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教育变革角度看当前图书馆人才危机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度看论文,图书馆论文,危机论文,原因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6
CLASS NUMBER:G256.1
世纪之交,我国图书馆正经历着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图书馆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建设急需大量的具有相当文献信息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而图书馆现有的人才构成,无论从专业人员数量上,还是满足现代信息工作要求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专业教育——这一多年来培养图书情报专门人才的机构,希望借助它的帮助解决目前面临的急迫问题。但令人惊讶的是,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得到的专业人才却几乎没有了。无论图书馆要求多么迫切,愿意到图书馆工作的毕业生却越来越少,图书馆成为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择业的附带取向。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看,该系资料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1986—1997年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变化如下:
领域传统的图书 各类 机关新技术公司、 商贸
情报领域学校 信息中心 公司
86-88年92%
8%
90-92年46%
7%10.8% 18.8%
94-95年27% 10.4% 16.7% 14.6%
96-97年17.4% 4%19%
14.3% 36.5%
领域 银行、邮 其它
政、专利
86-88年
90-92年 ″
94-95年 24.6% ″
96-97年 10%″
从中不难看出,1986—1988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或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各类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等传统的图书情报领域就业比例高达92%,4年后下降为46%,到96—97年则已降到17.4%, 至今这一数字更低,不少图书馆已多年引不进一个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图书馆的专业人才资源近乎枯竭了。
为什么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选择非图书馆就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专业教育和专业实际需要的脱节?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内容外延的扩大
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内容,一直紧密围绕图书馆及其工作需要为前提设定。80年代中期以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分类、编目、工具书、目录学、古籍整理等涉及图书馆工作流程和实用知识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在满足当时图书馆工作需要方面还是行之有效的。为增强专业毕业生的学识水平,加强文献整理的深度,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还借鉴美国等国家其它系科专业教育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将四年本科学制设置为前两年分别选学经济学、中文、历史、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专业的课程,后两年再回本系学习图书馆学本专业的内容。应该说这样的内容设置比单纯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要广泛,有了一定的专业文献处理研究能力。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和社会情报意识的增强,情报学的内容和知识成为迫切的要求。在文献信息领域,图书情报一体化成为必然的趋势。198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情报工作,中科院图书馆更名为中国科学文献情报中心,全国新成立了不少文献中心、情报中心。为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学系纷纷改名为图书情报系或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外延也相应扩大到了情报学领域,具体包括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管理、情报交流、情报咨询、情报检索语言等课程。这时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适用面已不限于图书馆而是扩大到了包括文献中心、情报中心、资料中心、情报科研所等相应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期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直接改组为图书情报学院,专业设置也首次突破了图书馆学单一方向,而同时增设了档案学、情报学、出版发行管理等三个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外延又扩大到了包括档案、出版发行等部门,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一步拓宽。为适应国际范围信息化发展的新潮流,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再次更名为信息管理系,教学内容又进一步扩展到信息知识和技术领域,特别是增设了信息(尤其是经济、科技信息)管理、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内容,教学培养目标除传统的图书情报方向,又扩展为“立足大信息观念,以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应用为核心”。提出科技信息专业要培养“能在各种信息机构、媒体、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理论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专门人才,如数据工程师、信息经纪人、 或咨询从业人员、高级信息主管(CIO)等”。不几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各图书情报院系也纷纷改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系、文献信息管理系、信息产业系、信息技术与决策科学系等。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也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样,向着信息、计算机技术领域大幅度调整。
20年时间,图书馆学专业教学从单纯图书馆学到增设其它专业内容、到结合情报学再到变成信息管理学(包括计算机技术),教学外延步步扩大,内容不断深入。这种发展无疑是正确的,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迈向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的保证。但同时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目标也从最初的单一面向图书馆扩展到文献中心、情报中心、再到档案馆、出版发行部门,直至现在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所有信息相关部门和职业。这种变化对毕业生来说也许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对图书馆学教育专门为图书馆培养人才的初衷来讲,无异于一种异化,一步步埋下了图书馆人才危机的种子。
2、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前景的认识有异
