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位论文,历史论文,世界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股重要思潮,是对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笼统称谓。
市场社会主义在回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的责难、探索社会主义如何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若从20世纪30年代市场社会主义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模式——兰格(Oskar Lange)模式的诞生算起,至今已经整整七十个春秋;若从19世末20世纪初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瓦尔拉(M.E.L.Walras)、帕累托(V.Pareto)、巴罗内(E.Barone)等对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纯理论问题”的探索算起,迄今已经跨越一个世纪。一百年来,围绕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一代又一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和追随者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论战。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市场社会主义不断地发展自身的理论与模式,并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重大贡献。毫无疑问,市场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和运动史上都占有不可忽略的一页。这里概括市场社会主义六大贡献,足以展示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地位。①
第一,市场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以其独特的方式扛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在陷入迷惘之中的西方社会再度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
苏东剧变初期,有人彷徨,有人迷惘,有人堕落,更多的人在期盼!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许多过去信仰社会主义的民众发出了疑问。就在这个时候,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们振臂高呼:苏联的垮台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尚未试验的社会主义形式也应该为它殉葬。市场社会主义就是一种可行的、值得一试的社会主义形式。他们运用当代最前沿的经济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地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市场社会主义蓝图,充分论证了它们对于现行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是对社会主义传统和信念的坚持,是对不合理、不平等和被大肆美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是对原苏东国家放弃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惋惜。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兴起的这股热潮,在西方再度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人们可以看到,在这些年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举行的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研讨会上,市场社会主义都设有专场研讨会,吸引众多兴趣爱好者和听众。
同时,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兴起的这股热潮,还起到推动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力量增强团结,形成广泛的“大左翼”联盟的作用。过去,西方的左派力量只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存在着共同点,而在取代资本主义的模式方面,从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民主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主义、极端的托派社会主义等等,各有自己的高招。这种情况使得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建构新高潮的出现,虽然不能说它能够统一西方左翼对于资本主义替代模式的认识,但是这股热潮显然已经令人刮目相看:各个不同领域的许多左翼理论家参与了这场讨论,这些理论模式也以其越来越成熟和具有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特征,而对西方左派展示其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并提高了其被认可的程度。此外,人们还可以看到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社会主义会合的明显趋势。
第二,市场社会主义表明,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以世界为一体的高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生产资料全社会所有,物品充分涌流,“市场”是多余的东西;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是加强计划性,以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混乱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经济落后国家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引发矛盾集中因而爆发革命而建立起来的。然而传统社会主义者机械理解经典作家的设想,在经济社会文化尚未达到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就强行取消市场经济,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长期较量中不能灵活多变,蒙受巨大损失。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表明: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机制或工具,它是中性的,不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挂钩;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也不是市场,而是私有制;市场在经济社会中具有联系供求关系、传导信息、调整需求结构、平衡微观经济、激励技术创新等功能。因此,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当代世界,搞社会主义不搞市场经济是不可想象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这种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②
第三,市场社会主义以其理论和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仅仅只有苏联(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种模式,而是可以根据各国各不相同的基本国情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以苏联为绝对权威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的传统支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动。然而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们,以及像南斯拉夫那样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试验”,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模式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舆论一律”的时期,首先突破传统观念,断定可以而且应该把经济模式(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区分开来,认为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而经济模式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或经济模式来表现。理论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还表明,由于现行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经济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而诞生的,因此,她所实现的生产关系也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应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根据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那种不顾经济社会与文化结构基础的发展阶段,强制推行高级的生产关系,拼命赶超共产主义的做法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只能对社会主义运动起到破坏的作用。
