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应用到抑郁症患者中,对其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行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行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能够帮助改善心理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可观。
【关键词】: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180-01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类型之一,此类患者情绪起伏很大,通常伴有苦闷、消极等情绪,严重者还会悲观厌世,存在自杀行为等,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1]。对于此类患者通常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在回归家庭以及回归社会等多个方面却存在较大问题,因此也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7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应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5~65(42.1±3.2)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6~65(42.4±3.5)岁。所选择研究对象均由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以及年龄等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抗抑郁剂治疗、病情护理、环境干预等。
予以观察组行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建立管理小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科室主任进行指导,层层管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由责任护士观察病情的实时情况,严格遵守医嘱等,具体内容:①入院之后,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然后为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医疗设备等。②急性期患者:大多表现较为悲观、情绪差、病情严重等,因此需要行一对一的护理方式,护理工作开展前了解经济状况、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受教育程度等,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鼓励诉说内心疑惑、情绪等,并进行护理,纠正错误认知。③稳定期患者:此阶段其病情相对稳定,可以进行集中宣教,讲解与纠正的发病原因、如何预防、如何治疗等,尤其注重纠正错误认知、给予社会主持等,宣教完成之后将出现负面情绪的时间进行准确记录。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纠正错误认知、想法等,指导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以及积极应对,帮助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④康复期患者:此阶段病情基本稳定,应给予社会支持,可开展郊游、羽毛球等集体活动,帮助增加对生活的向往,并巩固治疗效果。
1.3 评判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心理状况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判;生活质量选择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判。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HAMD评分对比()
注:组内比较,a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中大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认知功能受损等,如今已经属于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就目前而言,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尚且不明确,但多认为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有关,多会导致患者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不协调等,严重者甚至会存在自杀行为,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3]。
对于抑郁症患者通常使用药物方式治疗,帮助改善认知、心理等情况,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改善心理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以及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对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改善病情,帮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是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具有人性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特征,并深刻落实将患者作为中心的理念,将现代护理观念作为指导,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促进康复。入院之后便对其各项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建立小组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其也是将常规护理作为基础,然后不断提升综合护理质量,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以及目的性,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能够明确每一步的流程,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有效率。
综上所述,给予抑郁症患者行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能够有效帮助改善抑郁情况,促进康复,从而帮助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可观。
参考文献:
[1]梁俊红.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2):201-202.
[2]张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8):7619-7619.
[3]赵海松.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2):218-219.
论文作者:周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抑郁症论文; 常态论文; 心理论文; 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