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拓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经济:拓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经济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新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核心观点

●“社会经济”这一概念是西方学者最早提出的,它为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培育社会经济,发挥其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促进福利体制改革和完善民间组织发展机制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是一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以第三部门为主体,通过吸纳弱势失业者在社区服务中就业,来提供相对小范围的、单一的公共或准公共物品的经济。

●社会领域若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就会造成政社不分;若采取市场形式就难以保证公益性宗旨。因此,社会互助和社会经济才是该领域恰当的运行机制。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有望为困难群体带来有尊严的生活,为政府提高福利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最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要求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必须找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社会领域出现的“社会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式,对于拓宽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A.近年来,国外社会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社会经济,为西方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新出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近20年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政府非营利部门的壮大和志愿行为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弥合了社会裂痕,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别于市场经济的,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社会经济”

1.“社会经济”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最早提出“社会经济”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经济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在家里而不是在医院里照看的残疾人的数量;在一个街坊内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程度”。此后,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将社会经济进一步界定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经济形式,并且强调社会经济将是人们进入后市场时代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不仅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而且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公益事业、广泛的志愿参与和自由平等的交往原则,使得它能更有效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救助弱势群体,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各种政府不为、市场难为的社会服务工作。它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安排弱势群体就业,是社会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市场经济是完全建立在“生产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之上的,因而易于以机器替代人力;而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同,它是以人的关系、亲密感情、同伴关系、兄弟般联系和管理为中心的——这些特性是不能轻易地被缩减或以机器来替代的。社会经济的关键作用正是在市场经济容纳的人数日益减少时,接纳那些技术性失业者,向他们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新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其二,以人文关怀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是社会经济的另一特点。在社会经济中,一个人将自愿地为别人奉献劳动时间,完全不同于那种被人强制的、建立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劳务给别人基础上的市场关系。社区服务本身是一种帮助行为,是对他人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一种自愿参加的行动,常常并不期待物质收入。所以,社会经济中的各种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交换,尽管常常给受惠者和帮助者也带来某些经济上的结果,但其明显的带有志愿精神和相互扶助的特征。在这一点上,社区活动和市场行为有很大的不同。

2.影子工资和社会工资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两种主要形式

影子工资,是依据志愿工作者的志愿服务时间提供个人所得税减免的劳动报偿形式。政府可以通过给为合法的、有授权证书的免税组织工作的志愿者按志愿服务小时数提供税收减免,以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除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的工作。这种方式有助于鼓励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在闲暇时投入于公益部门的志愿行动,从而可以确保人们对范围广泛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更大的参与热情。

社会工资,是政府为那些长期失业但又愿意接受培训并在第三部门工作的人提供的收入,以代替福利支出和补助。政府也对非营利机构给予一定的拨款以帮助它们招募和培训贫困者,使他们得以在这些机构中工作。失业者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机会,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改变了对社会福利的消极依赖。

3.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实践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制度体系上的差异,社会经济在西方诸多国家有着不同的实践方式,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美国和英国。

(1)美国社会经济的缘起与发展。美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社团传统与志愿精神的国家。发达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构成了美国现代社会中除政府、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它们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市场上买不到的人性化服务,服务收费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在政府投入之外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这种准市场交换的发展,孕育了社会经济的诞生,第三部门组织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载体。另外,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严重失业问题,使进入社会经济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就业,成为失业者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出路。巨大的社会需求,加之美国鼓励就业的福利制度改革,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作导向型福利制度改革紧密相连。在“第三条道路”政治的指引下,英国致力于建立一个积极的福利社会。它的基本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最好不要直接提供经济资助,所以采取积极福利政策的国家应称其为“社会投资型国家”。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其它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做出贡献,而且,这种积极福利还有助于财富的创造,而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福利社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投资主体的广泛性。政府以外的个人、家庭、社区、企业、社团甚至国际组织都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福利责任。第三部门组织应当在提供福利服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享有福利救济的个人也应该努力实现再就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自布莱尔执政以来,英国在社会福利体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人们从福利走向工作。发展社会经济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自食其力,而不成为躺在社会福利摇篮里的懒汉,是工党政府福利改革的一大特点,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变福利为工作,变福利支出为社会投资,变事后补救性福利为事前预防性福利的改革方向,正是积极福利社会中社会投资国家政策取向的具体体现。新政策的普遍实行,催生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综上可见,社会经济在市场经济以外,为失业者和贫困者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就业领域,将不仅使获得社会报酬的劳动者受惠,也会使得到他们的劳动服务的社区得益,更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经济收益,提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程度。“社会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式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B.我国应借鉴国外社会经济理论的合理内容,立足本国发展实际,建立起一套本土化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理论

