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8-2018年间,学界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长期保持较高热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与实践保持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此期间,研究相对集中在《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传播研究、《共产党宣言》内在原理的研究,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研究呈现出角度多样化、内容深入细致化、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翻译与传播;原理;当代价值
2018年是伟人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的第170周年。《宣言》自发表以来就展露出思想的深邃光芒,《宣言》的问世阐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演进过程,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更为重要的是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苦探索提供了精神引领和科学指导,使社会主义不断迸发出生命力,激励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前进。特别是,自陈望道首次将《宣言》翻译至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学界对《宣言》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研究特点。
李军林曾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发表论文总结了《宣言》在1998-2007年十年进程中研究的一些发现和特点。他指出,这十年中《宣言》研究的重大进展集中体现在《宣言》的出版和传播、文本解读、意义阐释,以及《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成果的关系论述等方面。[1]文章对《宣言》研究的总结为后来者系统总结《宣言》研究的发展特点提供了范例。2018年是总结过去十年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此,本文将试图总结在最新的十年中,《宣言》研究的聚焦和发现。
一、2008-2018年《宣言》研究在“量”与“质”上的特点
(一)《宣言》研究长期保持较高热度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了自1988年到2017年间有关《宣言》研究的论文,发现近三十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共计1720篇,其中2008年到2017年十年中相关论文共计1053篇,近十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占到三十年总量的61%以上,具体见表1。
表1 三十年来《宣言》研究的论文数量统计表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数量207908212281107738610798年份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数量454735223460722725214年份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1988数量10810781118518
由表1可知,2008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达到了207篇,这是因为2008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也是《宣言》发表的第160周年。同理,作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在1998年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多。此外,2009-2017年的研究稳定在每年平均100篇左右,这一数值也大大超过了1988年-2007年二十年的平均值。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小分子物质的产生,并及时排出产生的小分子,从而提升PP注塑件的气味、VOC水平,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可以说每十年对《宣言》的研究都在不断地深入,对《宣言》的热度在三十年间呈几何倍的增加。2018年是特殊年份,截止12月底,知网已经发表了514篇左右相关研究成果。
(二)《宣言》研究的水平相对稳定
在2008-2017年十年发表的1053篇论文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共计288篇,具体见表2。
表2 2008年-2017年《宣言》研究的核心论文数量统计表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总量207908212281107738610798核心97201331242812191925占比46.922.215.925.429.626.116.422.017.825.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在此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又纷纷关注和研究《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在刘明华看来,《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思想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整体性研究和具体性研究,其中具体性研究集中于经济全球化思想;对全球化思想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15]他还从工人阶级自身的全球性、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性、共产党人的目的和策略的全球性三个维度论证了《宣言》所具备的“社会主义全球性”思想。[16] 而通过七篇序言也能看到,《宣言》的全球传播、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社会主义的全球拓展,也能透出《宣言》本身的全球化思想。[17]
在共产党成立后,1930年,共产党员华岗根据英文版《宣言》完成了《宣言》在华的第二个全译本的翻译工作,并将文中最后一句话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1938年,成仿吾、徐冰再次翻译了《宣言》,这一版本是我党在解放区翻译出版的全译本。此后,1943年陈瘦石、1943年博古、1948年乔冠华、1948年谢唯真都曾再次翻译出新的版本。[12] 在陈红娟看来,《宣言》的汉译判定标准需要做好概念厘定和版本甄别,她也认为,建国前一共存在7个《宣言》汉译本,建国后则有4个版本的中央编译局译本系统和一个1978年成仿吾译本。[13]虽然对版本的认识,学界基本达成了一致,但是对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仍然存在,比如,李田心认为,在不同的版本中,对首句的翻译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译文,并提出含有褒义的译文,以“共产主义的神灵”来代替“共产主义的幽灵”。[14]这些都说明,对《宣言》的研究呈现越来越细致化的趋势。
2018年共计151篇相关论文被发表在核心期刊,实现了高质量研究成果在量上的飞跃,但总体而言,虽然研究热度不减,但研究质量有待提升。
(三)《宣言》研究的热点聚焦
董德刚认为,《宣言》中“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的这个论断有其合理性,但是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第一,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并据此认为,在中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具备消灭私有制的条件。《宣言》所要消灭的私有制是专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第二,把共产党人的理论归结为消灭私有制不够妥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目的。[22]汪亭友对其观点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宣言》1848年提出“消灭私有制”不是要求当时就要实现,也不是仅指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和条件的,恩格斯晚年并没有主张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取代“消灭私有制”。[23]此外,汪还就《宣言》中一些细节和文献的引用进行了反驳。可以看出,对《宣言》中私有制思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需要学者对此不断去伪存真,拨乱反正。张旭对《宣言》中所有制也有其认识,他认为《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不仅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而且是要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力的劳动者所有制,使劳动真正回归劳动者自身,这样才能实现劳动者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24]
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充分挖掘节水增产潜力,通过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区,促进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二、《宣言》翻译、传播的再研究
