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奥硝唑胶囊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旨在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13例采取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2例采取奥硝唑胶囊治疗的15例患者,均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9例女性,6例男性,年龄27~72岁之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用药过程中,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主,2例患者较为严重,其中1例危及生命,另1例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3例患者不良反应程度一般,所有患者均治愈及好转。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口服奥硝唑胶囊或者采取静脉注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时停药,科学合格安排输液顺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奥硝唑胶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41-02
奥硝唑属于第三代新型的硝基咪唑类衍生物,第一、二代分别为甲硝唑、替硝唑,是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厌氧菌及滴虫的常见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该药物能够与其分子中的硝基产生作用,从而在机体内环境中还原成氨基,并且和细胞内的DNA发生作用,改变滴虫或细菌细胞内的DNA螺旋结构,从而起到抑制作用,并杀死[1-2]。该药物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性疾病,如消化球菌、真杆菌、毛滴虫、阿米巴虫及牙龈类杆菌等,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探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奥硝唑胶囊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本文将200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13例采取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2例采取奥硝唑胶囊治疗的15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13例采取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2例采取奥硝唑胶囊治疗的15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疾病)、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不良反应表现、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及最后患者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以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
2.1 本组15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分布
1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9例女性,占60%,6例男性,占40%,年龄27~72岁之间,平均(49.4±5.2)岁,体重50~85kg,平均(67.8±4.8)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原患疾病分布
颧弓骨折(5g,一日两次,静点)、颈部淋巴结炎(5g,一日一次,静点)、急性胆囊炎(5g,一日一次,静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100ml,一日两次,静点)、痔(100微升,一日两次,静点)、肝脓肿(5g,一日两次,静点)、肠梗阻(250ml,一日一次,静点)、急性胰腺炎(100ml,一日一次)、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5g,一日两次,口服)、宫颈炎性疾病(500mg,一日两次,口服)、肠梗阻(5g,一日一次,静点)、肋骨骨折(1g,一日一次,静点)、子宫平滑肌瘤(5g,一日一次,静点)、急性阑尾炎(100ml,一日一次,静点)、耳廓软骨膜炎(5g,一日一次,静点)。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用药过程中0~72h及序贯用药期间,例如,1例患者静脉输液后2~3小时,手腕部出现麻木感,持续8~9分钟,并于注射针头部位皮肤局部出现小红疹,未予处理,逐渐消失。1例患者静脉滴注奥硝唑约20-30分钟,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不适,并感发热,体温不高,立即停药观察,症状逐渐好转。1例患者输入奥立妥20秒后出现心慌、胸闷症状。立即停止输液,让病人平卧,观察症状变化,逐渐好转。1例患者肝脓肿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结束半小时后感觉胸闷、头晕,约一小时后自行缓解,第二日滴注奥硝唑氯化钠过程中即感胸闷、头晕,第三日,有类似症状尤为严重,伴呼吸困难予吸氧,停此药物半小时后好转。
2.4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预后分析
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主,2例患者较为严重,其中1例危及生命,另1例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3例患者不良反应程度一般,所有患者均治愈及好转。
3.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一种反应,且有害。 奥硝唑作为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其抗原虫及抗菌效果良好,广泛应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显示,与第一代(甲硝唑)和第二代(替硝唑)对比,奥硝唑对滴虫性阴道炎和厌氧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且安全性好,适用人群广泛,应用前景良好[3]。
在本研究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9例女性,占60%,6例男性,占40%,这与高艳云等人的研究一致[4],其研究结果中,女性占65%,男性占25%。笔者考虑,不良反应中,以女性患者居多,这可能与女性患者容易发生生殖道感染有关。在年龄方面,发生年龄在27~72岁之间,这与本文选择的样本量少有关。对于不良反应与原发疾病关系,主要以厌氧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居多,相关研究显示[5],临床上,60%左右的外科感染性疾病均与厌氧菌有密切关联,其次为妇科疾病,多数女性患者生殖道感染疾病均伴有厌氧菌感染。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用药过程中0~72h及序贯用药期间,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及时停药,对症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在华小黎的研究中也指出[6],奥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半小时内。奥硝唑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主,2例患者较为严重,13例患者不良反应程度一般,不过所有患者均治愈及好转,这说明,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及时发现后,及时停药,经对症处理,患者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于口服奥硝唑胶囊或者采取静脉注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时停药,科学合格安排输液顺序,掌握药物临床用药指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丽,刘金玉,王慧,等. 奥硝唑注射液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 Meta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24(12):725- 729.
[2] Clavier T,Gouin P,Frebourg N,et al. Incidence of anaerobic bacteria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neumonia i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Unit[J]. Minerva Anestesiologica,2014,80(10):1076- 1083.
[3]周望春.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2):1660-1662.
[4]高艳云,孙庆敏,邱召娟.54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3):170-171,175.
[5]彭莉莎.奥硝唑与替硝唑对厌氧菌所致盆腔感染患者抗厌氧菌的临床疗效比较[J].抗感染药学,2017,14(1):135-137.
[6]华小黎,黄璞,胡艳珂,等.湖北省5家哨点医院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10):632-636.
论文作者:李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硝唑论文; 氯化钠论文; 药物论文; 注射液论文; 厌氧菌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