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安全的维护_金融论文

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安全的维护_金融论文

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安全维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金融论文,金融危机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与贸易全球化、跨国生产相比较,金

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风险日大、危机频仍、最敏感和最脆弱的经济领域。金融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空前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面对势不可当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如何有效防范和消除金融危机,积极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新的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各国对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发达,联系日益密切。近年发生的数起地区性金融危机和国别性金融危机都引发了全球股市、汇市的剧烈震荡,表明金融全球化不再只是一种发展趋势,而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

所谓金融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早在50年代,美国银行为了逃避本国管制,就到欧洲设立跨国机构,开展跨国业务。9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先后不同程度放松了对别国金融机构在本国从事金融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的准入准出限制,由此,各国银行纷纷拓展海外市场。1997年底,世界贸易组织102个成员国签署“金融服务协议”,将允许外国在其境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将按竞争原则运行作为加入该组织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各国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随着近年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发展新战略,国际金融市场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跨国购并浪潮。可以说,如今世界各国的金融业早已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

2、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进入80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呈现不断加速和扩大的趋势,在经历了80年代末短暂的调整之后,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再次表现出异常强劲的势头。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已取消了对资本交易支付的限制,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促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加大了对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资本在产业上进行大规模流动乃至跨国界转移。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和调整改革开放,推动发达国家投资逐步转向新兴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间相互投资也在迅速增加。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和扩张,新一轮跨国购并浪潮的兴起,促使各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证券投资趋于国际化,投资人和筹资人为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和获取收益,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币种和投资对象,给国际资本流动提出新的要求。国际资本市场游资巨大,进进出出,来去无踪,更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一股黑旋风。

3、各国金融政策趋于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经济包括金融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大提高,一国经济要远离世界经济发展大潮而“独善其身”,已是不可能的了。一国特别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金融政策调整,将会引起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并有可能迫使许多国家的金融政策也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中小国家的金融危机,也有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消极影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提高本国经济和金融国际竞争力,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对本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渐放松或取消原有的金融管制,从而使各国金融政策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当然,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至关重要又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起点不同,立场相异,争论激烈,因此,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

4、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为了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多种需求,以避免和减少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利用汇率的差价和波动赚取利润,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创新活动接连不断,有力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当代通讯技术和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简化了国际间资金的划拨和结算程序,而且使各个金融市场通过电报、电话、电传、网络等方式进行电子交易的不断发展,使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调拨和融通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巨额资金的交叉流动完全超越了时空限制,世界各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心正在形成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一体化金融市场。全球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的竞相发展,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隐隐欲现,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进一步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金融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消极影响,其中最引人注目、最令人不安的就是爆发金融危机的频率大大增如。金融危机不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因为早在金融全球化之前就发生过多次金融危机。但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却是不争的事实。90年代中期以前,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多发生于正在实施金融改革的美欧国家,而9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拉美和东欧等适应金融全球化、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地区成为危机多发地区,显示出金融危机的发生明显有沿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蔓延的特征。

在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金融市场缘何动荡不已、危机连连呢?具体说来有以下4个方面因素:

1、金融全球化使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速大大加快。伴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资本市场迅速扩张,规模和速度都空前扩大。以最典型的外汇市场为例,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为5900亿美元,1998年增至15000亿美元,不到10年就增长了255%。金融全球化既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创造了客观环境,但同时也使资本的非法流动更如便利,且更具破坏性。由于世界金融市场的交易系统已相当完善,只要在计算机键盘上敲几个键,成千上万亿美元的资金就可轻易转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从而给追逐超额利润的资本在全球“流窜作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国际游资中相当部分被投入各种投资基金,他们往往凭借现代通讯手段,利用各种投资工具,特别是强大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多重组合投资,铺天盖地而来,呼风唤雨而去,破坏力极大。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外一个国家,从一个地区扩展到另一个地区,到处都留下了国际投机资本大规模“流窜作案”的踪迹。

2、金融全球化使现行国际金融体系“难以招架”。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是在1949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安排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国际金融秩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间采用固定汇率,黄金与美元挂钩。但从1971年美国采用浮动汇率制,使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兑换系统终结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许多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原有的安排越来越与当代国际金融发展需求不相符,特别是无法应付日益高度全球化的资本市场。金融全球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许多国家的汇率、利率和股市的变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金随着投资者利益的驱动和心理变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有序或无序地流入流出。巨额资本流动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机会,也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但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对究竟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和消除金融危机显然显得束手无策。

3、面对金融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一些国家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操之过急。为了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诱导和施压,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置国内宏观政策和经济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及相关配套措施并不健全的基本事实于不顾,贸然推行金融自由化,结果后患无穷。东南亚国家在80年代后期实行金融自由化,但对金融市场监管不严,金融机构信息透明度不足,既不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也不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监督,防患于未然。面对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其脆弱的处理金融危机机制常常显得苍白无力,不得不默默吞下贸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苦果。