(一)《宣言》在俄、日、越的翻译与传播
早在1889年,《万国公报》就登载了《大同学》,在其中的“今世景象”中,首次提到了马克思,并引用了《宣言》的文字,“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5]这其实就是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国际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6]但是,距离真正第一次翻译出完整的中译本还有很长的时间,而这项艰巨的工作是由陈望道于1920年完成的。陈望道曾早年在日本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结识了包括山川均、河上肇在内的早期社会主义人士,在日期间已经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7]五四运动后,陈望道回国在浙江一师任职,后又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任助编,其后经邵力子推荐,由戴季陶提供日译本后,着手开始翻译,在1920年4月下旬完成全译稿,后经陈独秀、李汉俊校阅,最后修订,1920年8月,《宣言》中译本被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首次出版发行。《宣言》中文全译本促进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8]今天,还有学者关注到了《宣言》早期传播的重要资料——《天义·衡报》。作为在日本创办的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女权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天义·衡报》曾刊载了《宣言》文本,并给出了积极评价,这为《宣言》的传播提供了过渡。[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同步,经历了一个差序性的、渐进的过程,也具有了四个鲜明特征:递进性翻译与选择性传播、多路径传播与多梯次传播、主观性解读与“中国式”解读、传播与中国化双重变奏。[10]而针对翻译中的选择性传播,学者王新刚也谈到了不同政治势力在翻译《宣言》时所采取的不同政治选择和政治倾向,例如,资产阶级改良派是以“精新知”启发民智为目的来翻译,无政府主义者则是以对社会主义进行批判为目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为了启发革命热情。这些都是各个阶级对古老和苦难中国进行改造的努力和尝试。《宣言》是他们政治目的的宣传媒介,因此译介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较大的主观选择性。各个政治主张的宣传和传播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参与译介《宣言》,并传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改变中国客观上做了铺垫。[11]
在积极加强河道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的同时,江西省水利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非法采砂入刑工作。2012年,宁都县、南康市以及南昌市等各地积极推动非法采砂入刑,据统计,全省以非法采矿罪受理非法采砂系列案件6起,涉案人犯56人,均系未经批准在江西省各河道非法采砂销售牟利,造成矿产资源不同程度受损,涉案56名人犯分别被判处七个月至五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一万至一百万元不等的罚金,同时追缴违法所得一千余万元。对非法采砂从业人员的刑事处罚,极大震慑了非法采砂者的嚣张气焰,使各地非法采砂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
据考证,1869年10月28日,巴枯宁首次将《宣言》翻译为俄译本。虽然在时间上巴枯宁早于其他译者,但是在苏联学者看来,1882年5月在日内瓦出版,由普列汉诺夫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做序的译本才是第一本俄译本,原因在于:此版本收录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合理;译文严谨准确,版本经典权威。在第一次俄国革命爆发期间,虽先后有15个版本的《宣言》得以出版,但译文最优的是1906年10月出版的沃洛夫斯基译本。[2]日本最早的译本由幸德秋水和堺利彦翻译,在1904年11月13日的《平民新闻》上刊登。而据考证,中国翻译的《宣言》正是以日译为蓝本,适当参考了英译而完成的。[3]还有学者关注了越南对《宣言》的研究和传播,受越南当时国内环境的影响,《宣言》是通过先传播而后才开始了对其的翻译工作,而在传播中,也是逐步由秘密转为公开传播,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翻译过程中主要以全译本为主,带有鲜明的阶级性、革命性和高度组织性。[4]
(三)《宣言》在中国的版本差异与翻译差异
土地经过整理后,郭书凤种上了大白桃品种桃树,还在稍微差些的地里种上了核桃和麦黄杏等。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郭书凤就这几块零零碎碎的加起来二亩地的果园,经过精心管理,很快就要开始有收益了。
三、《宣言》内在原理的思考
(一)《宣言》的全球化思想
由表2可知,除2008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有97篇以外,2009-2017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维持在每年20篇左右。
4.无论是总体,还是不同区域,亦或是不同时段,房价对物价的影响都为正,地价亦能通过房价传导机制对物价带来相应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会有所不同。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重要且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房价的变动势必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并最终影响这些行业生产的最终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一般物价水平。此外,土地作为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最终商品的成交价格,进而影响一般物价水平。
《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对全球治理有深刻的启示。因此,有学者通过研究《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建议。吴国清认为,《宣言》的全球化思想提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18]田恒国也提到,在全球治理过程中,要维护公平正义,掌握主导权,推动开放与合作。[19]赵馨妹、李传兵同样认为,《宣言》中蕴含了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思想,这一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实践和全球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经济发展、国际问题的解决中,以及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全球化实践要借鉴《宣言》的全球化思想。[20]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合作共赢,努力实现互联互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21]可以说,《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对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很大的影响。
(二)学者关于《宣言》中私有制问题的争辩
通过分析2008-2018年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围绕着《宣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词:翻译与版本、出版与传播、全球化思想、所有制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这些是最近十多年中研究的热点聚焦。由此可以看出,对《宣言》的研究无外乎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即《宣言》的翻译与传播、《宣言》的内在理论成果、《宣言》的当代价值。
(三)《宣言》的其他研究内容
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宣言》进一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一致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许文星通过比较恩格斯的两份草稿和《宣言》的结构、用词、内容等认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5]曾静从《宣言》的创作过程、研究对象等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整体而系统的理论成果。[26]
