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844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A、B两组(n=64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B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给药治疗,持续给药3个月,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及95.31%,B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两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3.13%,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 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更为显著,但两种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均较高。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疗效;安全性
冠心病即机体脂质代谢异常并于冠脉内膜沉积而引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以心悸、心绞痛等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慢性病[1-2],本病患者机体活动耐受能力显著降低,因冠状动脉的代偿能力,随病情进展,病变冠脉会由单支累及多支,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严重者将累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3],本病治疗以药物控制最为常见,其中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均为本病常见用药,现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就两种药物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经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其中男77例,女51例,年龄43~78岁,平均(54.56±8.49)岁,病程1~7年,平均(3.29±0.63)年,纳入标准:首次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者;各类心脑血管慢性病控制稳定者;认知及精神状态正常者;病历资料完整者;完全依从治疗者。排除标准:近6个月使用激素治疗者;合并手术史者;药物不耐受者;中断治疗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A、B两组(n=6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分组治疗。
1.2.1、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每日给药剂量为20mg,单次给药,连续给药3个月。
1.2.2、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给药治疗,给日给药剂量为10mg,单次给药,连续给药3个月。
1.3、评定指标
1.3.1、临床疗效[4]: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消失即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心悸症状显著改善即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恶化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3.2、治疗安全性:对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及95.31%,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的主要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A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腹痛征象,1例消化不良,B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便秘情况,1例消化不良,两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3.13%,组间比较无差异(P=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类危险性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若未行有效治疗,本病进展较快,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本病发病机制未明,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患者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机体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等因素相关[5],世界范围内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目前临床治疗方式有药物及介入治疗,其中以药物控制最为常见,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见用药,具有调节机体LDL-C、HDL-C及胆固醇水平的效果,疗效确切。以阿托伐他汀最为常见,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的一种较新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长,能够相应减少给药剂量,本次研究比较了两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有效率为87.5%,瑞舒伐他汀为95.31%,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而在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均为3.13%,表明了两种药物使用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沈奇峰.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268-4270.
[2]刘菁松.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0):49-51.
[3]褚红亮.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75-77.
[4]邵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99-100.
[5]祝永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3):106-107.
论文作者:阿不都外力.阿不都米吉提1 木也赛尔?怕哈尔丁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给药论文; 安全性论文; 药物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