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的使用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也产生了较高的要求。而建筑的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物里面的一个基本结构,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建筑空间。为此,为了合理使用建筑空间,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框架结构设计来实现建筑物空间的合理布局。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建筑的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加,建筑内部的竖向构件及承载能力也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内部的框架结构尺寸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使其满足建筑工程支撑能力的要求。并且,建筑工程自身还会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自身承载力符合抗震、抗风载荷的要求,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在对于建筑工程的抗震载荷方面的分析,随着楼层的不断提高,建筑载荷的支撑力也要随之提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与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此外,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钢结构等一些框架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施工人员在设计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承载力计算,从而保证建筑自身的安全稳定性。如果仅仅通过增加框架结构的支撑板就能够实现对应要求不够现实,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情况,选择科学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增加框架结构抵抗较大变形和侧向载荷的能力。
2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模型问题,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力学计算公式。因此,在计算建筑结构的条形基础时,计算的面积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力学模型的计算,认真核实计算结果,保证每个配梁上面都做好了受力部分的分析,只有做好框架结构的空间运算,才能够避免存在着部分梁计算失误的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2)框架梁、柱配筋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很多高层建筑结构都是采用框架结构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因此,在设计框架时,需要注意顶层风荷载的大小,保证轴上力的大小和建筑高度之间的正比关系,才能够避免顶柱上存在的偏心力了。因此,在顶层上面,存在着轴向应力,这些应力会造成建筑截面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来进行梁、柱配筋等计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设计问题,由于建筑物对于结构的高度和抗震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建筑整体框架结构嵌固端位置时,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问题,才能够保证建筑框架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当前建筑物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通常为C40左右。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3.1钢筋工程技术分析
首先,在高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对钢筋工程施工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将施工中的钢筋材料进行固定位置的存放,并且加强对钢筋材料的储存保管,保证钢材存放位置在施工中能够方面取材,同时还要确保钢筋存放位置的安全性。并且,开始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前,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主要针对材料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等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其次,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材料焊接,保证进场施工的钢筋材料质量,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再次检查,从而能够保证钢筋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并且在进行钢筋焊接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钢筋力学试验和焊接试验。然后焊接试验过程中对一些存在问题的材料进行立即处理。并查找出出现问题的钢筋,进行退货处理。最后,当钢筋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时进行下料施工。在下料前要准备一些多余的钢筋备用。而完成钢筋焊接施工后,对于一些因为钢筋焊缝位置而发生的线性收缩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小于24m,那么此时钢筋放样的余量应该控制在5mm,而当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大于24m,此时钢筋放样的余量需要控制在8mm。
3.2建筑框架结构基础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框架结构基础部分设计的时候,需要采用柱下条基方式对节点处的基础底部面积进行考虑,保证柱下扩展的基础宽度和地基的均匀布置,如果存在不利因素,需要适当的加宽的基础面积,保证基础柱的埋深大于三米。如果还需要考虑建设的地下室的地基承载能力,还需要做好地下室的防水处理,避免地下室外板出现外伸现象。
3.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需要在模板安装到位以后进行。其施工要点如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材料选配,然后进行混凝土调配。调配比例、调配量和调配时间,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具体施工时,可按照使用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虽然混凝土施工一般按照分层施工原则进行,但分层间隔过长容易出现混凝土断层而降低框架结构稳定性,因此一层浇灌完,马上进行下一层浇灌使整体具有连贯性。混凝土浇灌后要立马进行混凝土养护。
3.4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在进行垫层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每天测算的轴线来测量水平基础,并且通过借助基础平面尺对需要进行边线测量的位置进行测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模板的安装质量,然后根据测量中的标记,有效的控制固定材料的支柱,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稳固性,并且还能够提高模板的自身承载力,并且随着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不断进行,市规划载荷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当进行模板侧面安装时,需要加强对侧板的垂直角度控制,并且尽量的控制在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同时利用一些水泥砂浆来充当垫层,确保不会在浇筑施工时出现漏浆问题。其次,在进行框架结构主体模板施工时,因为其结构的支撑体系是立杆,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立杆处于一个坚实的平面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上层模板的正常载荷要求,确保整个框架结构主体不会压垮。最后,在进行整体框架结构的模板拆除时,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进行拆除,从而保证模板产出后的支架支持能力不会受到影响,避免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产生任何的损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加强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从而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一步的完善,真正的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小娟.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为例[J].四川水泥,2017(12):143~144.
[2]万立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7(35):35.
[3]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8):34.
论文作者:陈鹏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