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点战略构想_直接投资论文

乡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点战略构想_直接投资论文

乡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种战略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思路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世界跨国公司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有乡镇企业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有下述几种战略思路可供选择:

一、梯度战略

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哄而起,总体上讲实力雄厚或有专长的排头企业可率先进入企业跨国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把较长时间从事出口贸易并具有跨国销售优势的少数乡镇企业推向海外,利用国外的区位禀赋优势,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性投资;也可与外贸、大中型企业、银贸公司联盟,形成资金、贸易与生产的联合优势投资于海外。

2.鼓励实力雄厚,既有独特的技术、资产、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管理能力,又有涉外经验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向海外投资。

3.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带得益于地理优势、地区性政策优势和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其乡镇企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几个地区,其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不到6%,但乡镇企业产值却占全国的30%,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占全国近80%。这部分沿海开放地带,已初步形成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基本格局,因此,采取政策扶持和导向,促使沿海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跃进和发展已很必要。并以此来带动内地乡镇企业、沿边乡镇企业实施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和推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

二、进入战略

根据我国现有条件,股权式合资企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是中国乡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较好方式。合资合作经营方式应以小规模跨国经营为主。因为这类企业标准不高、条件简单,而且容易创建,适合乡镇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劳动力等资源素质相对薄弱的基本实际,同时也应注意适当发展独资经营的较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随着大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也应该考虑,但必须慎重。另外,为了迎合各东道国的心理,非股权安排方式是当今跨国公司进入市场的变通战略。我国跨国企业在采取股权式合资方式的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非股权安排方式,机动灵活地渗透国际市场。另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专家预计,在90年代后期,中、小型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有可能加入某个公司联盟,或结成自己的联盟。国际性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在90年代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我国一些大型乡镇企业应注意这一形式,条件成熟可选择加入某一跨国联盟。

三、行业战略

1.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是我国乡镇企业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优势产业。如江苏省乡镇企业近三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76亿元,其中50%的投入用于购置先进技术设备。目前,工业企业60%的设备,达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这部分企业发展具有相当的技术基础,也应是发展跨国企业向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目前这种行业的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不排斥农村还有广阔的市场,但受农村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制),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且这种行业层次多、活动余地大、附加价值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走企业跨国发展道路很有前途。

2.建立在人力资源输出基础上的劳力输出型的工程承包行业要加快发展,并逐步向多功能、多产品、多元化(如兼营贸易、投资等)方向发展,使之逐步形成结构一体化的新模式。

3.对我国拥有经营优势的传统技术,如餐馆、中医中药行业仍应继续向深层发展。

4.对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商业、房地产、咨询业等,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对象。这些行业在我国乡镇企业总体上实力还不够强大,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实力还相距甚远,大规模从事跨国经营更为困难,因此应积蓄力量、积累经验,在国内外条件具备时跨出国门,不应盲目参与竞争。

四、区域战略

乡镇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直接投资的优势区域。具体考虑如下:

1.充分利用地缘文化、种族因素等优势,积极发展周边地区或临近地区的跨国企业。

2.向与我国在政治经济上有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向这些国家直接投资往往能同时带动我国技术、设备、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直接转移,增加创汇能力。

3.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目前亚洲经济强国日本正奉行区域网络化的对外投资战略,增强自身的向心力。中国企业在利用这种形势吸引日商资本的同时,也要发展对本地区的直接投资,争取其市场。

4.欧洲统一大市场、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我国处于强大的集团贸易保护壁垒之外,形势迫使我国的企业(集团)加紧向这些区域进行渗透。应采取“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策略。这样既可绕开欧共体排他性很强的贸易壁垒,又可利用其“四大流通”的便利条件在整个欧共体内通行无阻地销售产品。西欧,特别是北美的消费水平很高,其市场潜力很大,有利于海外企业发展。上述区域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不仅拥有雄厚的资本、技术力量,而且拥有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况且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国家目前仍处在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淘汰夕阳工业的时期,为我们寻找发展空隙提供了有利条件。

5.除此之外还应密切注意另外一些正在发展中吸引外资的“热点”,如加勒比海盆地、独联体远东地区、西班牙、蒙古等。

五、技术战略

维农(R.Vernon)的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与产品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将产品从投入市场开始到被淘汰为止的这一段时间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并以美国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演变情况。在创新阶段,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并开始向经济技术水平接近的国家出口。在成熟阶段,销售转向以国外市场为主,随着发达东道国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的升格,应采取直接投资逐步替代出口。在标准化阶段,由于加工制造技术的标准化,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已无优势可言,它的出口和投资主要转向发展中国家。从我国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乡镇企业处于创新阶段的产品不多,也无优势可言。如汽车、录像机、微电子、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成熟阶段的技术和产品主要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通用机械等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对这类技术乡镇企业具有一定优势。这类产品的国内市场已趋相对饱和,生产能力已显过剩,需要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其投资市场主要是与我国经济技术水平接近的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使之充分实现其价值。处在标准化阶段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和部分轻工产品。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乡镇企业出口产品的重点所在,但该类产品已为同一层次的发展中国家所掌握,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开始逐步丧失,今后的出路除了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出口外,要通过直接投资转移一部分生产加工能力。在传统产业中,农副土特产品、手工业品等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乡镇企业具有技术优势。这类产品在发达国家具有很大市场,但对外投资受供给条件的制约,主要还应以直接出口为主。

标签:;  

乡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点战略构想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