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鹤之语》为例浅谈动物模仿在舞蹈中的意象表达论文_李雯茜

以舞蹈《鹤之语》为例浅谈动物模仿在舞蹈中的意象表达论文_李雯茜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科林伍德说过:“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舞者通过身体动作对肢体语言进行着无声的言说,身体与动作密不可分,通过身体的语言给观众传递着真情实感,表达着内心的真实感受。舞蹈的历史古老而悠久,而舞蹈中的动物模仿更是舞蹈艺术中最古老、基础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岩石壁画之中,如今更是在少数民族的原始民俗舞蹈中流传。本文从动物模仿在舞蹈中的形象塑造以及情感价值出发,浅谈舞蹈中动物模仿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意义、现实意义。舞蹈《鹤之语》在动物模仿的基础上又给予古典舞的韵味,将古典舞中的“形神劲律”与动物模仿巧妙融合,使其充满创新又不失传统的继承,其身体与意境相结合,将人与自然无法诉说的亲密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加以展现,仿佛是人类世界加以幻化的产物。

关键词:动物模仿;身体语言;《鹤之语》

引言

库尔特.萨克斯动作的表达,它们对于自己情感的抒发表达通过肢体动作,聪明的人类发现了这种方式,于是便有了人类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和描述,起初只是单一的对于动物动作的模仿,通过不断地构建和发展更是身体语言的诉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交融。

一.动物模仿在舞蹈中的起源和塑造手法

(一)舞蹈中动物模仿的起源

动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伙伴、得力的助手。自刀耕火种时期开始,人类的生产活动便与动物密不可分,动物帮助人类获得自己所需求的食物、能量,人类欢呼雀跃之时便模仿动物的动作、形态庆祝欢腾。舞蹈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古老艺术承载着许多古老先民们对于生活的朴素憧憬,当然也包括对于古老原始人民对动物美好形象简单的模仿方式,人类通过观察创作的方式,比如对鸟类美丽的羽毛可以翱翔于蓝天之上充满憧憬,便通过道具的制作和灵活的创新进一步对动物神态的模仿和刻画,完成对人类精神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而最早反映舞蹈中动物模仿的资料则是三万年前的岩石壁画中,从新疆、云南等地发现的岩画中发现许多鸟兽形态的岩画,甚至更有对于人类模仿鸟兽动作、形态的岩画图像。它们与古代历史文献《尚书·益稷》:“ 凤凰来仪 ”等记述,印证我国先秦原始舞蹈中动物模仿的形象特征。而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的狼山岩画据考古专家推测更是始于青铜时代,其中狼山岩画中最为鲜明的舞蹈画面是一组“联袂踏歌”的拟兽舞。

而人类在舞蹈中对于各种动物的模仿更是源于人类原始的农耕狩猎生活,以及人类对于动物图腾的崇拜和向往,自古人类便对动物拥有自己独有的崇拜和向往,比如中国古代先人对于龙的崇拜,蒙古族草原游牧人民因为狼的桀骜不驯的品质和独有的团队精神对狼图腾的崇拜,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美丽高贵形象的崇拜和欣赏,而朝鲜族人民则是对于鹤的高洁娴雅的品质,以及象征长寿、吉祥之意的神圣形象崇拜之情,现如今,仍旧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中还保留着原始舞蹈中关于动物模仿的遗存,又在其中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创新性和欣赏性,使舞蹈适应了现代欣赏水平,又继承了原始舞蹈的韵味,不禁耐人寻味。

(二)舞蹈中动物模仿的塑造手法

原始社会人类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较低,人类把动物的图腾绘画于岩壁之上,用于恐吓野兽,也为了寄托人类内心对于动物美好图腾的向往,而现如今随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舞蹈中的动物模仿也不仅仅只是单纯对于动物动作、特征的模仿,更是探究于动物的内心,不仅体现舞蹈动作的美感,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舞蹈中的动物模仿进行新的诠释。

