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ROS)组和阿托伐他汀(ATO)组,每组47例。ROS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
结果:治疗后,ROS组TC、LDL-C均明显低于ATO组(P<0.05);ROS组hs-CRP明显低于ATO组(P<0.05),两组血运重建、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非致死性心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提高LVEF,改善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在降血脂和改善炎症上具有大优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多与患者高水平血脂有关。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见的两种调血脂药物,两种均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维持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最终达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本研究对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诊断均参考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2]:(1)心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的99个百分位值。(2)满足一下任何一项则可诊断:①心肌缺血症状;②存活心肌丧失和(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③新发ST-T改变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④有新的病理性Q波出现。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感染者;恶性肿瘤;其他血管性疾病;近3个月使用抗凝药物、炎症抑制药物者;行外科手术者;服用阿片类、类固醇药物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ROS)组和阿托伐他汀(ATO)组,每组47例。ROS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1~79(61.5±9.4)岁;合并疾病:糖尿病8例,高血压9例,高血脂症15例。ATO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0~80(62.2±9.7)岁;合并疾病:糖尿病7例,高血压10例,高血脂症12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ROS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10mg/片,批号:20140820)治疗,每日10mg,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mg/d,批号:20141207A)治疗,10mg/片,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均不用其他降脂、消炎、维生素等抗氧化药物。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ml,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离心获得血清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C、TG、LDL-C、HDL-C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hs-CRP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同时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血管超声探头检测右侧肱动脉的内皮舒张功能,用反应性充血期间最大扩张时的直径变化百分比表示,FMD=(最大直径-基础直径)/基础直径×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ROS组TC、LDL-C均明显低于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压、糖尿病、吸烟及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等密切相关[3]。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均可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清除,并能抑制肝脏中载脂蛋白的合成,两者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ROS组TC、LDL-C均明显低于ATO组(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能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然而瑞舒伐他汀在对TC、LDL-C的调节能力更强;虽然两组治疗后LVEF、FMD比较差异无明显,但瑞舒伐他汀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炎症状态,这里与血运重建及内皮功能的改善。
本研究对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两种药物治疗后血运重建、复发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所选病例数偏少有关。
综上,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提高LVEF,改善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在降血脂和改善炎症上具有大优势。因本研究所收集病例偏少,因此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故需在将来过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行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刘浙波,夏豪,童随阳,等.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4(2):191-195+197.
[2]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3):206-210.
[3]晋军,王航,钱得慧,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01):67-73.
[4]刘科卫,李晓燕,张国明.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6):576-579.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内皮论文; 统计学论文; 炎症论文; 两种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