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建旭, 秦玉芳,王海燕, 杨莉

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建旭, 秦玉芳,王海燕, 杨莉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3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对有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中心接触的48例经药敏试验已经确诊的有耐药结核病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耐药治疗,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耐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为92.23%、病灶吸收率为88.49%、空洞闭合率为66.71%,与对照组的86.14%,64.81%,24.91%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耐药结核病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莫西沙星;耐药结核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77-01

临床上将对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有耐药性而发生结核病的患者统称为耐药结核病患者,由于耐药结核病对于一线的治疗药物耐药,因此疾病的治疗方法较为复杂,并且所需要消耗的时间也较长,治疗费用上也相较于普通的结核病患者要高。本文旨在研究对有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中心接触的48例经药敏试验已经确诊的有耐药结核病的患者,对4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在20~66岁,平均年龄为(44.23±1.26)岁,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在20~66岁,平均年龄为(43.57±1.22)岁,以上患者均无喹诺酮类药物的过敏史,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1]。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耐药治疗,治疗使用的药物包括莫西沙星,使用的剂量为一日一次,一次0.4g,吡嗪酰胺,一日三次,一次0.5g,异烟肼,一日三次,一次0.2g,对氨基水杨酸,一日一次,一次8g,以上药物均为口服;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耐药治疗,使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使用的剂量为一日一次,一次0.4g,吡嗪酰胺,一日三次,一次0.5g,异烟肼,一日三次,一次0.2g,对氨基水杨酸,一日一次,一次8g,以上药物均为口服;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进行观察。

1.3 评估标准

痰菌转阴率为对患者进行痰菌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除以总人数乘以百分之百;病灶吸收率,使用CT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病灶面积进行计算,使用治疗后的病灶面积除以治疗前的病灶面积乘以百分之百;空洞闭合率对进行治疗后的患者原有的结核空洞发生闭合的患者除以总人数乘以百分之百[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由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上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耐药结核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患者发生本疾病的部分原因在于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空间构想发生改变,导致DNA的氨基酸排列位置发生变化,氨基酸的错误排列导致其所构成的核苷酸功能发生改变,导致此核苷酸位点的作用药物失效,从而导致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由于本疾病的发生,导致对于患者治疗的难度加大,再加上疾病的不可控因素增加导致本疾病成了为了疾控中心医生所有待解决的困难问题之一,能否有效的治疗以及控制耐药结核病患者成为了疾控中心的研究热点。由于我国耐药菌的不断增加的,导致发生耐药结核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并且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以每年增加0.3%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加深对本疾病的研究是目前的临床需要[4]。莫西沙星作为一种甲氧类的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喹诺酮类的药物进行对比其抗菌谱较广,并且患者经口服用后效果较好,药物的抗菌、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都较长,并且患者在服用本药物后不良反应产生的较少,本药物优于左氧氟沙星的原因在于可大幅度的增加靶器官对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核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为92.23%、病灶吸收率为88.49%、空洞闭合率为66.71%,与对照组的86.14%,64.81%,24.91%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有耐药结核病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有耐药结核病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并且进行以上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医疗花费,降低患者的毒副作用,并且医生根据自身的用药经验以及其他辅助一起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科学的用药配比[5],从各方面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使用莫西沙星对耐结核药物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能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龙泉鑫.氟喹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深层次作用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2012,11(09):123-125.

[2]谢姣.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基因簇的全基因组偶联定位及功能分析[J].吉林大学,2015,19(09):74-81.

[3]代景丽.23例耐药结核病患者联合应用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138-139.

[4]王力彬.PA-824的合成工艺改进及与莫西沙星、吡嗪酰胺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2014,41(19):147-159.

[5]韩彩丽.分析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应用莫西沙星和抗结核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8):235-237..

论文作者:张建旭, 秦玉芳,王海燕, 杨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建旭, 秦玉芳,王海燕, 杨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