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深环科技有限公司 54500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所以必须加强环境保护,进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法律保护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在相关制度落实技术上、制度体系上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施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更好的发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创新改革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况问题以及改革创新措施,以期生态环境在未来得到更好的改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改革创新;创新措施
引言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全国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现象,其出现频率不断上升,工业产生的废气与废水一般都是工业直接排放,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对我国的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进行环境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更好的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更好的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以更好的进行促进。近年来,虽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逐渐完善,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无法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所以通过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更好的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实施。
一、研究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况以及问题
(一)存在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现实问题
虽然,我国作为法治大国在《环境法》中早就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即针对建设项目与规划建设落实后也许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预测、评估以及分析的制度,但是在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的规定中,却并未对环境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如何具体落实作出具体规定,这就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出现具体操作无据可依的问题,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严重阻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对违反制度行为的处罚并不健全,例如对一些建筑单位擅自开工行为就没有明确的责任处罚机制,而对于有些处罚如因大量倾倒建筑废水而引起局部环境污染等情况,已然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却存在处罚震慑力不够或在一定利益驱使下包庇污染企业(见图1),导致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无畏惧之心,认为处罚不影响经济收益,致使环境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二)存在于制度落实中的问题
首先,制度内容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中明确指出,社会各部门应在规划编制相关项目前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评价合格的相关部门便可批准开展相关经济活动。然而,在当今社会却存在并未进行评价,就默许通过审批的现象,致使人们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视度强,制度落实过程中问题不断。
其次,相关处罚威慑性弱。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针对有关“未批先建”的工程,制度规定不仅要进行处罚,而且责令停工并将建设区域恢复原状。然而,在实际制度落实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有些建筑并无法施行拆建且恢复原状,致使出现这种情况也只能处罚了事,虽然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却失去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规范意义,阻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贯彻落实。
再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施行后跟踪评价力度不够。由于有些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评估的规划与编制行为,如高层建设项目等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动态施工过程,并无法在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后就可以确保对环境没有影响,因此需要对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存在变动或需要评价内容较为复杂的社会建设等项目进行持续性的深入评估。然而,当今社会却鲜少见到跟踪评价现象,且无法保障相关项目在施行过程中一直处于环境影响合格状态,阻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监督管理职能。
最后,制度创新建设支持力弱。由于财力、人力以及无力限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创新发展屡屡受挫,并无法与实际紧密贴合,而社会上人们对该制度认识不全面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创新只停在表面、流于形式。
(三)存在于现实中的环评影响问题
首先,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缺乏责任心,降低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分析标准,以此达到高效完成评价工作的目的。另外一些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有限,欠缺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进而评价结论不全面或不正确。
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人员未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导致某些不能达到审批条件的建设项目也通过审批,从而导致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
其次,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非常重要,这样能够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性。但是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未充分的进行落实。一方面,建设单位对公参材料造假,虚拟参与调查人员资料,公众调查结论不可行;另一方面,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没有核实公参调查表的真实性,默认了公众调查结论可行。这两方面导致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公众监督功能无法充分落实。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缺乏有效监督,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一些地区过于重视事前审批,忽略了事中和事后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建设单位认为只要完成了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核就可以,这样导致建设项目虽然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是没有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建设,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措施
(一)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从源头明令禁止“未批先建”等违反制度的行为,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加强监管,绝不姑息影响环境的现象,对于已出现违反环境评价制度的现象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严惩,绝不能让违法者存有侥幸心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针对惩处可进行分类别、分阶层进行审批、规范以及处罚提高制度可行性。
(二)启用双向论证策略
所谓双向论证就是从对报批对象有利方面、不利方面两个方面,全方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双向论证确保评价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为了提高制度落实效率,在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相关内容的同时,应聘用具有工作能力、拥有环保正确意识,且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员为环境评价制度执行者,确保双向论证策略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开性以及大众参与度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终受益者是社会中的众人,也为了提高社会众人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监督约束,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人们关注环境影响事件相关信息的公开性,让环境监管更加透明,并网罗大众智慧加强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在高效解決环境评价制度问题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预防与治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使用双向论策略,以及增强社会公共参与信息公开性,从而环境保护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较小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达到构建可持续发展型和谐社会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强,王海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行法制度设计评析[J].法学杂志,2015,36(12):60-70.
[2]蔡守秋.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丛,2013(04):3-18.
[3]李剑文.试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128-132.
[4]薛继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与战略环境评价制度[J].学术研究,2007(09):105-110.
[5]金福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几个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63-68.
[6]冯丹晨.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J].沧桑,2010(12):38-40.
作者简介:黄亮 学历:本科 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环境保护;单位:广西深环科技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黄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制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我国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