第四,市场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在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上还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框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但从形式上看也是借鉴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实验”形式的积极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不曾有过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此成功地结合起来(从迄今为止和可以预见的一个未来时期看是成功的),但是不容否认,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给了我们以启发和借鉴。如前所述,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市场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结合、公有制与市场是否可以兼容等,市场社会主义曾经在先作过探讨,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也曾有过“实验”。即使是一些泛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如埃尔逊的“市场社会化”方案,提出建立公共信息中心,使一切企业和个人都能自由免费获取有关技术、价格、工资、产品等经济信息的设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想必也是有所启发的。从前面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外市场社会主义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已经给予和即将给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有益启示。因为,在实践上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成功地结合起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成果。
第五,市场社会主义是并非完全子虚乌有的“乌托邦”,是社会主义运动富有潜力的重要表现。
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问题,这里需要作更多的论述。
当代国外市场社会主义可行吗?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各种各样立场的人都对市场社会主义提出了批判。我们认为,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这里不谈传统市场社会主义,因为那是一些“实验”过的、被超越了的模式)是带有空想性质的理想模式。但是,这种空想性质并非如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者所批判的那样,断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自相矛盾的悖论”,是“神话”。对待这样的指责我们可以让事实进行反驳:中国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成功例子,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展现出勃勃生机,引起世界瞩目。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以纠正和克服的。任何经济模式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最优”,再好的经济体制也要随着国内新问题的出现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自身。
我们认为,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质,或称乌托邦,集中表现在其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替代的理论模式,却未能指明“由此及彼”的道路,即如何实现这种主张的问题上。作为一种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案,这种理论最根本的问题是阐明,新的社会形态是怎样从旧社会的母体中孕育生成和脱胎换骨的,它必须指明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物质力量,必须解决由此及彼的道路问题。恰恰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者或是含糊其词,或是避而不答。确切地说,他们无力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比如,他们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以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财产转变成为他们的理想模式赖以存在的公有产权。对于这种问题,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罗默教授是有所察觉的。罗默意识到,“为使一个社会过程的任何最终状态成为可行,必须存在一条由此及彼的道路,因此,应该有理由请求某个试图描绘最终目的的人至少描绘一张可行道路的粗略草图,即使不是一张精确图的话。”但是他承认,谈论这个问题“如履薄冰”,而且他承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发达民主的资本主义中向市场社会主义转变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和制度在它们被绝大多数人支持的意义上是稳定的。”③看来,这些理论家们只是诉诸理性,精心地构造自己的理想模式,至于这些模式是否真的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实用”,或者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运用,以及建设这种新社会的主体是谁,他们就很少考虑了。这自然就难免陷入空想,成为一种“乌托邦”模式。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乌托邦”模式,对于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也不是毫无意义的。
首先,这种“乌托邦”模式具有吸引人们向往社会主义的魅力。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种种弊端的批判是中肯的,他们所建构的理论模式本身的逻辑是无可厚非的,理论模式的经济学基础是先进的,其运用经济分析工具对模式运行的分析是缜密的,其未来蓝图是引人入胜的。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者正是希望依托这种模式的魅力,向西方社会那些不满资本主义制度但又因苏东剧变而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的人们展现一幅光辉的远景,说服人们接受他们的主张,鼓舞更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争取社会主义的未来。
其次,构建未来社会主义蓝图是西方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理论准备。没有一些可供选择的社会经济模式,即使社会主义者掌握了政权,但是面对混乱的经济社会却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改造与管理,社会不能有序发展,掌握的权力就难以避免再度丢失。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实用主义倾向的弊端就是,“当伟大的日子最终来临的时候,在革命胜利日之后,除了简单地把资本主义颠倒过来之外,他们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用完全不同的社会来代替它。”④因此,精心构造超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蓝图,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理论准备。正如已故的美国左翼杂志《异见者》主编欧文·豪(Irving Howe)所说,“在过去,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左翼运动倾向于拒绝努力去做关于‘社会主义将是什么样子’这类非历史性的工作,……左派说人民将把历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再做决定。不错,但如果你没有当历史落在你手中时你要做些什么的清楚的思想,当历史真的掌握在你的手中时,你就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列入我们《异见者》议事日程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对‘描述未来’(future-painting)作一系列有节制和间歇性的努力。”⑤历史事实说明,“空想”对于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位经济学家的话很有哲理——“如果没有空想家,人类到今天还住在山洞里。”⑥