4、金融全球化使各国在金融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70年代初,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逐步崩溃,国际经济竞争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竞争重点逐渐转向金融领域。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竞争日益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仰仗其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中所拥有的有利地位,积极鼓吹自由主义经济学,竭力促使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强迫和诱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快速实现金融自由化,借以肆意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发达国家之间为抢占未来国际金融格局的制高点,纷纷实行金融改革,放宽金融管制,推动金融自由化进程,展开了激烈的金融大战。实施迷惑性的金融诱导,开展攻击性的金融投机,发动掠夺性的金融战争,成为日趋激烈的国际金融斗争中使对手陷入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最常见、最外在的方式。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既是发达国家掠夺亚洲各国财富的一场货币战争,也是美欧日垄断资本、争夺国际金融权力的一场大战。

三、积极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危害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国际金融市场仍然充满变数,处在动荡不安之中。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和强烈冲击更使国际金融市场险象环生。投机资本非法流动,对冲基金肆意干扰虚拟经济无限膨胀等诸多问题虽然充分暴露,但一个也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反而更加严重。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失衡局面不断加剧,势必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不稳定。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必须加以改革虽已成共识,但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如何构建,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意见相左,就连美欧日之间也因各自地缘金融利益与国家战略利益不一致而各吹各的号。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严重滞后,金融机构脆弱,防范和消除金融风险的能力有限,正在步入金融危机的“高发期”。为在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各国均加速金融战略调整,努力增强自身金融体质,提高国际金融竞争力,相互间的竞争相当激烈,金融已成为大国较量的重要战场。总之,国际金融市场正处在历史少见的动荡、调整、改革之中,这必然对我国金融安全维护提出新的要求。

2、金融霸权和金融殖民主义的干扰。近年来国际金融发展的新进程深刻表明,少数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正在通过推行金融殖民主义,加紧谋取与其军事霸权、政治霸权、经济霸权、科技霸权、信息霸权相称的金融霸权,掠夺和剥削世界各国人民的财富,谋求“美国治下的繁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构成中,美国所占份额最大(19.62%),西方七国所占份额为49.6%,因此,涉及关键的经济金融决策权完全掌握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手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且也是司法者。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美国等通过选择议题、拟定议程、制定规则来限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选择和需要,使别国服从和服务于自己。美国所谋求的金融霸权较之传统的军事霸权、政治霸权,对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和利益更有效,对其它国家来说则更不容易察觉,也更具迷惑性。美国的金融霸权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其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和掠夺其它国家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它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3、资本非法流动带来的冲击不可轻视。金融全球化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又无法避免资本非法流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全球化带来的资本非法流动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正日益显露。1990-1996年7年中,我国有6年总储蓄率为负数,出现了国内资本大量外流和国外吸收国内储蓄的情况,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违反我国货币管理规定的资本非法流动。据估计,我国非法存在境外的外汇达200亿美元,利用在我国开展业务的西方银行提供的银行远期信用证而从事的外汇黑市交易达70亿美元。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资本非法流动将会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而且更难觉察、更难监管。考虑到投机资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上述资本非法流动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严重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4、我国金融领域自身仍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的总体形势是健康的,但同时也潜伏着较大的风险。少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单位乱集资、乱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的“金融三乱”现象相当严重;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还存在不少违法乱纪的行为;一些金融机构和内部从业人员素质较差,金融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社会各方面信用观念淡薄,缺乏金融风险意识;我国现行金融法制尚不健全,金融监管还很薄弱。由此导致我国的金融秩序比较混乱,金融风险因素加大,很可能被国际投机资本所利用,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面对上述诸多挑战,为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应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应当看到,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工作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的控制难度加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稍有不慎,后患无穷,不仅会破坏金融系统和金融秩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严重社会和政治危机,导致政府垮台、政权更迭,甚至危及国家主权和安全。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金融安全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与世界经济金融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将越来越受到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制约,相应地,我国政治与社会的稳定也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我们对金融风险的合理控制和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防范。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金融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基本需要和要求”(江泽民)。金融安全已成为世纪之交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维护金融安全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增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意识,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危亡密切联系起来,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2.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近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和进程把握不准,处置不当。鉴于资本较贸易要复杂得多,资本市场的放开尤其要谨慎,因为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限制,往往是国内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国家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市场一旦放开,再要完全管住资本项目是相当困难的。根据其他国家实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实行金融自由化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宏观控制能力、经济运行机制的适应能力、我国对外贸易开放的程度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在引进外资时,对短期资本流入要加强监测和管理,根据国际经验,流入数额不应超过我们可以灵活掌握的外汇储备额。

3.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代国际金融发展的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健全现代金融制度。这不仅关系到世纪之交中国金融能否安全、高效、稳健运行,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的作用,加快金融计算机化管理和监控的步伐。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我国现代金融教育体制,下大力气加强现代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逐步组建几个实力雄厚、经营多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机构。

4.力图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金融实力强大,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妄图操纵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和方向;但我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市场,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国际金融地位明显提高,而当前国际社会有关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限制国际投机资本流动、改革汇率制度等,都与我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中,我国可以而且应该尽量争得发言权。我国要在下一个世纪成为世界强国,就不仅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所作为”,而且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由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决策中的影响力,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总之,在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建设步伐,必须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实行渐进的金融开放,必须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为改革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建立能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而斗争,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标签:;  ;  ;  ;  ;  ;  ;  ;  ;  ;  ;  

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安全的维护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