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美感知”是当前音乐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审美感知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审美感知;欣赏
有人说:中学的音乐教育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听众。没有了听众的欣赏,演员的表演也就失去了意义。是的,这句话真正揭示了中学音乐课的意义。而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审美感知”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的投入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素质的提高,在音乐欣赏中学会欣赏,笔者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分述如下:
一、开宗明义 进入音乐的殿堂
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往往对于音乐课充满期待。教师可利用起兴趣,在感性学习中适当引导理性学习意识,作好“开宗明义”的学前教育。如与学生讨论音乐是什么样的艺术?对人生有何意义,怎样学习音乐等问题。可以让学生听几段风格不同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轻音乐、学生熟悉的通俗歌曲等,感受音乐的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多种层次。再针对一首作品聆听,引导学生:“你听到音乐中什么音乐要素特点,情绪怎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总结出,音乐学习是听觉的学习过程,只有自己用心去听,去感受,才能听到享受到音乐的美;同时音乐具有本身的知识体系,要具有专业的基本素养才能更深入地享受丰富的音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学习音乐可以开发智力,训练情商;尤其在当今物质生活提高的前提下审美素养必须同步提升,跟上时代的发展等。这样的开课使学生对音乐课学习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初步的体会,在欣赏音乐时能主动的投入。
二、当好向导 营造陶醉欣赏氛围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平时喜欢唱唱哼哼的学生,有时在欣赏时却没兴趣,甚至听不进去,为什么呢?主要是听不懂,不理解作品,所以不可能投入。这时教师应该当好向导,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方式方法很多,关键要找到学生进入音乐的切入点。可以先听音乐片段,或者基本节奏练习,主题旋律模唱,或者乐曲背景描述等等。如《葬礼进行曲》,从了解肖邦,乐曲的创作背景,主旋律的哼唱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后,再听;听时提出用心感受,想象,情绪变化时举手,音乐起后课堂气氛应沉寂等要求。听完后讨论体会及展开想象。学生都能感受到沉重,悲伤的情绪以及乐曲中表现的变化,思念、回忆、向往等,体会到肖邦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鳟鱼五重奏》,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鳟鱼》,了解歌曲内容,风格,再听改编成器乐的主题,辨别演奏乐器,跟着哼唱主旋律,感受基本情绪。再完整听时边听边举手分段,并用笔选好情绪变化的词语,勾出每段主旋律的乐器。听后讨论以上问题,最后让学生联系本曲总结什么是变奏曲,什么是室内乐。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有所感,有所明,从而提高欣赏的效果。
三、动静结合 参与性音乐欣赏
体态反应和运动,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活动形态。在欣赏过程中用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小型的活动把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可以把静态的欣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动态活动。如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可在A段主旋律拍节拍, B段轻摇身体体会音乐对比变化。欣赏《龙船调》时,请学生上台随音乐把情节用哑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分组比较。曾记得学生边听边拍《蓝色探戈》的节奏时兴致是多高啊!学生一拍,探戈的节奏感马上就体会到了,情绪也更高涨了。在欣赏京剧时用锣、鼓、钹给学生练习锣鼓经,全班同学先用手拍出节奏,再请同学用乐器合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而且对锣鼓经的音响有了初步印象,从而产生了欣赏京剧的兴趣。还有让学生边听边在要求的地方举手,如分段,某个主题的出现,高潮地方,情绪的转变等等。这样学生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活动,可让初中学生感到欣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过程,能增进对音乐的感悟;当学生的活动和音乐配上时,成功的喜悦会溢于言表。
四、精心组织 教师表率感染学生
音乐课的欣赏是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整体活动过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会相互影响,所以必须师生沉浸在音乐的气氛中。如,深沉的一定要彻底安静;活跃的一定要在音乐的感觉中,听着音乐而动,而不是乱动,要体现音乐的美。要求学生身心要融进音乐中,和音乐在一起。这方面教师的感染很重要,要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投入。如欣赏《阿姐鼓》时,教师用低沉的声音,严肃的表情,引导学生,学生也会感到沉重。在活动时,教师的语言、动作要鼓动学生,以热情感染学生。学生一旦有好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边听边举手对的向他竖大拇指;对于课堂过于活跃时,采用启发式的方式调整,而不要用命令甚至训斥的口气,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良好的组织教学是上好课堂的保证,也是引领全体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的关键。
总之,在初中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音乐欣赏中学会欣赏,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乐于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并能把音乐的审美感受用于其他方面,日积月累,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就会随学习的深入,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进入一个新阶段,形成较高的审美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薛良编.音乐知识手册(四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6.
论文作者:白辉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课论文; 教师论文; 情绪论文; 主旋律论文; 素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