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会战 “解渴”贵州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决策者说
掀起贵州水利建设新高潮
作为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pH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环境分析、医药卫生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H传感器按照检测原理可分为以下3类:pH电极、光纤pH传感器和离子敏场效应式(ISFET)pH传感器。
喻兴铸(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水网会战”专项行动方案启动,是贵州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困局、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掀起贵州水利建设的新高潮。在中央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在地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通过全省水利人的共同战斗,一定能如期完成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多渠道筹集水网建设资金,按照联席会议制度有关要求,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全力推进水网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正在建设的骨干水源工程之一。图为已封顶的黄家湾水利枢纽大坝。(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公司供图)
“一杯橙汁吧。——想跟我谈什么呢,小丫头?”陈小北笑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叶晓晓更不知怎么开口,陈小北也不急,不紧不慢地看着她。服务生的橙汁端上来了,叶晓晓才犹犹豫豫地开了口,说:“小北哥,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
2011年以来,贵州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79个,目前,2个工程已竣工验收,在建骨干水源工程377个,其中大型水利枢纽工程4个,中型水库工程105个,小型水库工程265个,引提水工程3个,工程总库容48.68亿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50.84亿立方米,总投资1298.85亿元。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地处红水河一级支流格凸河中游河段,位于黄家湾河道上。登上坝顶,目及之处群山苍翠,被临时拦截的格凸河波光粼粼。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地省份,贵州耕地分散,集中连片的农田少,旱地也多为坡耕地,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正在建设的骨干水源工程之一。
2017年8月5日,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总工期为48个月,工程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及发电为主。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紫云自治县乡镇12.3万人、2.3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同时灌溉田土面积74121亩。
8月22日,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机器轰鸣,一派繁忙。
目前,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相符。张宏超介绍,“我们现在正对取水口进行1059米高程以上排架柱施工,对溢洪道进行控制段混凝土浇筑。”
“6月27日大坝正式填筑封顶,目前我们正对大坝进行沉降观测。”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师张宏超告诉记者。
其次,教师行为的集体化问题。现代教学中教师的含义变得广泛了,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的教师,也包含了教学设计员等。在执行某一课程时,不是某一位教师可以完成的,必须是多名教师发展各自的特长,共同完成课程任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必然导致教师行为的集体化。课程的编制将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此时,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位教师,而是一个专家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进一步协调。
为协调推进水网龙头和节点水库、主次网建设,完善水网监控体系,构建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水网,有效提高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和区域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全省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贵州今年8月制定水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2年,贵州将新增工程设计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全省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以上;完善水网监控体系,初步建成黔中和黔西北两个区域水网,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说:“要完全理解现在,永远只有从历史出发才有可能。”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既有众多的地理大发现,又有成千上万地理学家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广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开阔学生视野,使其从中得到精神的感染与思想的熏陶。
(责任编辑 / 付松)
标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