目前,我国对社会经济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实践步伐及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社会经济理论的合理内容,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建立起一套本土化的社会经济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内涵

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是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板块。目前我国社会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这种三元结构,但是由总体性社会向三元社会结构的分化还是明显的。社会经济就属于正在分化中的社会领域,应是未来这一领域的主要运行机制。由于三大板块的特征不同,要实现的社会职能不同,因此必须依据各自的运行机制运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领域若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就会造成政社不分;若采取市场形式就难以保证公益性宗旨。因此,社会互助和社会经济才是该领域恰当的运行机制。社会互助是一种道德机制,包括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社会经济是一种准市场机制,是介于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之间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式。大量非政府非营利组织都以准市场机制运作,它们是社会经济的组织载体。

结合国外的理论研究与我国的社会实践,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是一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以第三部门为主体,通过吸纳弱势失业者在社区服务中就业,来提供相对小范围的、单一的公共或准公共物品的经济。在国外社会经济普遍运行于各种慈善机构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经济,主要指社区服务组织中的社会经济现象。

2.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六大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是一种准市场经济,是不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志愿服务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其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市场经济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社会经济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投资者对社区服务组织的投资主要是一种公益性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服务组织可以接受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赞助。社区服务组织不得把收入的盈余作为利润回报给投资者,也不可以在社区服务组织内部分红。社区服务组织的盈余要用于社区服务组织的滚动发展,培训社区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项目等。

其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是需要政府扶植的福利性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要向政府交税。社会经济的主体——社区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减、免税政策,而且可以获得政府经费支持。在低收入居民较多的社区,对诸如社区保安队、社区环卫保洁队等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亏损性社区服务组织,政府应给子全额或差额财政补贴。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福利性,有较大地方保护色彩。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上图反映了北京市2004年与2003年相比在就业岗位开发与安置失业人员方面的增长情况。

其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能吸纳弱势群体就业。企业用人机制强调优胜劣汰,而有些社区服务组织有照顾弱势群体就业的责任,就业门槛较低,对失业人员扶持力度大。对弱势失业群体,社会经济以他们在社区服务组织工作的社会工资来代替给他们的福利支出和补助。社区服务组织在收入上实行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可参照市场上的劳务价格。

其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的服务项目按服务对象的承受能力收取一定费用。社会经济中的社区服务组织可以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一点不同于不向服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的志愿者组织,也不同于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企业产品价格。社区服务组织的服务价格必须考虑社区广大居民的合理负担,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社会经济中的服务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格,是非竞争价格。

其五,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和市场运作。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激烈,社区服务组织之间也存在竞争,但不激烈。在非营利性组织内部,也要采取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了公益慈善组织获得持久的生存活力,在善款的筹募和资金的保值增值上,也都需要借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力量。政府部门对社区服务组织的管理一般采取契约式管理,通过带有一定竞争性的招标方式同社会经济组织签订协议或合同。

其六,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交换形式多种多样。市场经济的交换是货币化的,社会经济的交换一方面是货币化的,另一方面有大量形式是非货币化的,如直接的劳动交换、时间的储蓄、影子工资等,都可以作为社会经济领域中完成交换的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利用一定市场机制,是为了提高效率、增强发展活力;非市场机制,是为了保证公益目的,扩大服务范围,使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给予的照顾。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对于提高我国民间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建立一种政府和公民社会合作的新型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进入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尝试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能够有效缓解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当前,我国困难就业群体主要指提前退休的4050人员、城镇低保人员、农转非人员和残疾失业人员。他们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多是长期失业,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观念陈旧,很难再回到市场经济中就业。完全由社会福利养起来,又会造成沉重的国家负担和贫困群体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拓宽再就业领域,将社会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补充,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开始重视社区就业岗位的开发。据统计,仅2004年一年北京市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4.32万个,比上年增长7.27%,安置失业人员10.63万人。全市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已发展到197家,累计安置就业特困人员1.3万人。今后还应更加主动自觉地在社会经济理论指导下,大力开发公益性社区服务岗位,为弱势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全体人民从经济发展中获益。

