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邻边先行示范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东盟论文,云南论文,中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2)02-0068-06
一、构建中国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与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两大特征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含义是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现存于世的各类自由贸易区都是按照这种理念进行实践的;而相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规避其消极影响,而从积极意义上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调节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采取某种程度的经济联合,以达到其共同发展。若从世界贸易发展趋势看,区域贸易自由化又成为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欧盟自由贸易区,不久将要扩大到中欧和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将扩大到智利、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并于2005年建立34国大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已建立起东南亚10国自由贸易区。目前世界上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170个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议,占总数的82.5%。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中国必须开始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问题,也需要优先和分步考虑同哪些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胡鞍钢,2000年)。
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赴文莱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日韩(10+3)、(10+1)首脑会晤,提出了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加快澜沧江—东湄公河航道和昆曼公路建设,得到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双方批准中国—东盟经济专家组报告,授权中国与东盟经济部长及官员制订谈判细节,以尽快充分实现自由贸易区利益。这表明,东盟发展态势由10:1变为10+1,即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已正式启动。
此后,香港特首董建华于2000年12月赴京述职时,提出了要进一步密切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并尽快构建中港两地建立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与此同时,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第14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上进而指出,中国政府正考虑入世后在内地、香港及澳门三地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例和框架之下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所有这一切都又进一步表明:
1.朱镕基总理“文莱讲话”既是一个宏远的战略构想、又是一个紧迫的务实行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大题目、是一篇大文章,有待进一步“破题”和“谋篇布局”;
2.之所以要花“十年建立”时间,一方面是中国——东盟双方要逐步取得共识、逐步削减11个成员国之间工农业产品关税和数量限制,达到最终消除各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另一方面是我国要作好充分准备,积极加强海上和陆上“对外通道”建设(西南出海高等级公路现已全线贯通,目前应重点转移并突出陆上通道),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好我国产业产品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以适应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需要;
3.全世界自由贸易区具有多种形式和内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该采取何种形式和内涵,目前尚未见公开解释和阐述,我国有可能也很有必要在一些地方划出特定区域,先行试验示范;
4.国家正关注云南建设“国际大通道”,并正在从一个地方性计划和目标提上我国乃至整个东盟国家议事日程,有望尽快上升成为一种国家战略目标,成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又一重大举措;
5.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首次从国家高度把云南推上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导优势”,是中国走向东盟的“桥头堡”,有望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者。
6.中国入世后,在内地、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协定,而且有利于加强彼此间贸易往来,有利于密切相互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建立起一种比一般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贸易互惠关系,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几个关税区”的特殊关系和客观现实。
所以,现阶段在我国云南面向东盟国家的“陆上通道”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同步考虑并先行建立具有试验示范性质的云南邻边或沿边自由贸易区,如其它类型的自由贸易区自由港、保税区等,这是符合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的。
二、中国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及初步界定
根据WTO有关条款暨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乙)项规定:“自由贸易区(FTA,Free Trade Agreement),应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集团,对原产于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的集团……”。自由贸易区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在该集团内成员相互间取消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另一方面,各个成员各自独立地保留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所以,也把自由贸易区称为半关税同盟。
