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杨 倩,李 洁
(中国传媒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20)
摘 要: 利用博物馆的红色文物进行主题策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依据博物馆的功能和属性,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通俗性、人民性等根本原则,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展的传播优势,增强展览的逻辑性、主体性、趣味性,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到博物馆去参观展览,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受到人民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利用博物馆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现实的、可行的,是有独特优势的。
适时适度浇水,勿使田间受旱,可减轻红蜘蛛危害;加强巡查及时施药,把红蜘蛛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药剂可选20%双甲脒乳油1500~2000倍液,或75%克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45%超微硫磺胶悬剂4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或5%唑螨酯(霸螨灵)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5%倍乐霸(三唑锡)可湿粉1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
一、 新时代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背景
党中央对文物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推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我党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物资源,为当下利用博物馆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整理:1)删除调查对象很少的13岁组调查记录;2)利用家庭问卷和体检问卷,对年龄、性别等关键变量进行补充;3)对其它变量标记缺失、异常等情况。利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文物保护和利用政策的出台,为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物保护利用政策, 推动了红色文博事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 党和政府准确把握形势, 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和文物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推出一系列文物保护、传承以及有效利用的文件条例,为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发挥文物教育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3 年12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2016 年4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3]他指出,保护文物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强调要充分发挥文物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和作用。 2018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和10 月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4],为新时代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博物馆大发展为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为非学校类教育机构, 博物馆在推进公民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面向整个社会,面向男女老少,无论何种文化背景或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可来接受教育。二是以实物为载体,教育手段丰富多彩。博物馆教育强调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教育活动生动直观[13](P20)。 博物馆的以上特点, 不仅使博物馆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要求, 而且突显了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党史资料的系统保存整理,为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坚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归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用它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群众的需要、 目的及其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决定性因素。 ”[7]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产物,来源于对无产阶级的深度关照,它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性的原则。
博物馆通过整合种类庞杂的文物资源, 精巧设计,分类陈列,增强了观众学习内容的逻辑性。 严谨有序的文物陈列、使用得当的传播手段、主次分明的内容板块是一个优秀展览的标准, 它有利于展览活动达到最佳教育传播效果。 优秀的展览是通过策展人的精心策划而呈现出来的。 博物馆策展人通过对展品的主题划分和有序陈列, 在突出参观活动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同时,增强了参观过程的逻辑性,避免了参观活动的盲目性、无序性,使观众能够在排列有序的展品中尽快获取学习线索, 同时把握展览重点,进行逻辑性思考。
二、 新时代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
突出实践性,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9](P135)。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提出的, 同时也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得到推进与完善。 我们要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就要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否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变为空谈,人民群众的实践将失去方向。博物馆的学习活动有着明显的实践性。 人民群众前往博物馆参观展览、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带有主动性和自发性的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同一般的课本学习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学习主体是置身于一个生动形象的立体空间和特定场景中去学习展览内容的,这是一个由设计有序的主题、真实可见的实物资料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共同打造出来的空间。尤其在当下,策展人员在开发博物馆文物资源和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更注重观众的互动体验要求,他们常常在展览中设置实验、游戏等项目,通过数字技术营造虚拟场景, 开展模拟训练以及人机互动等活动,来增强参观活动的实践性。
(一)突出实践性
新时代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延伸体系向人民大众宣传、 普及和教育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 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7](P1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命题,是在党的十七大上正式提出的,但其思想内涵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 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 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并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8]因此,新时代我们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就是突出实践性、重视通俗性、坚持人民性。
现代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传递文物信息, 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通俗性奠定了基础。博物馆属于社会教育机构。 一方面,展览中的文物具有具体性、实物性和直观性等特点。无形的概念、 抽象的理论以及空泛的联想在此种环境下得以形象化、立体化,这就拉近了革命文物同观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博物馆展览内容的传递有赖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讲解员的解说。 观众从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文物的详情、历史背景;同时,讲解员专业而又通俗的解说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参观学习需求。 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通俗性原则就是,通过博物馆不同的展览方式、服务手段和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观众在博物馆更好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识。
(二)重视通俗性
重视通俗性,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心议题。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10](P467-468)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性,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接近人民群众,并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毛泽东同志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 气派”[11](P534),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避免“空洞抽象”,应该用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 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通俗性, 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弄得清,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人民大众可以理解的东西。
应用x2检验比较整改前后的药品基数不合理,标识不清,无标识以及摆放不合理情况。搜集比较的数例为300例。
小六子的妈一身病。肺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这个世界所有的病痛似乎都让她给承包掉了。他为马大脚顶班,就是为了能多挣几个钱给他妈去治病。
