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研究型专业报纸面临的十大矛盾及对策_经济学论文

商业研究型专业报纸面临的十大矛盾及对策_经济学论文

业务研究 专业报面临的十大矛盾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对策论文,矛盾论文,业务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导报 王震国)

我国目前的专业报一般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出版周期长、社会覆盖面窄、发行量少、内容专一,因此,总体抗风险能力差。尤其处在当前这样一个新旧经济形态的转轨时期,更是困难重重,其具体表现为有十个方面生存与发展的矛盾:

一、经营上的市场化、管理上的企业化与体制上的事业化、隶属关系的机关化的矛盾。随着计划体制的转轨,专业报作为事业单位的那种机关待遇、财政拨款已大多不复存在,已成为事实上的企业组织。作为企业,专业报必须靠适应市场需求筹措经费、求得生存发展。这种市场需求与事业化、机关化管束之间的矛盾与差异,给专业报的经营与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急需以副养主,与缺乏复合型报业经营人才和经济型专业经营人才的矛盾。专业报由于发行量的局限及其由此而造成的广告量的不足,决定了它必须通过开创种种经济副业来扶持报纸主业。这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即专业报的总编,不仅仅是办报的行家,还应是理财的能手,这就是所谓复合型报业经营人才。然而,大多专业报的老总都是文人或政工干部转岗而来,管版面、进行政治把关也许问题不大,但如何按经济规律、面向市场经营好报业,相当一部分同志比较生疏很难适应。这是时下专业报报纸质量尚可、经济难以自立的重要原因。

专业报的以副养主,需要总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统筹,更需要有合格的副业经营人才的管理。然而,报社副业大多规模小、底子薄,经营难度大,社会上真正懂行的经济人才根本不屑一顾,而有愿意经营的,大多是想试试海水有多深的新手,因此,时下报业三产经营有方、效益甚佳者可谓凤毛麟角。而亏损、倒闭、添乱的却为数不少。

三、多头办报与资金匮乏、人才不足、发行困难的矛盾。国家对报业的投资与社会新闻人才拥有量本来缺口就很大,专业报的增多,使资金与人才更为匮乏。这其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并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所谓盲目性指的是有些专业领域一张报纸也没有,而有的领域却多报重复。所谓不良后果包括:资金平均分配,大家吃不饱;市场你抢我夺,发行量都上不去;各家都搞小而全,设备、信息利用率下降,人才数量不足,或互相挖人或滥竽充数。

四、报纸内容上的导向性、专业性与可读性、社会性的矛盾。专业报,大多数同时又是某政府主管部门的机关报。在内容上,既要受主管部门中心工作的制约,更要受专业报内容专业性的限制。但是,专业报面对的是充满竞争的市场,其内容不能在相当程度上适合读者的需要,报纸就会失去市场。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关键是个度,但这个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办报人,这就是专业报老总们感到无所适从的所在。

五、急需人才与人才外流的矛盾。一方面,专业报由于地位低、经济条件差,对人才的吸引力很难与大报媲美。另一方面,专业报对编辑记者往往除了新闻理论、活动能力、写作技巧要求外,还需要他们具有相应的本专业报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由于人才来源少,专业报的采编人员往往从本系统选拔,这些同志中的佼佼者,一旦适应了新闻工作,又与新闻界有了广泛的接触之后,有的就会因为专业报地位低和条件差而一朝高攀大报。所以,有人戏称专业报是新闻人才的“培训部”和“派出所”。

六、广告形势严峻与禁止采编人员拉广告的矛盾。由于专业报的发行量、覆盖面、影响度、可读性、社会化等诸多局限,其广告一是来源少,二是全靠硬拉成交,其中大部分凭个人的关系、脸面促成。这一特性决定了光靠有限的几位广告员很难完成大宗广告组织任务。而国家又不允许采编人员拉广告,原因是怕搞有偿新闻。事实上,采编人员拉广告司空见惯,禁止的法条成为一纸空文。

七、在有偿新闻风中报社截流与社会开源的矛盾。新闻的有偿化或变相有偿化,包括拿红包、马夹袋之类的所谓灰色收入,作为专业报来说是竭力主张杜绝的。但是,这类灰色收入带有很大的隐蔽性,主要靠收获人自觉上交,不然是很难查到的。因此,报社的所谓截流只能是设法制定规章、提高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关键的问题在于社会堵源。现在社会上小至个体老板、大到集团企事业单位,下至街道工厂,上到少数机关,每次新闻发布会几乎都发红包或马夹袋,并以各种名目掩人耳目,使之尽可能合法化。源在开,焉能使流绝迹。