在2010年内建立起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预计区内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约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美水平。现在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我国已加入WTO,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会大大增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方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互动”无疑提供了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起步阶段,自由贸易区可以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启动的同时,一并考虑我国西部内陆沿边地方,特别是优先考虑近邻东盟国家成员的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的结合部地方,先行建立起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是作为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种最基本的实现形式和运作实体,是一个可能复合不同形式和特征的亚经济区类型,也是我国借鉴东部沿海开放初期创办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但又有其本质不同的一种西部内陆沿边“试验示范小区”。故云南自由贸易区可按不同功能层次、规格大小及目标定位,有选择地设立保税区、自由港、出口加工区、过境区或金融自由区等类型和形式。
因而,要建立的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主要是指我国直辖或云南省辖下的处在关境之外受海关治外法权保护的、无贸易限制的关税割免地区。也就是根据我省沿边对外开放情况,有重点地选择周边环境较好、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并有较强经济社会基础和条件的城市、集镇和口岸,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相对聚结成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经济区。在这样的区域内,实行特殊的“零关税”政策、统一的自由贸易市场和多功能的经济发展格局。其进出口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税率为5-0%),并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的产品自由储存、展览、扩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运输和售卖等商贸生产业务活动,以便于本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这样的自由贸易区是基于WTO框架,即建立一个公平的、可预见性强的自由贸易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广泛的经济、技术、教育和文化合作等。以此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合作,并将这种合作推向又一个新阶段。
三、尽快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云南具有“独特性”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沿边优势,与东盟成员国中的老挝、越南和缅甸三国毗邻接壤,国内与广西、四川、贵州和西藏等省区山水相连,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云南在中国和东盟间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我国走向东盟的一个重要“桥头堡”,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最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省份,具有全国其它地方不可比拟和替代的“先导优势”。云南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拥有“多样性”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及民族人文优势,再配以“自由贸易区”的市场机制,两者的有机融合就为西部大开注入了潜力无穷的内在动力。云南“综合性”国际大通道的滚动建设,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架下的云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云南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又为“大通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是目前乃至今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难得的经济增长要素的最佳配置。
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不仅关系到云南的发展,而且也符合国家根本利益。这将有利于促进和带动自身开放,积极参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开拓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巨大市场;有利于获取我国所急需的人才、能源等资源;有利于引进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充分开发中国西部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如四川人口大省),发挥我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及劳动力成本低的明显优势,以获得更多更大的比较效益;而且,这还有利于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国家边防安全等。
又鉴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长达十年之久,可见双方要取得共识并创造一致的条件还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中国从现在起,利用云南与东盟多国边界接壤的地缘优势和国际大通道水陆空综合配置的便利条件,以昆明为中心分阶段创建多层次自由贸易试验小区,以尽快地找到一整套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政策、法律以及各种支撑系统,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东盟各国与云南市场巨大的互补性将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滚动中产生较好的效益。能为我国西南、西北的贵州、四川、陕西和青海等西部省份开拓东盟市场提供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人气“高浓度”所激发出的消费拉动,直接彰益全省GDP指数。随着车流量增长,云南公路建设投资回报率将明显提高,上市筹资也能提上议事日程,资金运作将会对占全省年度投资近1/7的公路设施给予更多效益,并进一步滚动全省投资与建设良性循环。很明显,云南在21世纪初,尝试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试验示范小区”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是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效选择。