伴随着图书馆向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未来图书馆构成和运作模式以及图书馆在信息传播流程中的定位问题,图书情报教育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图书馆的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趋向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向深层次发展的结果,在手段上是对原有的浅层次、低效率、近距离和单干模式的完善和提高,但这一变化就其实质而言不会改变现有图书馆的性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仍将有固定的馆舍、大批赏心悦目具有直观性的纸质(或其它材质的)文献,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落。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将消失。纸本书不复存在,文献信息传播将借助于电子手段而变为数字、网络方式,图书馆将进入虚拟时代。图书馆将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地方,将扮演一些新的角色,如信息公路上的加油站、出版者、知识的领航员等。第三种观点认为,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中介机构,其功能将被其它信息传播机构所取代,图书馆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将变成信息时代的恐龙”,将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无限自由度和时空广度的充满个性化色彩的互联网络。
基于这三种认识,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学系分别走向了三个方向。第一种,一方面注意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中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成份,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另一方面,冷静分析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不为国际国内一些过分贬低或夸大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存在的行为和言论所动,也不认为图书馆将消失,无论在学科名称还是教学目标上始终把培养重点紧紧瞄向图书情报领域。只可惜这一类型的专业院系为数已不多。第二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远远胜过了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自身规律的研究,把目光瞄向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把培养目标也扩大到了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各个领域,力图找到更广阔的系部发展空间,为学生造就更大的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一类型是图书情报院系变革的主流,占有大多数。只是它们中间有不少已把图书馆学的研究当作了副业,或因把握不当虽貌似图书情报教育的改革,实际游离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主题。第三种,部分原图书情报教育院系虽仍然保留着信息管理的名称,其教学内容已完全变成了计算机技术,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已无太大关系,有些甚至直接合并到了计算机系。它们已不应再属于图书情报信息教育的范畴。至于那些由原计算机系改名而成的信息管理系,更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学方向相去甚远。
从上述变化可以看出,对图书馆前途的不同认识,造成原图书情报学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面向图书馆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或信息学教育实体发生了分裂。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选择对或不对,但从图书馆角度出发,这种专业教育的分化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专门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单位数量,缩小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规模,也许更严重的是削弱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信心,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图书馆的人才危机,造成的影响至少在短期内是负面的,可以说所失大于所得。
3、图书馆学教育大发展后振荡调整的影响
2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前,全国只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设有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四年制本科大学生,经过20年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从办学规模、办学形式、教育层次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8所高校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在4000人以上,其中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点53个、硕士研究生教育点11个、博士生教育点3个; 近几年又增加了湖南医科大学等几个硕士研究生教育点,在校研究生有200 多人;全国有图书馆中专班和职业高中班50多个,在校生1000多人;有图书馆成人教育点33个,有大学本科、专科、 中专图书馆学函授教育点14个。据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黄宗忠先生等人的估计,20 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本科生总数约有2—3万人,研究生总数1400—1800人;高等函授教育毕业生共有15000人以上,电大教育1988 年获得正式毕业文凭的有10769人,1988年当年又招收了一届新生。 这些毕业生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教育、研究工作水平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都已成为现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坚力量。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超常规快速发展,规划不够完善等原因,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办学点分散。50多所高校,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区, 除西部少数省份外,几乎每省都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教学点,每个办学点每年招生人数平均只有30—40名左右。(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般办学点教师数量不到10名,按照国际图联图书馆学教育标准规定,教师学生数量之比最低应为1∶12,根据此标准, 国内相当数量的教学点达不到要求。如北大是1∶25。北大是国内知名的大学尚且如此, 地方大学情况更为严重。(3)、师资结构不适应新的发展。 国内各教学点,其师资结构多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加之新专业开设,且专业跨度大,但师资主体的知识变化不大,因此导致教学质量逐渐下滑。(4)、 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地位的认识摇摆不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将图书馆学情报学合并到自然科学中的一级学科,但到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委又将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作为社会科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去年下达的本科生目录(修订意见稿)又将信息管理和图书馆学、档案学放在软科学领域的管理门类之下。