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剪力墙结构楼房钢筋施工中监理的控制与管理论文_马金海

浅谈剪力墙结构楼房钢筋施工中监理的控制与管理论文_马金海

丹东鸭绿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要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即:事前控制工作,事中控制工作,事后控制工作,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根据作者自身实际,针对高层剪力墙结构楼房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的步骤、方法,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阐述对钢筋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的工程监理,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钢筋工程;质量管理

1 工程概况

某小区一幢剪力墙结构楼房,该楼由A座、B座2个点式楼组成,地下一层,地上31层,建筑面积22750.5㎡,建筑高度99.85m,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为地下1层~地上4层。

2事前控制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了解设计人员对施工图审查意见的答复意见。将设计变更,技术联系单,图纸会审纪录的结论意见逐条标注在施工图纸上,督促施工单位把相关的变更发放到施工队。

(2)学习掌握设计、施工采用的规范、规程及标准。要求施工队重点掌握03G101-1标准图集。

(3)根据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包括钢筋分项)监理细则。

(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审查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钢筋隐检、检验批、验收报验程序。

(5)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三检制”,审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电焊工等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2.2 进场钢筋的质量控制

(1)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填报材料试化验计划;开工时报总的钢材进场计划;施工中报当月材料计划。

(2)项目监理部要建立进场材料登记台帐、材料试化验台帐,对每次进场钢筋的日期、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合格证编号,进行登记备案。

(3)进场钢材外观及保证资料检查合格后,按检验批要求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监理在材料报验表上签字盖章,方可使用。

3 事中控制

3.1 从第一道工序开始

从钢筋“后台”下料制作开始,巡检抽查,检查的内容包括:箍筋的内径、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墙筋和梁筋弯直钩长度。在检查时发现:地下室墙柱箍筋的内径尺寸是按一类环境(应按二类b)保护层厚度进行计算的尺寸下料制做;箍筋弯钩平直段小于10d;还有的剪力墙筋、梁纵向受力钢筋端部直钩小于15d等问题。巡检查出的制作问题,立即进行纠正,以防止钢筋在绑扎成型后检查出问题,再整改费工、费料、费时,保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在萌芽状态下得到解决。

3.2 检查施工单位技术交底

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钢筋工程的技术交底是照抄照搬的范本,没有结合本工程剪力墙结构特点进行交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本工程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非边缘暗柱、附壁柱、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变小,小变大,多边少,少变多的设计要求,监理要求明确如下做法:(1)在上述构件中钢筋数量多变少时,多出的钢筋要在上层出头,从楼板下皮向上1.2LaE或弯折伸入楼板内1个LaE;(2)钢筋数量少变多时,要将新增加的钢筋重新“生根”,从楼板上表面向下插入1.5 LaE;(3)钢筋直径大变小时要将钢筋在上一层楼板面上搭接1.2LaE;(4)要特别注意钢筋直径小变大的情况,这时要将上层大径钢筋伸入下层连接,为了防止同一纵向受力钢筋有两接头,因而要将构件钢筋连接位置上移。

由于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工作的不到位,监理在现场检查及时发现:(1)钢筋数量多变少时,多出的钢筋在上一层出头长度不符合要求;(2)钢筋数量少变多时,将多出的钢筋漏锚或锚固长度不符合1.5 LaE的要求;(3)钢筋直径小变大时上层钢筋未在下层连接,只好按插筋处理等质量问题。在监理督促下,施工单位重新作了技术交底,也杜绝了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3.4 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3.4.1对剪力墙概念理解错误,造成的质量问题

剪力墙暗柱、端柱与剪力墙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由于施工单位对剪力墙概念不清与框架结构混淆,把剪力墙水平筋直锚在暗柱,或转角墙柱内,在转角处没有连续通过。通过学习理解剪力墙概念,施工单位整改了自己错误做法,按03G101-1图集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监理又提请施工单位注意,本工程31层剪力墙封顶处有暗梁,不能重犯类似错误,即把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直锚在暗梁内。因为暗梁也是剪力墙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支座;暗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梁,只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当剪力墙顶端有暗梁时,剪力墙竖向钢筋仍然要弯折伸入板中1个LaE,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3.4.2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的质量问题

本工程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为地下1层~地上4层,按约束边缘构件来设计。监理要特别注意,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的竖向钢筋规格、间距、拉筋规格、间距的设计要求(和剪力墙身有很大差别)。施工班组对此处都不够重视,常按剪力墙的要求进行绑扎,结果造成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λν/2区域),少筋,漏筋的质量问题。

3.4.3 剪力墙结构钢筋工程“起步筋”设置的质量问题

问题:剪力墙墙身第一根竖向分布筋在距暗柱纵筋1/2竖向分布筋间距的地方布置;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从楼板面上5cm地方布置;楼板的主筋都是在距梁边5cm的地方开始布置;剪力墙柱、端柱、暗柱第一道箍筋应从楼板面上3cm开始布置;梁第一道箍筋距墙柱边5cm开始布置等。针对上述问题,监理必须督促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在绑扎前先划线,然后按划线进行钢筋绑扎。施工中,监理要勤督促,常检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4事后控制

4.1 问题

该工程在地下室顶板砼浇筑时,因剪力墙柱,墙身竖向钢筋定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结果造成钢筋位移多处超差,严重位移6~8cm,监理责令该作业面暂停施工,立即召开专题会,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和预防措施。

4.2 原因分析

经现场了解分析,造成钢筋位移,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1)钢筋没有定位措施;(2)浇筑砼时,泵管碰撞钢筋;(3)施工时人员行走,或为施工方掰弯钢筋;(4)砼浇筑时钢筋班没留‘看筋’人员。

4.3 制定整改方案

监理要求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编写书面整改方案,(根据实测数据,画出整改简图),并请设计人员审查同意后,报监理备案。

4.4 处理方法

(1)钢筋位移3cm以下,又不影响模板安装的,按1/6斜率弯折找正;(2)钢筋位移3cm以上时,全部植筋。整改完成,自检合格,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可进行下道工序。

4.5 预防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对违反制度人员进行处罚;(2)浇筑砼时钢筋班必须留人“看筋”;(3)采取技术措施。为保证钢筋定位牢固准确,制做剪力墙“梯子筋”。水平梯子筋,按剪力墙长、宽、竖向筋间距、保护层厚度,制作。安装在板上30~50cm处与剪力墙竖向钢筋绑扎固定,可重复使用。竖向梯子筋,因点焊,要求用比剪力墙大一规格钢筋顶替2根墙筋,一次性使用。

5 结语

总之,做好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有利于推动行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建筑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参与施工的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成高质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志良.剪力墙钢筋保护层及钢筋间距的质量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6,(9).

作者简历:马金海(1977.10)男,工程师,现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论文作者:马金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浅谈剪力墙结构楼房钢筋施工中监理的控制与管理论文_马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