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应保持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5年间,全国研究生招生年增长率超过20%①,2008年一年,我国大陆地区授予的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已近45.5万人②。在全国研究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地区研究生培养规模也迅速扩大。地区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地区经济的支持,因此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对保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地区经济与地区研究生教育协调性的几点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同时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经济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反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和教育的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一国的经济和教育中,而且也体现于区域或地区的经济与教育发展之中。
1.地区经济是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教育需要投入,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从教育基础看,地区经济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这些支持直接决定和影响到地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规模和速度。从教育结构看,地区经济结构应该决定着地区人才的需求结构,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区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地区经济的水平高,应该考虑发展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并且教育规模可逐渐放大;地区经济的水平低,就不一定要发展研究生教育,而应当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小学的普及教育或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中去。
2.地区研究生教育也将反作用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代经济的增长、国家财富的构成主要是人力资本带来的结果。而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应是一种高层次人力资本的建设活动,这些人力资本利用其专业技术和有效的价值观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水平。但是,忽视地区经济的支撑能力,过分追求地区教育向最高层次扩展,不但不能保证教育质量,而且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譬如,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就会占用过多的物质投入,随而削弱地区的生产性投资,若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则地区经济应有的增长速度必然被延缓。
3.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只有相互协调,才会相互促进。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首先从“量”的方面来看,地区何时发展研究生教育及其发展的规模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积累的“量”作为保障,这种“量”即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潜力;其次从“质”的方面看,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应该与地区经济、文化的特点相结合,应该有重点、有层次地发展,而不是全方位、全学科地开展研究生教育。
笔者仅从“量”的角度讨论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性,关于“质”的协调性研究,将另文开展。
二、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性分析
(一)地区经济规模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协调性分析
1.研究参数的选取。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水平最直观的指标是地区GDP,笔者以地区GDP的相对规模来评价地区的经济规模。地区GDP相对规模是指当年某地区的GDP数量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百分比,它主要用来考查某一年度内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反映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指标有很多,如研究生招生数量,在校研究生规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人数等。本文主要选取我国各地区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含专业学位)的相对规模作为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评价参数。地区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是指当年某地区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数占当年全国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百分比。它主要用来考查某一年度内某一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中的占比。
2.协调性分析。根据选取的研究参数,经计算,2007年我国各地区GDP相对规模和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如表1、图1所示。这些数据表明:
(1)2007年,我国有约一半地区的GDP相对规模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相当(二者之差的绝对值≤1%)。也就是说,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高,其研究生培养规模也相对较大;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低,其研究生培养规模也相对较小。这些地区包括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地区。
(2)2007年,我国部分地区GDP相对规模高于地区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二者之差>1%)。例如,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等9个地区,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河南(按照相对规模之差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等4个地区的GDP相对规模远高于地区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最高的达到7个百分点。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都较好,但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还略小。
图1 2007年我国地区GDP相对规模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
(3)2007年,我国部分地区GDP相对规模低于地区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二者之差的绝对值>1%)。例如,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湖北、陕西等7个地区。这包含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地区GDP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却很大,例如北京、湖北、上海、辽宁四地(按照相对规模之差的绝对值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国家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地区经济,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据笔者统计⑤,2006年,北京地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北京地区GDP的比例达4.27%,居全国之首。而湖北、上海、辽宁依次为2.22%、2.65%、2.23%。可见,北京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很大,是有相应的经济支撑的,而湖北、上海、辽宁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如此之大,还有待分析和研究。
另一种情况是,地区GDP水平较低,但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高,例如天津、吉林、陕西三地。这些地区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研究生培养规模却大于或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这些地区将采取何种手段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4)总体来看,我国地区GDP相对规模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不十分协调。
(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的协调性分析
以一段时间内地区GDP的平均年增长率考查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以相同时间段内的地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人数的平均年增长率考查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则2000年至2007年我国各地区GDP平均年增长率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平均年增长率如表2、图2所示。由此可见:
(1)2000-2007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稳定,全国GDP平均年增长率为26%,各地区经济递增的速度差别不明显。2000-2007年,我国研究生规模增加很大,全国博士、硕士授予数平均年增长67.7%,远远高于地区GDP的平均年增长率(约高出40个百分点)。
图2 我国各地区GDP增长率与博硕学位授予增长率
(2)2000-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研究生规模都增长很快,但各地区研究生规模的增长极不均衡,研究生规模的平均年增长率差别很大,最高的是西藏地区,研究生规模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142.9%,最低的是浙江省,研究生规模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2.7%。
