,“称赞”这一个词的理解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们较好的理解“称赞”的涵义,从而在讨论学习中培养出学生的合作意识。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也可开展全班性的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我在教学《威利斯的小艇》时,曾有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斯的小艇要设计成两头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提问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道:“这样的设计很美观”,“这样的设计美观吗?”我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就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对威利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五、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程序的设计者, 情境的创设者, 讨论的参与者, 引导者, 协调者, 鼓励者和评价者。因此, 在小组讨论学习时, 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焦点等等。例如,在上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 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课题的另外命名时, 有一个小组在以人物命名中争论不休: 有的成员认为用“昆虫迷法布尔”, 有的成员则认为用“昆虫学家法布尔”。 我及时引导他们再精读课文看看那个课题更能突显课文内容, 最后这组成员一致决定用"昆虫迷法布尔"这个命题. 这就是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的作用, 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化解难点, 使讨论进行下去。只有这样的“走动式”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才能巧妙地应对随时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调节,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能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 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 让小组自评。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小组( 其中包含个人) 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的意见。如一节课中组员的参与状况如何、活动是否有秩序、学习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自评。其次,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活动的方式, 小组活动的秩序, 组员的参与状况, 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 对其他组意见的修正和补充, 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等方面。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
论文作者:胡金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1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成员论文; 评价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