(三)坚持人民性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 我党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为红色文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题材。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以精神与物质形式存在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主要有遗址遗迹、历史文物、重要文艺作品三类[6](P94)。 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便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 马克思主义于1848 年诞生。19 世纪末传入中国, 至今已有100 余年的历史,它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中, 我党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是新时代我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服务公众的理念, 契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人民性的要求。中国博物馆从2008 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其服务公众的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中国的4600 多个博物馆中,免费开放的已达4013 个,年接待观众7 亿~8 亿人次[12]。 可以说,新时代的博物馆已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民大众的博物馆, 成为人民大众生活、学习的一部分。
三、 新时代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
上个世纪初,晚清状元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国人建设公共博物馆的历史。至今,博物馆建设在中国已经走过100 多年的历程。走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的综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作为教育、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逐渐走进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根据2012—2016 年全国博物馆名录统计,2012 年博物馆数量为3866 个,2013 年为4165 个,2014 年 为4510 个,2015 年 为4692 个,2016 年达到4826 个,五年增长24.8%[5]。 当前博物馆的迅猛发展, 为我们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现实契机、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分类陈列,有序学习——增强了学习内容的逻辑性
与传统产业相比,电子商务行业领域有它自身的特点。首先,电子商务是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是商务与网络的结合,既需要有相关的商业知识,也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其次,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大步前进的新兴行业,它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纵观这十几年的变化,他已进入加速增长的阶段。再次,电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变化,使得双方都不可揣测相互的需求性。由于中职院校建立电子商务专业时间较短,专业的电子商务行业在许多中职院校缺乏工作要求,对学生没有针对性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演进历程,相关手稿、书籍、艺术作品等文物十分丰富。当前, 以红色文物为主要展览内容的专题博物馆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 通过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把保存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一手资料等收集上来,进行科学策划和有序陈列,能够帮助观众把握马克思主义形成及发展脉络, 从而增进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的认知, 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场馆体验,互动学习——突出了受众的主体性
博物馆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场馆体验和互动学习。 让观众在沉浸式的场馆中了解红色文物信息、把握展览主题,突出了受众的主体性。在此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自主安排。这种活动的参与性较强, 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导式、探索式的学习。 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就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博物馆场馆学习优势, 让人民群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参观学习者充分沉浸其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技术支撑,助推学习——提升了参观活动的趣味性
博物馆传播方式的多媒体化, 克服了以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单一性, 极大地提升了参观者的学习兴趣。 口头宣讲、翻译出版著作、建立培训机构、 创作文艺作品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都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对受众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 而且缺乏形象性和互动性; 党校培训和集中学习往往使得个体的主动性不强;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互动性和灵活性,但学习者缺乏情感体验。而博物馆展览的综合性教育特征弥补了以上各类不足,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学习。 而今通过不同类型的文物的展出、专业性的设计陈列、多媒体设备的综合使用和讲解员通俗的解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能够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综合优势, 在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趣味性的基础上,让理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影响人民大众。
形态各异的展示媒介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极大地提升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的趣味性。 目前博物馆常用的展示媒介有:文物标本、文物标本复制品、图文版面、辅助艺术品(模型/沙盘/壁画/油画/雕塑/蜡像等)、新媒体设备(触摸屏/多媒体/影片/视频/动画/声光电合成技术/仿真复原)等。通过不同类型的展示媒介的组合,以及当下集智慧导览、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博物馆”,不仅能帮助观众梳理展览中纷杂的信息, 而且能直观生动地阐释文本,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有效地传播展示信息,激发观众兴趣。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推进其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新时代利用博物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需要丰富和拓展传播方式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和精神滋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EB/OL].(2017-10-27)[2018-12-09].http:/ /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
[2] 习近平谈文物保护工作的三句箴言 [EB/OL].(2016-04-13)[2019-01-28].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13/c1001-28273470.html.
[3] 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EB/OL].(2016-04-12)[2017-12-05].http:/ /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04/12/c_1118599561.htm.
[4]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 [EB/OL].(2018-07-29)[2018-12-21].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29/c_1123192714.htm.
[5] 王春法.关于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5).
[6] 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7] 课题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8 -05 -04) [2018 -11 -21].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zbmks200/.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10] 列宁全集:第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1] 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孙雪江.关于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近十年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
[13] 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Exploration of Making Use of Museum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YANG Qian,LI Jie
(School of Marxism,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0)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various ways, one of which is to organize thematic curatorial exhibitions by effectively utilizing the red cultural relics in museums.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such as practicality, popularity and affinity to the peo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unctional attribut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and explores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dissemination advantages of museum exhibitions under the new era conditions, so as to better accomplish the task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logic, subjectivity and fun.
Key words: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museum
中图分类号: G2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43X(2019)02-15-04
收稿日期: 2019-05-10
基金项目: 本文为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博传播路径建构研究》(BJSZ2019ZC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倩(1974—),女,广西玉林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李宏博]
标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 博物馆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