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论文_倪旭阳

论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论文_倪旭阳

身份证号码:33032319801212XXXX杭州城发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我国南北跨度比较大,有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城镇都需要采暖,通过燃煤进行采暖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因此,暖通空调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采暖通风还是热水供应以及日常生活等都需要很多的能耗。建筑的采暖以及空调的能耗是建筑中能够最高的两部分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建筑的能耗越来越大,因此,应当加强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对其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材料进行发展和创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建筑节能

1、暖通空调技术发展概述

从整体上来说,暖通空调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供暖技术:能够对供暖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分户计热、区域供冷、供热以及冷热电连供等;②制冷技术:含氟氯烃制冷剂替代物、新型制冷型、新型制冷循环以及天然制冷剂;③蓄能技术: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技术、蓄热供暖、水蓄能技术等。具体来说,暖通空调的发展还受到如下两个方面的限制:①围护结构作用。根据供暖结构,将其按照内外加以划分,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围护结构主要是实现对屋面、外墙以及窗户的围护,而内围护结构主要是对室内天花板、地面以及天棚的围护。采暖建筑围护结构在北方的传热损失比较大,为了实现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就需要改善围护结构的热性能。②实现规划设计效果,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建筑规划设计为前提,在开展规划节能工作中,需要对建筑选址、道路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走向以及太阳辐射等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也就是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尽可能的结合地形地貌、主导风以及太阳的特点进行节能规划,还要对气候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比如对辐射以及地理环境相关的大气因素进行分析等,在具体进行建筑规划设计工作中,要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使得微气候环境给节能带来便利。

2、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技术

2.1热源的优化选择

在对暖通空调进行节能设计时,要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来开展工作:①要对热源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热源形式主要有热电站、热泵、小型锅炉以及区域锅炉等等。从能源的使用效率来看,运行效率最高的要数普通热电站;②人泵技术。热泵技术主要是使用了自然界中很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低品位的资源作为燃料,比如太阳能、地表水、地热以及大气等,通过运行压缩机,实现在热源中吸取热能的效果,对温度进行提升之后将其输送到高温热源。根据不同的热泵能源,可以将其划分为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其中空气源热泵又可以划分为中央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空调机组。地埋管形式的地源热泵,能够实现最少30%以上的技能目标。

2.2变流量技术

变流量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目标。在对空调暖通系统进行设计时,在符合以及设备选择方面需要以当地最为不利的气象条件作为选择依据,因此,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其现实负荷要高于实际负荷,并且现实负荷能够随时改变。由此可见,作为冷量以及热量载体的水与空气,其实际流量也要根据空调的现实负荷而发生变化,对热媒流量进行控制,能够实现降热媒传输能力的效果,从而使得空调暖通系统实现节能的目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而且还能够满足改变的负荷需求。

2.3增强冷热回收运用增大能源的运用

如今,对空调的冷热进行回收利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推广。就如,在夏天使用卫生热水以及在空调中使用全热回收器,这些举措对于能量的回收利用都很有效果。目前,转移多余的能量到需求的位置已经成为空调实现节能效果的趋势,使用全热回收的方法,对能源的回收率能够高达75~80%,空调系统中,还能够用于能量回收的设备有回收环路等换热器。有关数据记载,在回收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热泵回收器,能够实现对110℃以下的能量进行回收,这样一来可以帮助采暖、供热设备使用自然热源以及环境热源,该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节能技术,如果回收设备与热泵联合使用,将会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应用暖通空调技术实现建筑节能的建议措施

3.1合理规划

技术人员要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影响建筑环境的因素进行掌握,然后根据情况对建筑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形式进行优化,以适合综合方面的发展,从而对之进行总体规划并展开相应的设计。同时,还要着重考虑影响室温的其他参数需求,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对温度的适应。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出符合环境及人体感受的参数标准并将其整合进入建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降低整个建筑的建设及运行能耗。

3.2围护结构

建筑能耗、环境性能、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质量与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设计有重要的联系。一般来说,围护结构增大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5%左右,但是节能效果却能够提升20%到40%。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加以改善,降低建筑在夏季时产生的冷热消耗。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其一,加强围护结构组件的热工性能,它主要通过对其组成材料热工性能加以改善来实现。其二,按照当地气候与建筑地理位置及朝向来对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其三,对围护结构中部件与组合进行分析,评价其技术性与经济性,以保证所选围护结构技术的可行性。

3.3热能回收

暖通系统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因此,设计者可以通过对暖通系统的设计充分发挥这些余热的价值。其中,设计者主要可考虑载热流体差异、状态差异、交换热装置等因素对热回收装置进行设计,此外,还可以通过对热交换装置的使用确保湿热与总热间的良好传递,最后,设计者还要考虑室内环境及湿热变化的需求,从而确保暖通系统节能目标的实现。有关研究表明,新风负荷在暖通系统中占据40%的比重,因此,暖通系统运行过程中会排出一定量气体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干净,而这部分气体的排出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损耗。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新风负荷设置专门的热回收设备,采用重新投入能量的方式实现对暖通系统能量的回收利用。运用这些能量,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机组的负荷量,同时也能实现机组的节能性与经济性。

3.4降低热媒介能耗

暖通空调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能耗都需引起重视。要以具体设计与运行情况为立足点,建构具有整体性的建筑空调节能体系。热媒介质传输系统在暖通空调中较为重要,热能的输出方式与选取的材料都能影响到节能问题,选择直埋管等保温草料能对热水预制保温,降低热能传输中存在的损失。此外,要应用计算机系统对空调系统供暖情况全面测试,借助平衡阀或智能管网来对配置管网流量进行优化。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也可以对动力传输系统进行应用,实现动力系统设计施工的优化。动力系统要采用运行效率高、负荷性质好、温差大的供应管道,应用有效合理的动力设备,以提升传输效率

3.5重视低位能利用

技术人员应该对低位能源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其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使技术得到有效更新,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对热泵技术进行探究,促使其有效将低位热能进行利用,并以此为依据对暖通空调进行技术改进。目前热泵主要有三种系统形式,分别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选择相应的系统。为了弥补单一热源热泵系统存在的局限性,设计者通过对这三种系统形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利用复合热泵,并结合太阳能供热技术,充分利用低位能量,以此为原理对暖通空调进行技术革新。例如,目前的太阳-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传统热泵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太阳能的利用,这种系统可以进行制冷、制热、提供生活热水,是一种利用自然能源、无污染、适应性广、效率高的新型冷热源系统。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技术水平的更新,复合热泵在实际应用方面也会衍生出更多形式。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也迎来了很多环境以及能源方面的问题。对于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控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对各方面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不断的创新,利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理念,加大研发的步伐和力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雨.论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J].江西建材,2017,(14):49+54.

[2]张秀娟.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现状和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97-98.

[3]严伟民,陈卓.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与设计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230.

论文作者:倪旭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论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论文_倪旭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