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培育模式的研究论文_焉洪基 祝翰林

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培育模式的研究论文_焉洪基 祝翰林

焉洪基 祝翰林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一直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各部委、省市、行业协会等均在组织各学科的科技竞赛活动,旨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模式;

多年来,很多高校学生一直积极参与各类型、各级别的竞赛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的潜力很大,但对比国内其他同类型高校,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成绩效果上均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创业教育基础较弱。

一、存在的问题

1.资金分散

各类创新项目存在多头管理、资金分散现象,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协调,造成学生参与混乱。

2.没有固定场地,不利于成果积累与转化

没有固定场地,不利于成果积累与转化。没有统一、固定的创新活动场所和办公地点,各类科技创新实践社团和小组活动场地较为分散,有的在学院,有的在团委,有的占用指导教师的实验室,有的甚至没有场地,只能在需要时借用本科教学实验室,无法实现成果的积累与展示,不能持续发展。

3.管理制度与奖励标准需要更新

学生奖励标准需要更新。由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不断增加,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现有奖励政策严重滞后,需要大奖励力度,以鼓励学生参与,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教师忙于教学或科研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模式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在鼓励各学院开展特色创新创业训练的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组织以实现对全校各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

1.建设目标

普及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目的,注重过程训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不是少数人的行为,应普及到全校的所有学生,力争让每一名同学在大学期间均能参加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在校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氛围,使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蔚然成风,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创新创业社团。社团的成立既是对很多高校以往创新创业成果的积累,有助于逐步提高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捷径和很好的平台,避免学生从零开始,使学生少走弯路。

(2)规章制度与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活动的实施办法和经费管理方法,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聘请校内外的专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讲座、参观、竞赛、沙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成长的土壤,为有兴趣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的同学提供一个平台。

3.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1)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中,在讲述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注重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低年级以基本常识教育和基本能力训练为主,高年级以实践能力训练和专题活动为主。教学内容包括两个环节:

理论部分: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避免纯理论式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讲座、参观、竞赛、沙龙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成长的土壤,为有兴趣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的同学提供一个起步的平台。

实践部分:以各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和训练活动为载体,突出能力训练,加强指导,规范考核。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部分。具体形式包括:(1)各级创新创业竞赛,(2)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整合校外资源,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生产与经营;邀请成功人士开展讲座,与高校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经营理念。

(2)考核评价体系。

既然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如培养计划中,就应该加强考核与评价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和对教师的考核。

考核要规范:从选课、考核标准的制定、成绩登录、学分计算等环节应纳入整个教务系统。对教师的考核与监督要纳入学校的监督与评价体系。

考核要注重多种形式:对于创新创业课程,避免试卷化的理论考核,而是以提交作品、计划书、参加竞赛等实践形式为主。课堂授课要避免满堂灌,要以讨论、交流、训练为主。

评价要持续: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创业教育的效果,以及为今后制定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对选修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毕业后的就职状况和创业意识能力方面的情况展开跟踪调查。

(3)教学研究。

成立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教学法活动,组织考察、交流与研修,开办教学示范讲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考核体系与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很多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资源建设

(1)师资队伍。

在努力培养自由专职教师的同时,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补充教学,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开展短期讲学,开设讲座,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评估。同时,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退休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的管理。

(2)实验室开放。

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完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实习实训中心等实践资源免费开放,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优质的实践资源。学校需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有效地使用校内实践资源,不得向学生收取场地费和仪器设备使用费。

(3)校外实践资源。

建设一批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基地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开展优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评比。

5.宣传与交流

加强宣传,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目的是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和教师了解科技创新,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加强宣传也是对以往成果的一种积累和展示。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主要包括:

(1)网络宣传: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模块,对成果突出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宣传;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流、成果展示和管理服务。

(2)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沙龙类讲座与交流活动:可以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来校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赴就进的学校或机构进行交流学习。鼓励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论文作者:焉洪基 祝翰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培育模式的研究论文_焉洪基 祝翰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