对学科性质的不同界定及不断变化,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影响了专业方向的确立。凡此等等,都是摆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学教育要想继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近年来,国际范围的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实践向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学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单位的撤消、重组、分化、合并更成为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教学改革和调整的直接动因。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所经历的正是这种从院系合并重组到教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变更、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到教学人员重新配备的过程。全方位改革必然带来暂时的不适应,由于没有先例可循,也许某些改变并不一定正确,改革的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但最终一定会找到符合信息时代我国图书馆实际需要的专业教学模式。
4、专业教育的功利倾向与图书馆事业的半公益性质不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招生、收费、教学到毕业分配都实行了一系列面向社会需要、面向市场的改革,高等学校已不再单纯依靠国家由国家全额负担,统一分配,各大学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有关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院系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把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具体做法就是紧跟社会需要,扩大招生对象和招生人数,拓展教学专业领域甚至改变办学方向,向更广阔的信息、技术、经济领域进军,以期增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选择面。这种做法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之举,是这些院系生存发展所必须,本无可指责。但是高等学校图书情报系这种以社会需要和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其原先所服务的具体对象——图书情报工作部门的现状和性质、职能要求之间却产生了矛盾。拿图书馆来说,现在的大部分类型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其办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肩负着宣传国家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是由国家主办的、带有半福利性、公益性的公共文化设施,是非盈利性的。它暂时无法也不能像一般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系那样,凭借自身愿望和努力,推动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改革。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带有功利性倾向的变革与图书馆事业半公益特性之间必然发生不相谐和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如果没有国家或其它机构对办学者的资助或政策支持,至少在近期内,高等学校的图书情报学系要么主动做出牺牲或冒着生存危险继续全力为图书馆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要么就是少量兼顾或干脆置图书馆需要于不顾另图发展。其结果,最后受到不利影响的将是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之一的图书馆事业——就象如今正在发生的那样。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关于这一点,近几年美国大学图书情报学教育的遭遇可作前车之鉴。据统计,自1978年至1997年,美国16所极有名气的图书情报学研究院系被迫关闭。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在分析这些院系倒闭的原因时,不少人认为并不是图书情报人才已经饱和,而是与财政困难有关。相当一部分图书情报院系因得不到足够的财力支持,而被迫调整或关闭。
5、社会对信息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90年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和全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下迅速发展。1999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可望达到 3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出口额达到280亿美元,通讯业务收入可达到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信息服务业以数据库为例,至1995年10月国内自行开发的数据库就已达1038个,但这样的规模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极小。1996年,世界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4000 亿美元。据估计,到2000年全球信息硬件贸易总额将达20650亿美元, 软件将达10000亿美元。信息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信息职业,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除传统的图书情报领域、各类型学校、机关外,各种高新技术公司、信息中心、商贸公司、通讯、银行、广播电视、报刊社、出版社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信息领域近年来新出现的热门职业,如网络导航员、数据库专家、信息系统分析员、企业信息主管、信息经纪人等更为信息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新天地。由于这些信息部门人才需要量大,待遇高,升迁机会多,流动自由,管理先进灵活,工作富有创新、挑战性,深得年轻人的喜爱。与待遇一般,工作相对平淡,管理方式多年一贯制的图书馆相比,吸引力要大得多。据加拿大安大略大学教授S.D.尼尔估计,到2010年,有近60%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毕业生将成为独立的信息经纪人或受雇于信息咨询公司。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对信息人才的巨大需求,是造成图书馆人才问题的客观原因,它大大加重了图书馆获得人才的难度,对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构成了相当的威胁。
以上从专业教育角度分析了造成当前图书馆人才危机的原因。我们认为,图书馆专业教育的变革使图书馆面临新的人才危机。这种危机被信息教育的繁荣表象掩盖着,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也许用不了太久就会被人们所认识。有关部门应该冷静分析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要,利用当前专业教学改革和调整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内容和布局,协调好专业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关系,加大对专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图书馆也应该加快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创造条件,增大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收稿日期:2000—12—22
标签:图书馆论文; 情报学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