八、利用行业优势与增加企业负担的矛盾。专业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行业的优势,似乎早已成为从领导机关到办报者的共识,其主旨应是宣传行业、服务企业。但是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实行中的过度,使此类行业优势的利用,变成了强加给企业的一种负担。少数报纸凭借与本行业主管部门的非凡关系这一无形资产,以利用行业优势为名,强行推销报纸、摊派赞助,甚至以揭短相要挟,迫使企业出钱、出力。

九、对信息要求的超前性、权威性、翔实与渠道不畅、信息滞后的矛盾。专业报应该理所当然地成为所在专业或系统各类信息的第一获得者和权威发布人,并具有独特的角度和独到的深度。这一特性,在社会性不强、社会报刊难以全面传递的那类信息的发布、刊载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在那些社会关注、指导作用明显、可读性强的行业敏感信息的发布、刊载中,专业报获得信息在时间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提前,有时甚至先外发后内传,这给本来周期就长的专业报信息刊发增加了难度。

十、文凭、职称、工资与采编人员现实水平失衡的矛盾。

专业报面临以上十大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及其派生出的种种挑战,是困难、是不利条件。但是,专业报也有优势。困难多,使专业报有更强的改革内动力;规模小,在社会转型、经济变革中更易调头。据此,我们试提出专业报转轨变型,增强生存能力的九条建议:

其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大放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建议对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报纸作一次全面的量化调查,看一看哪些是重复的、不该办的,哪些是应继续办的,哪些是该强化的,然后搞出专业报刊近、中、远期的科学发展规划。

规划确定以后,应鼓励专业报走集团化道路。这种集约化发展,可以是兼并,也可以是股份联合体,目的是实行原有设备、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求发挥集团抗风能力强、对外竞争力强、成本低、规模效应好的优势。

有些委办在报纸之后创办了信息中心,可以考虑把报纸与中心合二为一,实行资源共享,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种职能、两条渠道信息互补,使报社更具有行业的权威性,中心更具有信息的广泛性。

其二,实行人、财、物三权独立,使专业报真正走向市场。建议所有专业报都在经济上与母体脱钩,参与社会竞争,实行市场化经营。对内实行彻底的企业化管理,一级财政,两级考核,部门有权,报社调控。

其三、充分发挥专业报机关性、专业性、社会性的综合优势,找准市场定位。专业报的市场主体主要是行业内的广大读者,适应他们的独特需要,应充分发挥多方面优势:一是利用机关报与机关联系密切的优势,发挥自身信息上的超前性和权威性;二是利用专业报与国内外同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报纸专业信息容量大、范围广、角度独特、内容翔实的特点;三是找准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最佳定位点,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其四、创造宽松环境,留住优秀人才。专业报之所以人才难留,除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留人的环境和用人的方式。因此,我们办好专业报应力求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一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与宏观调控、坚持“三审”制相结合;二是满负荷使用与经常性充电相结合;三是工作中压担子与生活上多关心相结合。

其五,对有偿新闻要实行社会堵源与报社截流并举,并以社会堵源为主。只有源枯了,才能真正断流。

其六、杜绝有偿新闻,控制广告新闻,允许采编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愿创收。认为采编人员不拉广告就可以防止新闻有偿了,这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都是不成立的。防止新闻有偿化的关键是杜绝有偿新闻,控制广告新闻上版面。报社应该规定,稿件是否上版面唯一的标准是质量,凡索要钱物为企业吹捧者,一旦查实,应予以重罚;为拉广告而捎带的广告新闻严控上版。同时,允许采编人员在按质按量完成采编工作的前提下,自愿为报社创收。

其七、以灵活的内部政策,调整文凭、职称、工资与采编人员水平的失衡。首先,以水平为主,兼顾文凭、职称,实行绩、效、能组合工资制。其次,以水平为参照标准,实施低评高聘、高评低聘的内部职称评聘制。第三,破除论资排辈观念,实行以绩、效、能综合素质为基准的内部职务年度聘用制。第四,实行以水平为基准的内部职称、职务评聘基础上的差异定额目标考核制。

其八、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实行报企之间自愿基础上的互惠互利。要利用机关报信息的权威性为企业提供政策导向;利用专业报专业信息的超前性、广博性、翔实性,为企业提供经营与管理的多方位服务;利用专业报与主管部门的特殊联系及其在行业中的独特地位,为企业解困进行呼吁,对行业歪风进行舆论监督。通过周到的服务,吸引企业支持报业。

其九、讲究职业道德,提倡无私奉献,培育敬业精神。

标签:;  ;  

商业研究型专业报纸面临的十大矛盾及对策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