四、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和现实基础
1.云南具有良好的对外通道及口岸。即我省通往越南口岸通道有16个,最近里程1公里,即河口口岸至老街;通往老挝口岸通道有13个,最近里程不足1公里,即磨憨口岸至么丁;通往缅句口岸通道有39个,最近里程约2公里,即姐告至木姐(或至南坎28公里)、瑞丽至木姐和畹町至棒赛。这些口岸中,国家一类口岸1个,二类口岸(省级口岸)11个。其中有:水路口岸3个,公路口岸4个,铁路口岸1个和航空口岸3个。而国家正式批准设立的边缘贸易区1个(姐告)、省政府批准的边境贸易区2个(河口、磨憨)。
2.近年来云南现代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水陆空立体通道已初具规模。我省水路一通长江、珠江出海,二通老挝、缅甸出国,水路交通独特而重要;公路则以昆明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辐射全省,连接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四省区和老挝、缅甸、越南和泰国,若含近1、2年将完工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已达3000多公里,居全国之冠;铁路则有贵昆、成昆、南昆、内昆(即将竣工)、昆玉、昆东和广大等7条干(支)线省际、省内铁路和2条出境铁路,即滇越铁路和规划拟建中的泛亚铁路;云南航空有近百条国内国际航线,有2个国际航空港(即昆明和景洪)、8个地州支线机场,其机场数量和密度也居全国之首。现已初步形成了“南下北上、东进西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现代交通格局。
3.当前建设“综合性”的云南国际大通道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建设国家大通道是云南在“十五”期间要实现的三大目标之一,并在现阶段明确提出了“五个一”的建设任务,即一条铁路、一条公路、一个机场、一条航道和一条陆水联运。1999年10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云南时指出:“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打通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运输通道,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在2001年5月的一次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会议上,朱总理再次强调“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交通”。2001年11月6日,朱总理在东盟的讲话更明确地指出:中方愿以援助方式,承建昆明—曼谷公路老挝境内1/3路段,并出资500万美元资助湄公河清理碍航礁滩工程。这一系列讲话表明,国家正高度关注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并开始上升到国家议事日程,有望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又一重大举措。
4.云南产业结构正趋于优化合理、综合经济实力已明显增强,开始形成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产业群体。特别是“两烟”、磷化工、生物、旅游和电力已初步形成“五大支柱”产业。2000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955.28亿元,同比增长7.1%,财政总收入先后登上300亿元、400亿元两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特别是200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均增长,标志着“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5.云南对外贸易和边贸持续上升,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出现良好势头。仅在2000年,云南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8.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其中出口总额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进口总额6.38亿美元,同比增长2.1%。边贸实现进出口3.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元,同比下降7.6%。而200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9亿美元,增长9.8%。此外,在西双版纳景洪、红河河口及德宏姐告一年一度的“多国边贸交易会”形势喜人,拉动了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
五、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框架和层次功能
构建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应将我国香港、澳门和深圳、珠海及其广西等沿海对外通道区域一并考虑进来,共同实施“东南亚通道战略”。也就是:立足大西南、背靠大西北,连动东部沿海地区,分“陆海两路”走向东南亚。即以正在建设中的大西南陆上国际通道(从云南出境)和以全线贯彻的海上国际通道(从广西出海)相互间构成“人”字型结构的我国走向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东南亚通道”。
位于陆上国际大通道的云南区域,自姐告、磨憨和河口三个边境贸易区运行半年至1年多以来,有一定成效,有一些经验和启示。所存在并望认真研究解决的最大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地域面积小,分块分散,不集中,各区平均不足3.5平方公里,难以进行系统和完整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市场贸易等多功能配置需要,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2)县处级管理级别不高,对外层次要求不够,进出贸易区手续仍很繁多,对内对外服务不健全,阻碍制约“境内关外”因素较多,政策性和灵活性难以充分发挥;(3)投资力度不集中、融资渠道不畅,配套基础设施及现代化运作条件难以充分建立和完善;(4)交通外接内联条件较弱,“三网”(通讯网、因特网和电力网)建设,难以形成“大通道促大贸易”的发展态势和格局。
因而,加强和扩大现阶段对外通道、口岸和边境贸易规格、规模和软硬件设施建设是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前提,故可考虑采取“基地+窗口”开发模式进行调整和运作。(1)“基地”就是在开发边疆地区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要选择适当地方作为“核心地区”,以便集中力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建立现代化经济系统,然后通过“核心地区”经济辐射,促进周围更广大地区发展。核心地区即是“基地”,它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孕育工业生长的母体。它需要完善的市政设施,各种类型的厂房、职业培训场所和资金、技术流通的市场;二是统辖联络中小城镇的中心。它需要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建立与外界广泛密切的经济联系。(2)“窗口”发展是指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政策(即“四个窗口”),前三个窗口是便于我们“向外看”,后一个窗口则是便于从外“向内看”。其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吸收和利用外资,其经济活动主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特殊政策倾斜下进行市场自我调节;其企业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包括生产要素也靠引进为主。
