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鉴[1]2002年在《实负荷互感器误差自动测量装置的研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能计量愈来愈受到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对用户电费的公正计收。因此,努力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水平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本文的课题是针对互感器在电力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测量误差问题而提出的。目前电力系统测量互感器误差采用的不是实际负荷,而是用负载箱模拟负荷,这种方法只检测了互感器在额定负荷之内是否合格,反映的不是互感器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误差。本文中的实负荷互感器误差自动测量装置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负荷互感器误差自动测量装置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单片机控制器,它是整个测量装置的核心部分,负责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以及管理功能;另一部分为控制柜,它接受单片机控制器的命令,完成执行机构的功能。控制柜主要包括步进电机、自耦调压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以及微型互感器等。本装置在互感器现场测试中与互感器校验仪一同构成测量系统,完成测量任务。
王明[2]2017年在《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计量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传统变电站改造方向和新建变电站的建设趋势,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计量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计量功能单元已经得到了较多应用。但是,数字计量体系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规程较为缺失,数字计量传输体系的研究比较缺乏,校验方法以及校验装置多种多样,并且其技术指标不够明确,还不能在严格意义上进行量值的溯源检测,现场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对计量特性的影响没有具体量化。因此,本文主要从数字计量体系的组成、误差来源、采样值传输、通讯模式等环节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在分析国内外数字计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数字计量系统的组成、各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其次,理论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AD采样直流失调,数字化计量设备非同步采样,丢包等对数字电能计量误差的影响原因,给出了量化误差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电压、电流谐波、间谐波、暂态冲击以及网络异常等因素对数字化电能表计量精度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提高计量精度的对策。再次,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和合并单元的工作原理,研究了采样值的帧传输格式及传输原理。最后,研究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计量通讯模式,针对数字计量系统的误差校验,提出了基于MMS协议的电能量校验方法,包括实负荷、虚负荷等多种校准方式,给出了校准工作流程。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提高计量系统的准确度和安全性,提升变电站的智能化和运维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师恩洁[3]2006年在《0.01级叁相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电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体系中占有显着地位。作为电能贸易结算中使用的计量器具,电能表的计量准确度直接决定了贸易结算的公平程度。因此,一个国家电能计量标准准确度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其整体电能计量水平,而且能促进能源工业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电能计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民用和工业用电能表的准确度已从原来的2.0级提高到1.0级、0.5级,甚至有些工业用表已经达到0.2级,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急需研制0.01级电能表标准装置,以解决电能计量标准的瓶颈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已有技术,深入研究测量控制模式及环节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高精度叁相电能标准的构成原理,从而促进高准确度电能测量技术的系统化、产业化,推动电能计量水平的提高。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多标准的构成与切换、多种误差计算模式以及高稳定度功率源的实现等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数字信号产生正弦波的方法及具体电路,采用数字的方法实现正弦波幅度、频率、相位自动调节的方法及其实现电路,同时也对电压、电流放大及功率放大的具体电路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介绍了电能计量标准的发展以及国内外高精度电能标准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在高精度单相电能标准迅速发展成熟的条件下,研制0.01级叁相电能表标准装置的基本情况:它是以功率变换器C1-2为主工作标准,配合精密测试电源的高稳定、高精度的输出信号,在控制中心的作用下,实现了检定过程的程控化。该系统采用了主标准、内附标准和外附标准的多标准工作模式,实现了各种有功、无功的测量,而且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误差计算方法,使得检定过程更加灵活、方便。最后,文章对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评定。 目前,课题研究成果已经通过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鉴定,并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获得了“该成果设计合理、测量准确度高,在计量性能和功能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在系统组成原理、控制切换模式、误差计算方法方面有创新”的良好评价。
