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县人民医院 551800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胃酸PH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率。结果:观察组空腹胃酸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注射用奥美拉唑;消化道出血;有效性;安全性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性病症,主要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发生病变造成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可能出现循环衰竭的情况,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传统的治疗采用雷尼替丁注射液,疗效欠佳,因此采用新型的注射用奥米拉唑,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对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进行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结果及分析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8例消化道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3.27±3.27)岁;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为(43.12±3.14)岁。分别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指标进行比较,两组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90003),将雷尼替丁注射液150mg加入到浓度为0.9%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用量为250ml,混合后实施静脉滴注,1次/d,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2次/d,持续治疗1w。
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45)治疗,将注射用奥米拉唑40mg加入到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用量为250ml,在混合后实施静脉滴注,1次/d,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可将静脉滴注增加至2次/d,持续治疗1-2w[ ]。在治疗结束后通过胃镜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胃酸PH值,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胃酸PH值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胃液 pH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消化道内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性病症,发病急,需要第一时间开展止血治疗。以往临床中主要采用雷尼替丁注射液,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在药物使用中发现注射液药物疗效不明显,无法很好的抑制胃酸分泌。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胃液 pH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13.64%),P<0.05。原因分析为:①注射用奥美拉唑在治疗中可以有效移植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血小板出血部位的聚集,使其不容易溶解,提升止血和修复效果,促进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恢复,提升治疗效果。②注射用奥美拉可以有效抑制胃酸、中和胃酸、降低胃内消化酶活性,提升消化道的凝血功能,对消化道内的出血状况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减少药物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刺激,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③注射用奥美拉唑作为一种新型的H+-K+-ATP 酶抑制剂,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胃壁细胞,使得分泌小管的酸间隙内发生质子化,并转化为活性物质次磺酰胺,阻止H2进入到胃壁内部,对胃酸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减少胃酸对出血伤口的影响,充分地发挥了血小板诱导止血的功能,从而使其具有快速止血的功效,提升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颖.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6(11):89-90.
[2]罗伟良.观察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6):3672-3673.
[3]徐海涛,邹晨.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04(22):23-24.
论文作者:朱毅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消化道论文; 胃酸论文; 注射用论文; 奥美论文; 患者论文; 注射液论文; 雷尼替丁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