(3)2000-200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研究生增长率很高,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研究生增长率。这些地区主要有:西藏、海南、宁夏、青海、广西、贵州、云南等7个地区(按照博士、硕士授予数平均年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这些地区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他们的研究生增长率很高的可能原因在于:①原来没有或少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仅有的几个授权点主要与边区文化相联系),研究生基数很低。例如,西藏自治区,2000年仅授予1名硕士,2007年增加至81人(全部为硕士),博士、硕士授予数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42.9%;②硕士学位授权点扩大,硕士生规模急剧增加。例如,海南省2000年培养的博士硕士共计2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2人),2007年即增至550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531人),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27.3%。
(4)总体来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极不协调。
三、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性评价
(一)总体表现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不十分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规模发展不协调,地区研究生培养规模与其GDP发展水平不匹配。图1表明,一些地区GDP的相对水平较低,而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很大,例如湖北、陕西等地;一些地区GDP的相对水平较高,而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却较小,例如广东和山东等地。这种不匹配可能限制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可能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2.速度发展不协调,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过快,远远高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图2表明,新世纪以来的7年间,各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有的甚至达到几十倍。全国研究生平均年增长率较全国GDP平均年增长率高出41.7个百分点,研究生总的规模增长率达到经济增长率的近3倍。这种状况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研究生生均教学资源不足,例如生师比失调,实验设备和基地缺乏等,尤其是在我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本身不大(不足4%)的情况下,会大大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性不高。我国大陆地理区域分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等七个,从区域GDP和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的分布看(见表3),以区域为单位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关性。尤其是华东、华南、华北地区,GDP的占比和研究生教育的占比存在较大反差。
4.结构发展不协调,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表2显示,新世纪以来,研究生规模扩大很快,各地研究生教育“齐头并进”,老少边穷地区(如西藏、宁夏、青海等地)首当其冲。众所周知,经济水平决定了教育的需求层次和教育的支付水平,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其教育的需求还主要表现在中、小学阶段的普及教育,对高层次博士、硕士的需求程度相对较小,对高层次教育的支付能力也很弱,地区教育的发展层次和结构不注重“量体裁衣”势必造成事倍功半。
(二)原因分析
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不协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由此导致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教育。2009年年底,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公布了《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48%,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但这一数据距世界平均水平(5.2%)还有相当差距。
2.研究生教育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忽视了经济支撑条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更多地考虑与人口大国相匹配的、接受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人员比例和规模,却忽视了达到相应规模的发展速度和必须给予支持的经济基础。我们更多地比较与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等)研究生规模的差异,而忽视了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
3.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与计划型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发生碰撞。目前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而研究生管理体制还主要表现为计划型管理模式,地区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不能够自主发展。例如,教育部门在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订上,一般采取在前一年的基数上确定计划招生总数,之后按照平均增长率向各培养单位分配。这种计划型分配方式既缺乏考虑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地区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又不具有灵活掌握的自主权,势必造成二者的不协调运行。
4.欠缺分类办学标准,高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育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常常是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由于缺乏分类办学标准,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单一,在办学层次上一味追求博士生层次的教育,在办学类型上力争“综合性大学”。社会评价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导”,地区领导和高校领导似乎只有将大学发展成为博士生层次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才是不负众望。这严重阻碍了高校特色性发展,从而导致了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的“平均”分配。
四、加强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国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对二者有效协调运行提出如下建议:
1.采取“非均衡”的思路发展研究生教育,使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十分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决定了各地区对高等教育的诉求也不均衡,表现在教育的规模、层次、结构、政策等各个方面。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划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时,应将地区经济发展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价参数之一,同时综合考虑地区外部和内部的其他影响因素。就以上分析而言,我国可以加快发展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研究生教育。
2.将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使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布局、发展规模和学科特色与区域经济相协调。对于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地区,可给予较为宽松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对于经济欠发达区域,例如西北地区,可以结合国家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首先扶持建设一至二所区域高水平大学。各个区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全国一盘棋,一刀切”。另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还应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要求,从结构和效率入手,争取实现更大资源的投入。
3.转变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能对社会经济变化和教育投入产生弹性反应的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体制需要有效地转型,应当逐步建立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能对社会经济变化产生弹性反应的市场型机制。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第15章提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目的就是有效解决当前教育管理统筹计划的局面。因此,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上加大地方和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构建与其软、硬件资源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4.制定高校分类标准,使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之间的竞争更为公平、合理。为了更好地解决各地高校急于上规模、上等级的要求,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门应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制定高校分层、分类办学和评价标准。例如,按学位等级,可将高校分为3类——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研究型大学、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大学、具有学士学位授权的院校等。在每一类别中,又可依其教育发展的特点再分为学科综合型大学和专门科学技术类大学等,这样不但能鼓励高校办学做出特色,满足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能有效避免各地区盲目追求上规模和等级、一味扩大研究生办学规模的局面。
注释:
①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②国务院学位办会议公布数据。
③根据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usa.gov)公布数据计算。
④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课题组发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数据计算。
⑤根据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usa.gov)公布数据计算。
⑥根据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usa.gov)公布数据计算。
⑦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课题组发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