李守民[4]2009年在《电能计量系统综合误差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电能以其广泛的优势成为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最主要能源之一。电能计量是电能能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公平、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发电、供电与用电叁方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电能计量系统综合误差、提高其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对电能计量系统组成及其要求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大庆油田电网及国内一些电网电能计量的现状,对当前引起电力系统电能计量不准确的主要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同时,对大庆油田电网110kV、35kV、6kV等叁个不同电压等级电能计量系统,进行了互感器角差、比差测试,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测试,电能表误差测试,互感器二次实际负载测试等现场测试,并对现场测试条件及测试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通过建立电能计量系统综合误差分析数据模型,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互感器复合误差及电能计量系统综合误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超标(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引起的压降占全回路压降的30%~80%)、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载超标是当前影响油田电网电能计量系统精度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论文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能计量精度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吕勇军, 张铁岩, 苏阳[5]1999年在《高精度叁相电能计量装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交流电能计量仪表———高精度叁相电能计量装置。它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仪表,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依据交流电能综合误差测试、计算与更正理论,利用单片机进行动态跟踪、实时修正,使测量精度得到改善。本方案在试验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曾妍[6]2016年在《数字化电能表计量准确度校验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电能表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中,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传统电子式表电能有较大区别,以往的校表方案对其不再适用。而目前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数字表计量准确度校验装置。因此,本文根据最新的数字化电能表国家标准及国网企业标准对数字化电能表计量准确度校验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一套相应的校验装置能全面地对数字表的计量准确度进行校验。本文首先根据相关标准设计了校验装置的技术指标。对已有的误差测试方法的精度与实时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瓦秒法与标准表法相结合的误差测试方法,其能在较高精度下实现短时校验,且受数字源影响较小。校验装置在硬件上主要包括标准数字功率源与标准数字表等装置。其中标准数字功率源除了能进行基本参数的设置,还能模拟多种光纤传输的异常通信工况。上位机校验软件以labview为平台,能方便快捷地自动完成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还可自行配置更多工况。对常用电能算法的误差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实际校表过程中时间累积以及数字表特有的协议量化等多种因素对算法误差的影响。研究了用于标准电能计算的加窗插值FFT、基于准同步的数值积分等高精度电能算法,对准同步算法流程进行了简化。经仿真验证,各算法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的优点。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本文所设计的标准数字功率源及标准数字表的准确度满足0.05级,不确定度均为0.01%。利用此装置对某0.2s数字表的计量准确度进行校验,在标准规定项目的基础上,另增加几项试验。结论表明,被校表在各条件下的误差均满足标准要求。
王继锋[7]2007年在《电能计量装置远方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文中指出为了克服电能计量装置实负荷误差现场周期检验单负荷点的局限,减少人为差错,全面监控计量器具计量性能及装置运行状况,开发了电能计量装置远方自动监测系统。系统采用配置现场标准电能表和远方智能终端(EMRTU)的方法,结合现代通信网络,进行系统集成。通过对电能表误差、电量数据和运行状态的采集、分析和判断,优化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监控电能计量器具的质量。经实际运行检验,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计量装置维护中的诸多弊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揣丽红[8]2004年在《电力系统计量关口电能表不确定度结果评估和考核的探讨》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电力系统关口电能计量结果,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电力网的经济运行和经营效益。我们习惯沿用单个计量点配备的电能表实测误差或者计算其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是否合格来评估和考核电力系统关口电能计量结果。因此,至少存在着以下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1、误差是个理想的概念,它本身就是不确定的。2、单一的电能表误差并不能全面地表征电能计量结果接近真值的程度。3、带电实负荷检
参考文献:
[1]. 实负荷互感器误差自动测量装置的研制[D]. 许鉴.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计量体系研究[D]. 王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17
[3]. 0.01级叁相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研制[D]. 师恩洁. 郑州大学. 2006
[4]. 电能计量系统综合误差研究及其应用[D]. 李守民. 天津大学. 2009
[5]. 高精度叁相电能计量装置[J]. 吕勇军, 张铁岩, 苏阳. 电测与仪表. 1999
[6]. 数字化电能表计量准确度校验装置研究[D]. 曾妍.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7]. 电能计量装置远方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J]. 王继锋. 陕西电力. 2007
[8]. 电力系统计量关口电能表不确定度结果评估和考核的探讨[J]. 揣丽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