部分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宣言》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石大东认为,《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观之本,辩证分析社会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27]刘佳分析了《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群团工作的思想,他认为,群团组织的出现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合力”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社会历史现象。共同的生存境遇和利益诉求促使群团成员由个体走向联合,并孕育政党,因此,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组织建设。[28]陈玉屏对《宣言》中的民族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阶级对立和阶级剥削一消灭,民族敌对和民族间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这一重要论断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能把“民族敌对和民族间的剥削的消除有待于阶级对立和阶级剥削的消灭”理解为二者间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29]陈文娟、高赞认为,《宣言》为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方法。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宣言》,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30]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离不开教师。教师要“传道”,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31]思政课要直面当前教学对象发生的新变化,变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回击网络多元思潮的冲击,做好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切实提高思政课水平和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32]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宣言》中“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人本思想等内容。研究的角度呈现多元、跨学科的特点。
四、《宣言》当代价值的研究
(一)《宣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在2008-2018年间,对《宣言》当代价值或时代意义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侧重点。学者通过分析《宣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焕发出新的生机,进一步揭示出《宣言》是永不过时的真理。徐绯璐分析了《宣言》中“两个必然”的科学性,也解释了这条道路的曲折性和艰难性,认为在此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在曲折中不断前进。[33]吉炳伟同样认为,《宣言》提示我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进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发展的第一要务。[34]靳辉明指出在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宣言》内在的原理: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两个必然”的原理,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的原理,共产主义基本特征,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35]高丽萍认为,《宣言》的当代价值在于其现代化思想,我们需要不断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现代化因素,推进人类的现代化事业。[36]张明认为,《宣言》为衡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性提供了重要方法支撑,对开启“中国道路”的现代主义维度与探索现代性的“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引,所以我们在当代中国以开放性姿态来面对《宣言》,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焕发出生机与活力。[37]邓斌、苏伟也谈到《宣言》在当下的价值,《宣言》的价值逻辑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历史的、辩证的价值否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热情的价值肯定,对共产党的领导的价值肯定,对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的价值肯定,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的价值肯定等。《宣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高度统一的真、善、美,其中的价值逻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了多方面的体现,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38]
(二)《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继承和发展《宣言》原理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创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宣言》对中国道路的选择有非常明显的意义和价值。王灿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继承了《宣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基本原理和原则,以及共产主义的信念,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了《宣言》的原则。[39]吴宏亮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上的成就得益于《宣言》提供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40]更为重要的是,《宣言》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都源自于《宣言》这一科学理论,因此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不变初心,才能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才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41]彭萍萍则论及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价值理念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根本。《宣言》所蕴含的唯物史观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创性,并不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42]
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宣言》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高放认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科学理解《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43]张荣臣认为,基于《宣言》的原则和目前的挑战,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把党的政治路线和党建主线结合起来,推进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建设,清晰把握党建的总目标,科学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宣言》的基本精神。[44]张世飞和王立伟则研究了《宣言》中“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无产阶级党建理论,并指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发意义在于,要坚持以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根本方向;始终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45]《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对其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其价值也会更加凸显。
第四,心理安全。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加之受到成长环境和周边事物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特点也较为不同。学校应该展开心理调查,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并开设相关课程,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还可以配置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健康积极应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评述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4):116-122.