根据以上情况和开发思路,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可以简略概括为:以云南省省府昆明市作为面向东南国家和地区的一个国际区域中心城市,以边境口岸为前沿,以沿边地州市为立足,构建一个自由贸易层次分明、基本功能各有特色、突出物流商贸旅游、打造泛亚绿色经济的“基地+窗口”经济区。这主要包括:
1.构建以昆明中心城市为大后方的我国大西南和东盟连成一片的当代大物流集散、大商贸运筹(即会议、咨询、金融和运输等)服务中心;
2.构建以滇南和滇西南等地州市为立足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当今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市场体系;
3.构建以边境口岸为前沿阵地,以严查毒品、保卫国家安全为基本使命的自由贸易配套支持系统,确保自由贸易机制安全运行;
4.构建以特色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景观为品牌,集自由贸易与观光旅游、商贸旅游、会议旅游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市场、大商贸和大旅游经济体系。
当然,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取向要与WTO规则一致,并按这一规则处理双边或多边贸易纠纷和争端;采取适当灵活性态度,在敏感领域(如农业等),可分步实施贸易自由化;建立多边贸易战略关系,促进区域内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即包括:(1)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2)取消各类非关税贸易避垒;(3)积极推进服务业贸易自由化;(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原则;(5)实行贸易自由化竞争政策等。
六、综合比选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中心选址及运作实体
仍处于发展中的我国,虽然改革开放提高了综合国力,但国家整体资金和投资仍然有限;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都保持在7-8%,但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中仍处于落后位置。因而在西部大开发前提下,对西部不同区域内是否可继续选择“非均衡发展”模式,实行“非均衡发展”,即要适时选择若干条件较适宜地区,加大改革和投资力度,以此带动和实现“区域跨跃式”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
从目前的初步调查看,无论是水陆空立体交通和对外贸易、综合经济实力及城市化进程条件,还是与东盟连接的深度和广度,均以选择“昆明—玉溪—思茅—景洪—磨憨”中线城市带为最佳方案。今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制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可以相机扩建“大通道”东线(昆明—“个开蒙”—河口)城市带方案与西线(昆明——大理—保山—瑞丽)城市带方案。
构建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试验示范区域“一线二极三个层次”结构方案。也就是:“一线”是指以澜沧江—湄公河为黄金水道,在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中线方案)为陆上通道和以昆明—思茅—景洪空中航线为“立体交通”主线,形成交通经济带;“二级”是指,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区”和以景洪市为中心的“滇南经济区”;“三个层次”则指作为“省府城市”的昆明,应建设成为面向整个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依托城市和中心城市,即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指以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的景洪市并连动思茅市,作为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试验示范区域,即前沿核心城市;第三层次是指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边境贸易区和勐海县打洛镇及口岸,是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配套区域,是前沿中心城镇。
本方案的重点是以景洪市域(橄榄坝即勐罕镇)为中心地带,并连动勐腊县域的磨憨边境贸易和勐海县域的打洛镇及口岸,形成我省第一个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试验示范区域,即第一运作实体。这个区域大致成“沿边条块结合状”地域分布特征。其试验示范区域选址内是否也可对比考虑,以景洪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辐射状”,将距景洪市北部不足12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内的思茅市一并考虑规划建设。选址正确与否,将极大地影响整个“大通道经济”与“贸易区经济”发展,将最终影响云南整个发展战略决策。为此,建议云南省再进一步组织力量作充分的调查论证(包括与其它方案比选论证)。
七、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阶段目标和对策建议
考虑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需要10年时间(2001-2010年),其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大致应该是:试验示范阶段(2002-2005年)、初步运行阶段(2006-2008)年和正式运行阶段(2009-2010年及以后)。其分步建立的10年注重模拟分析如下:
2002年,珠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该区域反应敏捷,应对及时,条件充分,基础最好,现已提上国家议程;
2003年,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景洪—河口—姐告及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邻边结合部如“金四角”、“绿三角”等区域。该区域基础较好,条件初步具备,现应积极争取并充分准备,搞好科学论证,争取早日提上国家议程;
2004年,广西北海、凭祥等局部地域自由贸易区可与云南连动推进;
2005年,中国西南、华南区域贸易自由化,并带动整个西部和中部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