对于舞蹈中动物身体语言的诠释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动物的形象特征、神态、生活习性,与刻画人类的形象不同,舞蹈动作中对于人类的刻画更需要抓住的点是对于年龄、外貌、情绪的突出描写,而对于动物来说更加侧重于如何更好的塑造动物的形象,其肢体动作、外形体态都要抓住特征去模仿,使自己深入动物的形象,去感受动物的真情实感。比如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所成功之处在于与传统孔雀舞不同,杨丽萍老师在塑造孔雀形象时经常深入丛林、溪边将自己隐藏于大自然之中,近距离观察孔雀的形象特征、生活习性等,所以这部舞蹈与以往传统傣族舞蹈相比给人以焕然一新形象,杨丽萍老师在传统孔雀舞基础上创新创作,通过对孔雀的观察加以头、手等动物灵动性的肢体动作,通过闪烁性的舞蹈动作加以原生态民族舞蹈的灵活创新,将孔雀形象灵活灵现的展示。所以说对于动物舞蹈形象的刻画更加注重于其“拟人化”以及真实性,通过对其独有的形象描写刻画塑造其独特的形象,赋予其“人”的情感及生命的表达。

二、舞蹈《鹤之语》的表现手法

(一)从古典舞的审美特征看《鹤之语》中的动物形象塑造

鹤在东亚文化中一直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在中国、日本、朝鲜都对鹤有着崇拜之情,在中国道教中,鹤,尤其是丹顶鹤一直都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在古代又被称之为仙鹤,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道教的先人也大多以仙鹤为坐骑,可见自古鹤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鹤象征着长寿、吉祥,又因其高雅端庄的形象,身披一身洁白的羽翼自带高洁典雅、仙风道骨之气。也正因这种“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的高雅形象与中国古典舞之中的“刚健挺拔、含蕴柔韧”的气质交相呼应,所以可以说这部舞蹈中鹤形象的模仿是整部舞蹈的点睛之笔,使其蓬荜生辉、神采奕奕,更使古典舞中“刚柔并济”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舞蹈的历史古老且悠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编导家们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的观察和模仿,创造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形象动作,古典舞中就有许多动作以动物或动物形态命名,如“鲤鱼打挺”、“大鹏展翅”、“燕子抄水”、“乌龙绞柱”、“双飞燕”、“卧鱼”等,这些动作都是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模仿得到的,可见舞蹈源于生活,又因为后人的提炼加工而高于生活,最终完美展现于舞台之上。舞蹈《鹤之语》就充分利用中国古典舞与动物元素两者巧妙地结合,丹顶鹤拥有纤细又长的双腿,细长的脖颈,需要舞者缓缓移动才能展现他曼妙的身姿,身体前倾双手后撩裙摆,踮脚、吸腿、绷脚,舞者脚尖向前,脚后跟后撤的动作,看似是古典舞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但巧妙的加以动物的元素,看起来倒真像是一只惟妙惟肖的丹顶鹤,却又不失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二)“形神劲律”在古典舞《鹤之语》中的表达

中国古典舞最讲究神韵之美,其中最重要的四大要素“形神劲律”则完美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内在,正所谓“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舞蹈《鹤之语》在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继承,突出新古典舞的气韵之上加以动物模拟的形态,突出了舞蹈中的创新,兼备相融,用肢体对舞蹈加以结构重建,重新诠释古典舞的形态之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形”

“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舞蹈《鹤之语》在动作的编排上运用了鹤的形象,单腿站立、手臂曲折身体低伏等动作充分表现鹤的形象,与以往古典舞不同,编剧并没有让演员像以往一样直接抱正腿,而是先是抱前腿于胸前,又缓缓伸直,以手作为鹤的脖颈作出曲颈弯折的动作,生动凸显鹤高洁孤傲、耸立于山水间的美丽形象。动静结合、由动至静,使动作归还凝固于一个富有美感的雕塑性动作之上,突出鹤的高雅、端庄形象。

2、“神”

“神”,在中国古典舞之中,神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神”是一种舞蹈中不可触摸并非真实存在的意蕴,是与整个舞蹈心意相通,正所谓形神兼备,就是说舞蹈动作支配靠的是意念和感觉来支配,而达到忘我的程度。于这部舞蹈来说则是将自己融入其中,我就是一只鹤,行走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以鹤为名,愿卿自在云飞,潇洒风随。

3、“劲”

“劲”,是内在韵律、有对比的肢体力度处理。正所谓“线中有点,点中有线,点线结合”,就是靠的劲头,舞蹈动作中的身韵并不是平均的一个节奏,是有阴阳顿挫,时缓时慢,附点、切分、轻重、长短不同,就是“劲”的运用。在《鹤之语》中充分运用了鸟雀关节灵活运动的特点,转头、振翅,脚下鸟类漫步行走上身前压晃动,把鹤的肢体动作加以拟人化,充分运用寸劲,刚中有柔、寸中带劲,将鹤的形象完美塑造的同时突出古典舞的“抻劲”。