[2]姚颖.《共产党宣言》在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翻译与传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2):30-31.
[3]大村泉,张立波.《共产党宣言的传播》·翻译史概观[J].经济学动态,2008(6):13-14.
[4]闫杰花.《共产党宣言》在越南的传播与翻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5):85.
[5]张国伟.《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出版:基于传播学视角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85.
[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1.
[7]许黎英,朱顺佐.简论陈望道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建党活动[J].浙江社会科学,2011(6):117.
[8]王峥.陈望道——中文《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第一人[J].兰台世界,2013(34):26-27.
[9]康沛竹,孔娜.《共产党宣言》的早期传播研究—以《天义·衡报》为主的文本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71.
[10]王刚.《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以《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和传播为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3):61.
[11]王新刚.陈望道译本之前的《共产党宣言》译介及其政治目的分析[J].理论月刊,2018(8):37-42.
[12]陈家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和版本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8):116-133.
[13]陈红娟.概念厘定与译本甄别:《共产党宣言》汉译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2):73.
[14]李田心.《共产党宣言》首句翻译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5(6):136.
[15]刘明华,郭强.《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研究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7.
[16]刘明华.《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全球性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123-127.
[17]刘明华.《共产党宣言》序言全球化思想的三重视域[J].社会主义研究,2010(5):5-8.
[18]吴国清.用《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探求国际经济治理新途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5(11):94-95.
[19]田恒国.《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治理思想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1):27-28.
[20]赵馨姝,李传兵.《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理论月刊,2018(11):12.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37.
[22]董德刚.《共产党宣言》三个论断之辨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4):43-44.
[23]汪亭友.岂能如此曲解《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与董德刚先生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5):121-127.
[24]张旭.《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8(2):19.
[25]许文星.从《共产党宣言》的创作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一致性[J].理论月刊,2017(2):10-14.
[26]曾静.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理论月刊,2013(12):12-16.
[27]石大东.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与意义[J].新闻大学,2017(1):20.
[28]刘佳.《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75.
[29]陈玉屏.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民族”的重要论述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0):1-7.
[30]徐绯璐,贾凤姿.《共产党宣言》中的资本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J].前沿,2014(3):61.
[31]王成荣.立德树人重任在肩[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7(4):5-6.
[32]李杰伟.“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1):69-72.
[33]徐绯璐,贾凤姿.《共产党宣言》中的资本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J].前沿,2014(3):61.
[34]吉炳伟.重读《共产党宣言》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5):88-90.
[35]靳辉明.《共产党宣言》与现时代[J].科学社会主义,2008(1):15-21.
[36]高丽萍.《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前沿,2009(10):20.
[37]张明.《共产党宣言》: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时代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83.
[38]邓斌,苏伟.《共产党宣言》的价值逻辑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体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0):26-36.
[39]王灿.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宣言》基本原则[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7.
[40]吴宏亮.《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成就”[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12.
[41]房广顺,关震.《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思想教育研究,2018(8):34.
[42]彭萍萍.《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J].社会主义研究,2018(4):58-60.
[43]高放.《共产党宣言》当代解读[J].理论探讨,2008(6):1.
[44]张荣臣.《共产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69-70.
[45]张世飞,王立伟.《共产党宣言》与全面从严治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4):106-111.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y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n 2008-2018
LI Jie-wei
Abstract: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n 2008-2018 has maintained a high degree of enthusiasm for a long time,and the focus and hotspot of the research have maintained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practice.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the study of the inherent principle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the stud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angle was diverse,the content was in-depth and detailed,and the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trend was obvious.
Keywords:The Communist Manifesto Party;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Principle;Contemporary value
收稿日期:2019-03-11
作者简介:李杰伟(1991—),男,山西长治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6JDSZK046)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923(2019)02-0067-06
(责任编辑 侯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