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儿科腹痛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从2013 年11月至2015 年4月接诊的儿科腹痛患者110例,比较患儿的临床初诊情况与超声诊断的结果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腹痛患儿超声诊断结果为肠套叠44例,符合率为84.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6例,符合率为93.7%;肠梗阻13例,符合率为84.6%;阑尾炎的有29例,符合率为93.1%;肠管扩张8例,符合率为87.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超声是儿科腹痛诊断的主要依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儿科;腹痛诊断;临床价值
儿科腹痛是儿科门诊中一种常见的急性病。腹部疼痛是儿科腹痛的临床主要症状,当婴幼儿高烧及发生中耳炎等炎症是常伴有腹痛。由于因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加之对病情在语言上表达不清楚,这些都给儿科病情的诊断带来了困难,甚至偶尔会发生漏诊和误诊,有些婴幼儿因漏诊和误诊而耽误了及时的治疗。同时儿童腹痛病情变化快,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婴幼儿生命。因此,选择正确的、快速的诊疗技术对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超声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超声诊断具有无痛、快速、无损伤、安全、可重复诊断的优点,在婴幼儿腹痛诊断方面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现代儿科腹痛诊断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超声对儿科腹痛诊断的临床的相关检查结果和资料。说明超声在儿科腹痛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从2013 年11月至2015 年4月接诊的儿科腹痛患者110例, 其中男孩60例,女孩50例。患者平均年龄6岁(2-14岁),其中患儿年龄不超过6岁的66例,占60%,超过6岁的44例,占40%。患儿的主要病情症状为:食欲不振.腹痛偶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少量患儿伴有发热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患儿进行检查,检查之前患儿应禁食、禁水8小时以上,若为急诊病例则随到随查。患儿宜采取仰卧位,侧卧或者半卧也可。对患儿的肝脏、胰腺、胆囊等进行全腹检查。仔细检测,检查患儿是否存在肠扩张、肠叠加、肠梗阻等不正常回声。如果发现异样图像则反复扫描,加强对异样部位的检查。当扫描盆腔或者下腹部位时,患者的膀胱应处于充盈状态。同时还要重点检测盆腔是否存在肿块和积液现象,还要检测肿块的大小、数目、形态、以及回声特点。还要检测肠系膜是否存在淋巴结胀大现象,阑尾是否肿胀。详细统计记录观察结果。
1.3 诊断标准
肠套叠:短轴横截面表现为“靶环征”、长轴横截面表现为“套筒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会在腹腔内一个横截面上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淋巴结,一般其最大直径>10毫米;阑尾炎:长轴横截面为“蚯蚓状”或者是呈现出“腊肠”样;肠管扩张:,可观察到肠管长轴会发生水肿、增厚等症状,出现“琴键征”的形态。统计分析患儿的临床初诊情况与超声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超声检测结果并整理各种病症的的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110例腹痛患儿超声诊断结果为肠套叠44例,符合率为84.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6例,符合率为93.7%;肠梗阻13例,符合率为84.6%;阑尾炎的有29例,符合率为93.1%;肠管扩张8例,符合率为87.5%。患儿的临床初诊情况与超声诊断结果整理见表1。
3讨论
3.1肠套叠
肠套叠是儿科门诊中一种比较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婴儿时期,尤以两岁以下的儿童处于高发病时期。诱发原因多是肠道的某一部分和它相对应的肠系膜套入到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梗阻。肠套叠在临床上主要有三大症状包括腹部包块、便血、阵发性腹痛。回盲型是发生部位最多的一般占到总发病的50%-60%。另外,回结型也能占到30%的比例。肠套叠的的一个特点是其超声特点显著,典型的超声图像是横截面表现为大小环相互套在一起的同心圆或者低回声占据强回声光环的中心被称为“靶环征”。长轴横截面表现为“套筒征”。在实际应用中,高频超声不但有助于诊断,还可以在它的帮助下进行恢复性治疗。利用超声诊断肠套叠,其准确度可达到90%以上,是当前临床诊断应用最广泛,并且是最先选用的诊断手段。因此,利用超声诊断肠套叠科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更有助于患儿病情改善。
3.2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回结肠区的肠系膜淋巴结出现炎症而造成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于冬季。多见于9岁下儿童,此外由于其为非特异性炎症,所以常与阑尾炎等其他腹盆腔疾病同时发生。同时由于肠系膜里拥有大量的淋巴结,而且分布于肠系膜动脉,特别是回盲部和回肠末端包含有更加丰富的淋巴结,加之患儿的淋巴系统功能不健全,不能很好的保护机体,因此,肠系膜容易受到病毒、肠道细菌的感染,进而造成淋巴结变得重大,此时回盲部发挥它的关闭作用,最终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分解物质无法排除,长时间的滞留和吸收导致右下腹出现椭圆形或者圆形的低回声区,并且其有均匀的回声和光滑的边缘,直径多为1-5厘米,回声最强的位置位于它的中心被称作淋巴门,通过检测其内可发现部分流血信号。
3.3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里的物质无法顺利通过肠管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比较多。肠梗阻主要包括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等三种类型。它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痛和呕吐等。肠梗阻超声表现为:梗阻的肠管在要扩张时通常会内积液出现,位于被梗阻以上的肠管的蠕动会加强,会发生逆向蠕动的情况。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被损坏的肠管继续扩张,甚至蠕动会消失。机械性类型的肠梗阻的蠕动通常会强。而动力性肠梗阻一般会发生蠕动的减弱现象,当肠段因梗阻而造成坏死时,会导致仪器无法观察到血流信号。
3.4阑尾炎
阑尾炎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腹痛疾病,一般任何年龄都有发生阑尾炎的可能性。由于患儿对病情在语言上表达不清楚,同时阑尾炎也没有显著地发病特征,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阑尾炎在诊断上的困难,通常情况下正常阑尾无法显示超声,儿童的阑尾的正常长度约为5-lO 厘米,直径约为O.4~0.6厘米,然而当阑尾发生炎症或者梗阻从而导致肿胀、充血、化脓和阑尾内出现粪石现象,此时超声扫描就易被观察到,阑尾炎的单纯性超声图像显示其长轴横截面为“蚯蚓状”或者是呈现出“腊肠”样,一般阑尾的直径大于6.5毫米,阑尾壁一般会超过2.5毫米,当阑尾出现炎症是会发生化脓现象其超声图像显示:阑尾会明显的肿胀、发生充血、并伴有大量的炎性渗出,其直径会明显变大,直径一般会超过10毫米,阑尾壁直径会大于3毫米,阑尾壁出现双层形态。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形显示其轮廓会变得模糊不清,阑尾壁出现连续性不完整的形态,阑尾区会有渗出液产生,同时还会造成周边部位发生脓肿,超声结果显示,阑尾的正常结构消失。
3.5肠管扩张
发生扩张现象的肠腔里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光点,并且肠腔内会出现气体以及肠内容物,气体伴有强的回声。当患儿的体位发生变化时,会出现气液平面,这是由于肠管内含有积气、积液等物质造成的,还会出现图像清晰的肠管黏膜,可观察到肠管长轴会发生水肿、增厚等症状,出现“琴键征”的形态。因此可根据肠管的位置、是否出现积液以及其扩张程度,对病变做出判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检测可知,超声是儿科腹痛诊断的主要依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姚刚亮.梅勇超声显像在儿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J].兵团医学 2014(2).
[2]齐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腹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5(1).
[3]程嘉,赵瑞.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142-144.
论文作者:唐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超声论文; 肠管论文; 肠系膜论文; 儿科论文; 阑尾论文; 肠梗阻论文; 患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