再次,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这种“现代乌托邦”并非完全子虚乌有。“乌托邦”一词并非完全如同某些词典所解释的是子虚乌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人物马尔库塞曾多次著书立说谈论“乌托邦”话题,赋予它新的含义。他说,乌托邦(utopia)作为历史概念,就是原来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社会历史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实现的阶段。因此在马尔库塞等人看来,乌托邦是一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只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这种可能性就可以变为现实性。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者大概也是这样对待别人把他们的模式称为“乌托邦”的吧。
那么,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有两种可以考虑的落脚点。其一,马克思主义一般认为,对于资产阶级政权,“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即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但马克思同时也认同议会斗争等和平道路的可能性。就是说,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改造。如果人民能够选择经济制度,各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就有了试验的可能性。不过我们认为,这种“和平道路”的实现需要具备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压力,诸如:现行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平等等方面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普遍高涨;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大规模的经济灾难;国内左翼政党和劳动阶级积极斗争等。
其二,瑞典“职能社会主义”对资产所有权的职能进行限制和社会化改造的方式可以给人启示。传统上,我们一般都把所有制理解为一种完整的权利。但是瑞典在20世纪60~70年代却根据罗马法的法学传统,把所有权的各种职能分解开来。比如房屋所有者的所有权职能可以分为:房主是否想自己居住的选择权、出租权、处理房租权、拆毁或重建权、出租期满驱逐房客以及把房屋出卖、把钱投放国外以谋高利,等等权利。在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政府对规定租金、房屋征税、拆建特许、售卖款项流向等项目实施制度化控制,使之有利于社会福利、教育和其他需要,以此解决私人所有者的欲望与社会一般需求之间的冲突。瑞典“职能社会主义”就是用这种方式,对生产资料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中具有的不同经济、政治职能具体对待,区别加以控制。⑦这是一种把所有权的一部分职能实行社会化的改良方式,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⑧如果从这个视角说,当代国外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热衷于在产权上做文章,也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总之,对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应该有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它还不具有实践的品格,有空想的弊端,但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决不是一无是处。罗默有一句话同样是值得重视的——“任何社会主义运动的潜力将取决于它提供蓝图的能力,尤其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个模式即苏联模式已经失败。”⑨
第六,广义的市场社会主义预示了世界社会主义中短期发展的一般趋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社会主义重新振兴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但从现实考虑,社会主义的中短期发展必然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如果不运用市场配置资源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去的。可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要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懂得市场经济,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知道如何成功驾驭市场经济。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充分理解当代国外市场社会主义者把“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主义形式的意义。英国著名哲学家柯亨认为,“就所涉及的直接的和过渡的政治纲领而言,市场社会主义也许是一个好的主张”。⑩许多学者还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在有效的经济体系内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一条可行的道路”,是“复兴社会主义的机会”。(11)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起来,包括公有制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找到最佳的实现形式,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其中还会受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状况高涨或失落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掣肘。但是可以肯定,市场、国家调控、民主管理、有效率的行政机构、民主的政治制度,这是社会主义中长期发展的制度特征的基本构件。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之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振兴的希望所在。
注释:
①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详细论述,见拙作《市场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模式》,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1月版。
②当然,如果从实践的观点看,由于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验”是以挫折而告终,而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又不具有现实性的品格,因此,他们的理论只能算是一种“天才的臆测”,而只有在实践中欣欣向荣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③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④Branko Horva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A Marxist Social Theory",M.E.Sharpe Inc.,Amond,N.Y.,1983,P124.
⑤In Frank Roosevelt and David Belkin(eds),"Why Market Socialism:Voices From Dissent",M.E.Sharpe Inc.,Amond,N.Y.,1994,P8.
⑥转引自海尔布伦纳:《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14页。
⑦参见冈纳·阿德勒-卡尔松:《职能社会主义——瑞典的民主社会化理论》,斯德哥尔摩1969年英文版,序言部分。
⑧关于“职能社会主义”,参见余文烈:《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述评》,载[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88年第3期,第44~50页。
⑨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
⑩柯亨:《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第25页。
(11)Frank Roosevalt,"Questions about Market socialism",Dissent,38(Fall),1991.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乌托邦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