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87例患者均平稳安全转送入院,且入院后经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均支持院前诊断;患者经住院进一步治疗后,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2例,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其余患者均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达到95.40%。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才能促进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86-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临床常见高危病症之一。[1]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引发心脏破裂、室壁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2]随着院前急救技术和急救水平的不断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其引发的病死案例数量明显下降。[3]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笔者对2013年5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研究对象,均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在35~80岁,平均为(54.5±3.7)岁;发病至接诊时间15~300min,平均时间为(75.3±3.5)min;既往有冠心病史28例,高血压史38例,糖尿病史21例。
1.2 方法
①在接到呼求电话3分钟内,一定安排出车救助,车上要备有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除颤器、氧气瓶、心电图机等各种不同的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②到现场后,协助患者保持平卧,及时检查心电图,测量患者的生病体征,观察患者有没有S-T段变化,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了解作出初步诊断;接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持续吸氧,并给予患者5毫克的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15粒进行舌下含服,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做好相关记录;在患者身上建立静脉通道,以防搬运过程中药物不会外渗或者脱出;若患者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则采用利多卡因或盐酸胺碘酮进行静脉注射;若有心跳骤停或者室颤,则立即进行除颤、插气管、按压胸外心脏、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对于病发6小时内的确诊患者,则可采用缓慢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尿激酶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③待患者病情趋稳后,则在严密监护下尽快转送入院进一步处理,切记搬运中应尽量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全身放松;若楼梯过道狭窄倾斜度大时,则也可将患者固定在轮椅(或坐椅)上搬抬,要保持平衡;途中救护车应尽量保持平稳,避免急刹车;同时,及时与医院心内科联系,尽早准备接诊;④到医院后,还要及时的通知心内科医师一起进行会诊,确立进一步治疗方案,为患者病情好转争分夺秒。
2.结果
本次组研究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院前有效抢救措施,均平稳安全转送入院;其中入院后经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均支持院前诊断;经住院治疗后,87例患者中仅2例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95.40%,取得较理想的抢救效果。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它的危害性很大,而且它死亡率较高。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且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吸烟和缺少体力活动者易患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危险度高,病情常常会出现诸多突发性的变化,进而产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发生猝死现象。[4]如果能够尽早得到科学恰当抢救措施,可使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改善,为下一步抢救奠定基础,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加强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中,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院前有效救治,抢救成功率达到95.40%,仅有4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取得理想临床救治效果。首先,院前急救做到了早出诊,迅速进行生命体征等体检及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以初步确定诊断及病变范围,检测心电波动情况,可指导抢救用药的选择和对病情发展的判断,及时进行有效抢救措施,使患者生命体征得到迅速稳定;其次,及早转运,即在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情况下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同时,及时建立绿色通道,随时与医院保持联系;备至齐全的急救药品与急救器械;另外,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其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掌握有无溶栓禁忌证,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后,出现医患纠纷。[5]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做到早呼救,医护人员早出诊,并进行及时有效抢救措施,使患者能够平稳送入医院就治,从而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林,王丽敏,张兆霞.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2例疗效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4):85.
[2]林锦潮,李道海,梁子敬.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6):791.
[3]孙宝贵,郭伟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1.
[4]黄从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0.
[5]童本沁,陈娟.院内转运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1 .
论文作者:哈斯也提?艾合买提江,艾克热木江?买买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措施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体征论文; 病情论文; 成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