2006-2008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初步运行。其考虑有二:一是在总结先行建立以上自由贸易区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并转入全国初步运行;二是相机建立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的“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以带动我国东北、华北及华北地区自由贸易化进程;
2009-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并进一步规范完善。
故其先行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应考虑的主要步骤是:
1.近一年内(2002-2003年),组织课题组进行实证研究。包括对全球自由贸易区考察,中国—东盟及云南相关问题实地调查,系统全面地提出云南建立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可行性方案意见、总体发展规划和对策咨询报告,报经省委、省政府及省人大讨论决定通过后,再报请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大立项和审批。
2.在2-3年内(2003-2005年),按“三个层次”各自的重点和内在联系,分阶段实施和运作。
3.整个建设均应在五年左右完成,以便能在余下的五年运行过程中,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为此,应初步考虑的一些对策与建议如下:
1.建议省委、省政府集中一定人力、物力组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自由贸易区”研究组织或机构。以便尽快深入持久地展开系统研究和论证,以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甚至中央和国务院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专项咨询服务。
2.建议省委、省政府向中央积极呼吁并努力争取将云南建设“国际大通道”上升为当前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种国家战略。象“西气东送”、“青藏铁路”等巨型工程一样,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家倾斜投资、重点建设云南连接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这不仅是云南的国际大通道,也不仅是西南的国际大通道,而是整个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国际大通道。因此,要走昆明“世博会”模式,得到从人力到物力、从资金到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支持和无偿援助。
3.建议尽快提高和改善澜沧江—湄公河为五级以上航道。针对上湄公河清碍工程,应尽快由前期准备工作转入具体实施阶段,责成全省交通、航务等有关部门尽快落实;针对澜沧江境内航道等级低、航运成本高、通行能力小、航行安全系数低和航运关卡手续繁多等状况,尽快提高改善为五级航道,责成计委、交通、航务和外办等有关部门尽快更新完善和制定统一规划和政策,更好地创造一个“便利通航运输”的良好环境,使之真正成为畅通无阻的“一江通四国”。
4.建议调整提高昆曼公路(中国云南段)的等级。在元磨高等级公路加快工期、保证质量基础上,应对磨黑—景洪—磨憨(包括思茅—思茅港、景洪—打洛)等高等级公路在现行规划设计的2级路面提升为1级路面,才能更好地排除“通而不畅,畅而不迅”的问题。也可考虑在思茅—景洪两市全线建成全封闭式高速公路,争取实现“6-8小时”工程,即从昆明至景洪6个小时左右,从景洪至曼谷8小时左右。
5.建议泛亚铁路云南段选线应“中线首选、西线次选、东线再次”,并积极做好“中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以更好地对接云南自由贸易区的景洪选址方案。通过泛亚铁路中线通道将以昆明市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区”与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连接起来,成为“哑铃状”(抓两头、带中间)的云南区域“跨越式”经济发展新态势、新亮点。
6.建议国家适时发行“大通道建设”债券或彩票,进行社会资金筹措。中央或云南省应尽快设置由国家独立控股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开发股份公司”的类似机构进行管理运行,并通过发行A股甚至B股以进一步扩大建设和开发资金。积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合作,防范和监管东盟各国金融风险,并促进东南亚区域间的金融合作,建立区域间资本和股票市场。
7.建议云南陆邻边自由贸易区选址建设区域内可进行“资源资本化”运作,对一些土地、河流、森林和基建设备等生产要素进行“资产经营”。即对资产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以追求最大盈利和促进资产最大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基本特征,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资产的动态调整,实现对多种资源、多种信息进行综合运行,以扩大其经济效益。
8.建议我省紧紧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亮点,即可加快发展“大通道经济”和“贸易区经济”。在充分对比研究中国云南及东盟国家和地区市场、产业产品“互补性”与“优劣性”的基础上,扩大和加强我省的产业和产品如烟草、医药、农用机械、水电能源、旅游、电子产品、日用百货和适用性交通工具(如轻便车、微型车、摩托等);收缩并消减的产业和产品如热带种植、水果、橡胶、木材、庶糖、化纤和化肥等。
9.建议云南在近期内率先针对东盟国家和地区开放“两个市场”。(1)开放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市场,促进信息产业全面合作。包括发展世界性信息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基地、电子社会、电子银行和电子海关等;(2)开放旅游业市场,促进旅游区域合作。围绕澜沧江—湄公河与昆曼公路、泛亚铁路的“陆水通道”,打造休闲观光性的中老缅“绿三角”森林公园和磨憨—么丁森林旅游度假区(中老跨国公园)。将中国西双版纳—神秘“金三角”—老挝琅勃拉邦—泰国等精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构筑整个“中国—东南亚”的世界级黄金旅游圈。
10.建议在继续加强区域科技合作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尽快建立和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人才候鸟政策”体系。(1)可在昆明—玉溪—景洪—线设立面向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全国“虚拟高校名校和科技园区”(人才谷),适时建立“中国西部联合大学”,或在现有云南师范大学基础上扩大并恢复历史名校“西南联合大学”(品牌),为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支撑体系;(2)云南应与东盟各国构筑教育、科研、信息情报和环境监测区域性因特网,在信息、生物技术、医疗卫生、新材料、新资源和环保技术等重大领域和优先领域开展合作,将科研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为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提供知识和科技创新基础。
收稿日期:2002-01-11
标签:自由贸易区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云南发展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海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