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中医医院针炙推拿康复科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9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n=48)及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联用综合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尿路感染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行排尿频次、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导尿≤3次/d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者利用综合康复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临床效果
脊髓损伤属于严重致残性损伤,其主要病变是神经传导通路因不同因素导致损伤,造成肢体瘫痪或引发截瘫,部分患者并发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进而出现诸如尿失禁、尿潴留等临床表现,不仅增加患者身心负担,还能提高继发感染风险。目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多采用对症治疗方案,比如导尿、膀胱功能性训练等,以改善临床表现[1-2]。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9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联用综合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9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n=48)及观察组(n=48)。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9-61岁,年龄平均(43.54±6.37)岁;脊髓损伤平面,颈髓4例,胸髓21例,腰髓2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0-63岁,年龄平均(41.19±5.95)岁;脊髓损伤平面,颈髓5例,胸髓22例,腰髓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完善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等血液检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诊断;(3)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3)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如下:(1)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2)肿瘤;(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4)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严格控制进出液体量,尤其是输入液体量不得超过2000ml/d,行间歇性导尿。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护理措施、肢体康复训练、定期翻身;持续护理60d后统计护理效果。观察组联用常规导尿护理措施以及综合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常规导尿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2)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如下几点:①功能性电刺激,在膀胱/骶髓神经区域放置中频治疗仪电极,每次输入电流量控制在25-50mA内,每次20min,2次/d。②生物反馈措施,行生物反馈治疗20min后开展间歇性清洁导尿,将生物反馈治疗仪电极送至女性阴道、男性肛门内7cm左右,每次30min;鼓励患者自主排尿,若发现存在自主排尿,则先自主再间歇导尿。③饮水及导尿护理,每日限制液体摄入量≤2000ml,粥汤果汁等均包含在内,而且6:00-20:00期间饮水量≤140ml/h,20:00-第2日6:00间不得饮水;通过刺激排尿扳机点,留意尿意等方法,诱导患者主动排尿;膀胱内残余尿量分别>300ml、201-299ml间、100-200ml间,则2次导尿间隔时间分别为6h、8h、12-24h。每个疗程7d,连续治疗60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及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及检验,当<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导尿≤3次/d及干预后尿路感染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前导尿≤3次/d比例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干预后导尿≤3次/d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导尿≤3次/d及干预后尿路感染情况[n(%)]
3.讨论
因不同因素导致神经损伤,不能完全支配膀胱,引发排尿障碍,即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根据脊髓损伤平台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比如骶髓部损伤,表明排尿中枢神经受到损伤,继而导致逼尿肌张力不同程度下降[3-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属于脊髓损伤患者重症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家庭的心身压力及经济负担,还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采取切实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提高膀胱功能,优化预后[5-6]。康复护理方案以尽量缓解尿路感染、强化膀胱控尿/排空生理功能,尽量减少导尿管使用频率及时间;康复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膀胱训练、间隙性导尿、手法功能训练及物理疗法等[7-8]。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用综合康复方案,即常规康复训练联用间歇性导尿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尿路感染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行排尿频次、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而干预后膀胱容量、导尿≤3次/d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这表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者利用综合康复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临床表现,保护肾脏功能,优化预后。笔者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警惕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金凤.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9):1273-1274.
[2]潘丽然,黄子珊.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28-229.
[3]丁艺波,丁喜勤.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209-210.
[4]黄红球,何瑞琼,梁馨匀.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药导报,2016,35(z1):66-67.
[5]钟其香,刘玲.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综合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240-241.
[6]韩香平.脊髓损伤患者伴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11-312.
[7]龙良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2):199-201.
[8]诸运青,高莲,梁军,等.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四川医学,2017,38(2):185-188.
论文作者:曹长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脊髓论文; 损伤论文; 膀胱论文; 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障碍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