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卡的注册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论文,管理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障卡实行注册管理制度,这一方面包括对地方发卡准备工作的认可与发卡注册,另一方面包括发卡后的跟踪监督和协调管理。
一、为什么要对社会保障卡进行注册管理
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上讲,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IC卡应用经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明确为行业大卡,并已列入《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总体规划》。按照国办发[1997]22号文件关于行业性IC卡的应用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规划、统一发行并管理的要求,并根据《集成电路卡注册管理办法》(国金卡[2001]3号)关于发行面向社会或行业使用的IC卡的发行机构应申请注册IC卡发行机构标志号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IC卡应用采用统一的注册和管理制度。
从社会保障卡“全国通用”和“一卡多用”的目标出发,社会保障卡要实行统一的技术规范,必须进行通用性的管理。如果各地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混乱,则会对将来人员流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造成很大的技术障碍。因此,要从初始阶段就引导各地走上规范的道路。
从社会保障卡的技术实现要求角度讲,IC卡牵涉众多的应用环节,实现较为复杂。如果业务本身不成熟,流程不规范,发出的IC卡也会因业务模式的变动而被迫废止;如果发卡地区没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没有足够的人员、设备支持IC卡的管理和使用,IC卡的作用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同时,IC卡的应用还要有后台数据库和网络的支持,要有可使IC卡达到应用目的的系统布局。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条件和能力发卡、用卡。因此,要督促各地做好发卡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上述要求,劳动保障部统一向国家IC卡注册中心申请社会保障卡的应用标志号和发卡机构标志号,利用发卡机构标志号的扩展位为各地分配发卡机构标志号。发卡地区须在发行前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申请发卡并注册,取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分配的社会保障卡发卡机构标志号。劳动保障部将按照有关规定对分配的号码及时向国家IC卡注册中心备案。
二、注册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发卡地区在申请发卡时,首先要经过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初审,初审同意后由劳动保障部进一步审核,对于具备发卡条件,能够正常发卡和有效用卡的地区予以批准发卡和注册。
审核内容包括发卡地区的费用解决方案、具体发行方案以及数据库、网络、用卡布局等方面的发卡成熟条件和准备情况。审批的原则包括是否具备发卡用卡条件(是否有必要发卡用卡,是否有能力发卡用卡),拟发的卡是否符合部里的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等。
比如费用解决方案,根据《集成电路卡应用和收费管理办法》(计价格[2001]1928号)规定,实行政府审批的IC卡收费,其收费标准严格按照IC卡工本费核定。如果没有合理可行的费用解决方案,依靠高收费解决发行和使用费用,不仅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也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又如卡的发放地域范围,中心城市(主要指地级以上城市)以下的区、县地区不宜单独发卡。有些城市以区为单位发卡,由于就业、医疗、养老、培训等业务并不仅仅局限在本区当中,出了本区,卡就无法使用,卡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另外,社会保障卡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各业务部门间的综合和协调能力以及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也是决定能否成功发卡、用卡的重要因素。劳动保障部将对这些条件逐一审核,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发卡。
除发卡前的注册管理外,从技术指导和统一要求的角度出发,劳动保障部在批准发卡后要对地方分散密钥,进行样卡的通用性测试,并在实际应用中指导和监督地方的用卡情况。这一部分内容随着社会保障卡应用面的铺开将越来越重要。一旦发卡则不能停用,所有问题必须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调整,否则将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
从某种角度上讲,发卡相对容易,如果使发出去的卡得到有效应用,则必然要下一番功夫。如卡与网络、数据库之间的磨合情况是否已成熟,小规模试点后,大规模发卡对网络和数据库带来的压力是否能够承受,对于用卡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否已找到症结所在并解决,等等。总体来讲,早找到问题比晚找到好,早解决问题比晚解决好。劳动保障部对应用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其目的,一方面总结现有发卡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新的用卡地区重复犯错,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总体技术水平,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卡应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