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论文_侯卫红

(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检验科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浅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传染科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3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PreS1阳性率为61.9%,HBV-DNA阳性率为73.02%,HBeAg阳性率为63.49。组间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清中HBV-DNA含量的提高,PreS1阳性率会随之增长,且同等情况下高于HBeAg阳性率。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毒较为活跃,并开始复制,而且其阳性率与病毒量呈正增长,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肝损伤的重点标志,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30-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会损坏肝细胞,影响正常的肝代谢功能。同时,乙肝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病毒高度复制的时期,为了阻断传染源,有效控制病毒复制,需要及时和准确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乙肝标志物来检测,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能断定机体免疫,对病毒的复制情况无法判断,也无法判断病毒传染性[1]。我院为了明确乙肝病毒前S1抗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价值,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传染科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3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剩余29例为女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5.7±2.9)岁,病发时长1~15年,平均(5.1±2.4)年。所有患者确诊为表面抗原呈阳性,并知晓本次研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mL静脉血,将所有血样离心15分钟,速率为3000r/min,血清分离出来后进行检测。对乙肝前S1抗原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利用ELISA法,使用瑞士迪肯RMP2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前S1抗原试剂为上海科华医学有限公司生产,乙肝血清标志物试剂盒为北京荣盛医学有限公司生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使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法,试剂为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阳性发生率,以及关系。

阳性标准:HBV-DNA>103cps/ml;HBeAg>0.03NCU/mL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有数据统计和分析都是使用的SPSS20.0软件,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组间比较,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乙肝标志物检验结果

在血清检验中,HBeAg呈阳性的患者共计40(63.49%)例,其中PreS1阳性率为75%,HBV-DNA阳性率为87.50%;另外,HBeAg呈阴性的患者共计23(36.51%)例,其中PreS1阳性率为39.13%,HBV-DNA阳性率为47.83%;所有的63例患者中,PreS1总阳性率为61.9%,HBV-DNA总阳性率为73.02%。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PreS1阳性率与HBV-DNA关系

血清中HBV-DNA增长,PreS1阳性占有率随着增长,且呈正比;另外,同等HBV-DNA情况下,PreS1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呈正增长。组间对比有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将近1.2亿病毒携带者,约占全球的1/3,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危害巨大,每年全球因为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大概在100万。患病后乙肝病毒在体内能够持续性复制,从炎症到肝纤维化,最终会有25%~40%转变成肝硬化或肝癌,目前临床中还没有根治乙型肝炎的方法,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清除乙肝病毒[2]。另外,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能够通过母婴、血液等方式传播,也成为全社会的公共卫生难题。为了能够及早发现病毒复制,及早阻断传染源,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精确的诊断意义重大。

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综合患者临床表现的同时,再通过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来检验。但是,肝功能检验仅能判断肝脏的代谢能力,及受损程度。在乙肝两对半检验中HBeAg是重要指标,能判断免疫状况,不过随着患者抗病毒治疗,会使乙肝病毒的基因突变,HBeAg大量产生,并转变成阴性,实际上病毒并没有被清除,依旧存在患者体内,而且继续复制[2]。所以,通过乙肝两对半检验无法判断体内病毒复制状况,也无法断定是否具有传染性。虽然HBV-DNA能够准确反映病毒及传染情况,但也会因为基因的突变,出现假阳性状况,同时由于检验条件要求较高,很多医院无法自行检验,让乙肝病毒的诊断存在难度[3]。

前S1、前S2、S组成了乙肝病毒衣壳蛋白,众多研究发现,PreS1和HBV-DNA关系密切,当机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入后,PreS1是机体免疫答应首先针对者,PreS1还能参与到对肝细胞的破坏中,并促进病毒繁殖[4]。所以对PreS1进行检验,能够显示出机体免疫以及疾病发展状况,还能表明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

本次研究中,通过血清检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总阳性率为61.9%,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总阳性率为73.0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总阳性率为63.49%;HBeAg阳性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75%,HBV-DNA阳性率为87.50%。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虽然HBeAg检验呈阴性,还会有部分患者PreS1-Ag和HBV-DNA呈阳性,说明体内病毒依旧在复制。所以,通过PreS1阳性的检验,能够准确诊断是否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

另外研究中血清HBV-DNA水平不同的患者,PreS1阳性率不同,且两者呈正增长关系;HBeAg阳性率亦随着HBV-DNA水平增长。组间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PreS1-Ag与HBV-DNA一样可以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由于HBV-DNA在检验中过程较为复杂,对操作要求较高,而PreS1能够与两对半同时检验,所以更加方便,还能填补两对半检验的不足,另外检验费用不高,能够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毒较为活跃,并开始复制,同时其阳性率与病毒量呈正增长,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传染以及肝损伤的有效方式,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书华,张立平,陈六生.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乙型肝炎病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01-102.

[2]王迪,韩亚男,许琳婧.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142-143.

[3]张燕,崔瑞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应用价值及意义[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35-35.

[4]石龙姣,张兰胜.前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12):39-40.

论文作者:侯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论文_侯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