第二,建立工作导向型福利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紧密相连。工作导向型福利体制是发达国家应对福利危机的主要措施。我国虽未面临福利危机,但是在体制转型中,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群体日益庞大;再加上全球市场和自动化生产的压力,大量剩余劳动力将被剔除出市场经济,使我们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因此,我国应借鉴积极的福利社会理念,建立工作导向型福利体制,推动人们从福利走向工作。这就非常有必要发展社会经济。它将在市场经济以外,并辟一个领域,专门接纳那些弱势者和贫困者,鼓励他们重新就业以实现自食其力,或者以福利为报偿,使他们成为公共服务志愿者,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增强了社会的整合程度。国家的社会福利投资也会由此产生显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能更好地促进民间组织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因此,如何鼓励和促进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民间组织28.3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4.9万个,基金会90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3万个。但我国民间组织发展活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缺乏一套适合民间组织发展的运行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经济作为一种公益为先、兼顾效率的准市场机制被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普遍采用。我国发展社会经济,有利于提高民间组织的生存能力,建立一种政府和公民社会合作的新型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现代社会三元结构运行机制图。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有利于社区自治。在我国,社区居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组织起来,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内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形式叫作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社区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社区自治的目的是使人民获得权益,扩大基层民主,采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手段,动员社区内各种组织、成员共同为社区发展献计出力,提高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由社区自己开发各种资源,解决社区内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和各种组织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目前,社区自治往往流于形式、难获实效。其主要原因在于没能有效整合社区公共利益,居民的自治意识淡薄,自治能力有限。发展社会经济能促进社区逐步实现自治。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主体是各种社区自组织。街道、社区将居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社区公益性服务团体,正可以将分散的服务需求结成社区公认的共同利益,这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前提。居民在参与各种社区组织活动中,也能培育自治意识,提高自治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不但能促进社区自治,而且还有利于社区服务的广泛开展和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

D.作为首善之区,首都北京更应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挥其在推动民间组织发展、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缓解外来人口压力,促进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首都北京更应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挥其在推动民间组织发展、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缓解外来人口压力,促进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发展上的积极作用。目前,北京市的不少街道在探索社区工作创新中已经不自觉地进行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尝试,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论从首都的地位出发,还是从自身的需要着眼,北京市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社会经济领域率先垂范,取得突破。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理论研究——增强发展社会经济的自觉性。要发展好社会经济首先要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理论研究。北京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术资源和实践领域的优势,组织包括学者、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在内的联合课题组,重点攻破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召开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组织社会经济研究协会,吸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第三部门组织等成为会员,推动北京市社会经济领域实践与研究的持续发展。

第二,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培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载体。由于我国没有社团传统,以社区为基础发展社会经济是最好的选择。在社区里发展社会经济,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来解决。社区公共服务社是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指导下,在社区居委会领导下,采取准市场机制运行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社一般由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中仍有劳动能力的人组成,主要承接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废品收购、绿化美化、家政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项目。政府应通过政策制定、制度安排等方式参与社会经济,对社区公益性组织给予一定的公共资源输入,并给予有效监管,使社区公益性组织能平稳运转,使社会经济逐渐生成、发展壮大。

第三,改革最低生活保障等福利救助制度——创造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制度需求。培育社会经济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积极配合。因为工作导向型福利体制需要社会经济为困难群体提供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北京市发展社会经济就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福利受益者在社会经济中实现再就业。如限定贫困者享受低保救济的时间;强制性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再就业或参加技能培训、社区公益劳动等;开发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以经济奖励和免费的子女照顾等方式推动低保人员由福利到工作的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对社会经济的制度性需求,社会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第四,发展社会经济型的社会服务业——探索中国化的社会经济形式。社区服务可以分为政府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商业性的便民利民服务、志愿者服务和“社会经济”型的社区服务四大类型。所谓“社会经济”型的社区服务,就是通过影子工资和社会工资的形式,为公益性劳动发放适当报酬和奖励,从而调动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的力量,为政府减轻福利负担,保护本地人充分就业,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各级政府可以对本市从事社区公益性服务的组织和人员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增强他们在服务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外来人口对北京市就业问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北京市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质优价廉的社区服务,可谓一举多得。在有条件的街道尝试“爱心超市”、“时间储蓄”等形式都是对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有益探索。

总之,社会经济拓宽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有望为困难群体带来有尊严的生活,为政府提高福利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竞争残酷,社会经济却追求公益、接纳弱者,只有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的,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人人各尽其能,又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注:本文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成果。

标签:;  ;  ;  ;  ;  ;  ;  ;  ;  

社会经济:拓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