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论文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论文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王 政 王乐凯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与应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上得以生存的基本。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滋润生长的土壤;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起着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单纯采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隆乳术存在两个基本问题:(1)脂肪成活率比较低。有学者[5-8]对健康的乳房组织进行脂肪移植,术后1年的体积维持率为40%~82%。(2)术后容易发生脂肪液化、钙化、坏死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可以引起假性囊肿与囊性纤维化。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有时候会十分困难,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2]。出现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植脂肪的坏死及后续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一系列与文化相关的成果与创造性劳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基础,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批判、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反过来,马克思主义文化也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英藏敦煌文献指斯坦因(M.A.Stein)于1906—1908年第二次中亚考察和1913—1916年第三次中亚考察在莫高窟藏经洞所获敦煌文献,起初分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和设在伦敦的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绢、纸绘画则被当时的英印政府设在印度新德里的中亚古物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分割收藏。1973年,大英博物馆图书部与博物馆分离,与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等合并建立了大英图书馆,原大英博物馆和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文献均被移交给大英图书馆收藏。

二是身无主业。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让鲁迅先生如此专注的“工作”是什么呢?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本来是去学医的,仙台医学院的藤野先生是其老师。但是,在课间播放的影像里,他看到日俄战争中,被日军当作俄军间谍的中国人被处死时四周表情麻木的看客,毅然决定弃医从文。因为鲁迅先生认为,对于麻木的国民,唤醒他们的精神,比医治他们的身体更加重要。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深深植入中国文化的土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定要从中国已有的文化基础出发,但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来改造传统文化,决不可反其道而行。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指路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使得马克思主义越来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二者在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以及人生理想等方面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取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就是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得出的伟大思想。在现如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传承发扬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优秀成果还在不断地被吸收和利用,并不断地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革新与创造。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载体

中国人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强烈认同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相通的关系,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两者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等方面就有许多相似相通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受到多位专家的热情关注。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种种困难失败后,中国的优秀先进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得以继续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着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上的实践证明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理念、社会理想等方面虽然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别,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二者在精神层面上存在许多相通的地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就是儒家思想,其中的主要观点就是以人为本。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本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任何事物无法替代的。儒家思想还指出人的核心价值是其在社会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人的个人价值也必须受到尊重,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提到了有关人的价值的问题,如毛泽东思想中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心、重视与尊重。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与互动

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项复杂的文化体系,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观念与现代中国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存在很大差距。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将其中的文化精华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他优秀的文化理论和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分析,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加速我们的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的交融与互动,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相互适应、互相借鉴的过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

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魏晋时期印度佛教进入中国;明清时期西方自然科学进入中国;清朝末期唯物主义思想进入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中国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不排外,对外来文化一直是兼容并包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流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相互交流融合,使得中国哲学发生了巨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现当代的发展思想有着启示作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并且这些成果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毛泽东思想中的军事战略就是充分吸取中国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的孙子兵法;邓小平的小康思想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以及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是对“大同理想,天下为家”思想的革新,反腐倡廉是对“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思想的继承,走群众路线是对“民淮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超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两者的有效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对与中国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J].南京大学学报,2015(6).

[2]陶相根,郑继江.契合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3]张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11-0011-02

收稿日期: 2019-9-17

作者简介: 王政(1994—),女,湖北鄂州人,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研究;王乐凯(1994—),男,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

标签:;  ;  ;  ;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