4、“律”

“律”,包含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她遵循的规律。舞蹈讲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是按照动作本身的规律,若一个动作做起来不顺,则也不能称之为完美的动作。而反律是古典舞中特有的动作规律,众所周知其讲究“欲左先右、预上先下、预开必合、预冲先靠”,这也正是古典舞特有的美学特征,舞蹈《鹤之语》中更是遵循古典舞的“律”,舞蹈中多次掀裙旋转、迈步的动作,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演员将古典舞神韵的轻重缓急、提沉开合气息流通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彰显了古典舞的魅力。

三、动物原型拟人化的意义

(一)动物原型拟人化的情感意义

情感表达是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身边动物形象情感表达自然也是创作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对动物形象的塑造中不仅对外在形态的模仿,更是抓住动物的灵性、情感的表达对其拟人化的形象塑造。与其说动物的情绪达到拟人化,做出人的情感宣泄,不如去说是人重新赋予动物新的生命,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重新诠释,给予作品新的高度。如此这才能真正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舞蹈的创作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舞蹈中几个感人之处,演员多次背身走向舞台的后方,又不时回头张望,我猜想是对曾经美好家园的不舍和留恋,鸟类怎会懂得自己即将逝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片栖息地,编导给予鹤以拟人化,使其展现悲痛伤心之情。舞蹈的最后舞者多次去环抱湖水,最终又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去,最终丹顶鹤呈身体曲折姿势静止与舞台一侧,一只手臂又仿佛是鹤的长颈曲折伸向天空,最终目光也由看向地面定睛看向天空,久久凝望,也仿佛诉说对家园破坏悲伤之情。

《鹤之语》以人的情感去诉说着鹤的悲伤,演员对舞蹈完美的二次创作,恰到好处,眼神中对美好家园的渴望,又以鹤之名流露出对人类失望的眼神,萋萋黄河边留下的一只孤鹤,无尽荒凉却又满是悲伤,不禁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回想,不要真的让悲剧成为现实,以舞引人深思让人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以悔过。

(二)动物原型拟人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舞蹈《鹤之语》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动物形象塑造拟人化为原型,希望人类可以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要让美丽的丹顶鹤从此只存在于书籍资料中。鹤怎懂得逝去和离别那?它们只懂得生存和繁衍罢了,而殊不知人类的行为,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残忍的偷猎捕杀,让原本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的原住民都无家可归、奄奄一息,别说最基本的生存已经不能得到保障,就连延续了几千年的迁徙繁衍,也因为人类无端的干涉影响导致的气候变暖而受到破坏,与其说保护他们,不如说把他们的家园归还给它们,他们才是这沼泽湖泊原先的主人。

天下大同,共为一家。这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也是当今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和追求,通过这部作品,编导不仅要向我们展示着舞者高超的舞技和曼妙的舞姿,更是向我们诠释这个永恒的主题,不仅以独特创新的动物模仿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古典舞韵味,更向观众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殷切希望。通过舞蹈使人们去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对动物作出力所能及的保护,将舞蹈的情绪得到延续,实现舞蹈的社会价值,这也是舞蹈工作者的使命和未来开拓的方向。

动物的形象来源于自然,更是要回归于生活,回馈于社会,这也是舞蹈中动物模仿的初衷和使命,未来舞蹈将回馈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关爱动物,保护自然,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为了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舞蹈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

四、结 语

舞蹈这项古老而优美的的艺术无时无刻向我们传递着美的讯息,通过对古典舞《鹤之语》中的动物模仿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古典舞的韵味,其中形神劲律正是其经久不衰的秘诀,而古典舞中的动物模仿可以说是在传统美学上加以创新,使其延续美的基础上加以社会价值,充满研究价值又具有欣赏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说动物形象的模仿是人与自然沟通的一个纽带,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像向人类展现身边的自然之美,从而使大家去关注保护自然,引起人类的反思。观众通过对动物美得欣赏,反思自身的行为,敲起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也算是舞蹈的社会价值,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

[2]袁禾.舞蹈意象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毕雪梅.许钰娟.舞蹈中动物模仿与艺术升华[M].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

[4]曹丽红.仿生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8.

论文作者:李雯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以舞蹈《鹤之语》为例浅谈动物模仿在舞蹈中的意象表达论文_李雯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