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由心生-浅谈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论文

“信”由心生-浅谈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论文

“信”由心生
——浅谈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

胡小琳*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 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是研究军人政治认同问题的重要前提,而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机制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内容,必须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其特征、作用及相互联系,才能全面揭示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 军人心理;军人认知;军人情感;军人意志;军人行为

心理学视角下的军人“政治认同”,是军人个体能动地对所属政治体系进行认知、分析、评判及行为反馈的政治心理过程。“政治认同”作为军人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军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高度融合、凝聚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力量和精神支柱,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渗透其中,意志(行为)贯穿于认同形成的全过程,三个方面互相支撑、相互作用,统一于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过程之中。

一、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心理初级阶段,也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留下“印迹”的开始。理解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认知过程的特殊性,有意识地设计、实施和完善这个过程,是政治认同能否形成的重要“门槛”。

(一)感知觉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人类的一切意识首先来源于感知觉。感知觉是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过程微妙又复杂,军人的政治认同是在一定客观环境中形成的,同时也是通过一定的认知媒介进入感知觉的意识层面的,因此,优化认知环境,改进认知介质是增强认知效果的有效途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环境创设和传播介质的选择是事关军人感知接受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一过程出现偏差,会影响后续认知过程的连续性和接受度。可以说,感知觉阶段的心理启动是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第一步,只有对政治认同的内容具有形象、完整、清晰的感知觉认知,才能为更进一步的深层认知加工提供“素材”。

(二)记忆、想象

感知觉只是对外部刺激(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和初步认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性认识”阶段,如果在我们感知器官接受范围内的外部刺激被撤除,感知觉的内容也随即不复存在。因此,军人政治认同不能停留在这一阶段,而要进入记忆、想象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阶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即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联系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军人对政治认同内容的记忆过程,就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将之在头脑中进行保存、编码和存储的过程。政治认同的内容体系是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层层深入,因此,没有这一阶段的记忆、理解、加工、存储,就无法真正接受政治认同的内容,也容易导致认知加工过程的断裂。

居然之家的吴经理说道:“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对家用电器产品有一个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些产品。同时通过这次的实践,提升自己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熟练掌握语言技巧。”来自高一三班的周芑含同学感慨道:“这次的实践活动十分有意义,增强了自己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更加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店长的带领下,学到了进口家电的类型及如何运用;也体会到了上班族的不容易,更加珍惜校园生活。”

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过程,包含认知、情感、需要等心理过程,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行为,而是一个需要长期了解、逐渐认可的过程。军人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转化,才能将理论内化到心灵深处,真正成为军人的政治素养。但真正接受政治认同并非易事,理论的晦涩、认识的艰苦、学习的枯燥都是认同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因此,持之以恒的意志行为就必然成为政治认同形成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

(三)思维

4) 成本分析显示,UV-CWOP方法处理纳滤膜浓缩液的成本较高,每吨水的处理成本约为150元,但是相比于蒸发、回灌等其他物理方法有明显优势,可将有毒有害有机物进行彻底的降解,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思维作为理性认知范畴的一部分,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点之一,恩格斯将其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心理学意义的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而间接性和抽象性是人类思维独有的特征。政治认同的内容,特别是理论、思想、观念、倾向等,属于人类意识中的高级形式,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意识形态体系,仅靠形象的感性认识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唯有通过人类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哲学思想的精髓。因此,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途径。不同事物的共性特征通过人类思维加以概括,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通过人类思维加以说明,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也可以通过人类思维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和把握,进而推理事物的历史脉络、认清事物的现实本质、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可见,思维对于军人政治认同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还是对观点发展的逻辑推理,都离不开缜密的思维,没有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无法理解政治认同的思想精华。

二、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情感过程

①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

军人如何形成真正的政治认同,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了解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探究军人内部心理的运行机制,有的放矢地进行政治认同的理论教育和心理引导,对于巩固和增强政治认同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意志(行为)过程

与记忆相比,想象是心理认知过程的更高级阶段,所谓“想象”即“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形象性和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征:形象性指的是想象处理的主要是直观生动的图像信息,新颖性指的是想象产生的新形象不同于个体亲身感知过的、简单再现于人脑中的记忆表象,而是创造性想象。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心理成分,它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强烈的创造欲望、丰富的记忆表象储备以及思维的积极性等主客观条件。军人政治认同不能依靠简单直接的“灌输”来实现,军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并运用不同方法来激发官兵的积极想象,以加速政治认同形成的认知过程。

意志又称为意志行为,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否具有意志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之一。恩格斯就曾说过,动物不断影响周围环境,就动物本身而言是偶然的事情,是无意间发生的,但是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则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它带有经过思考、有计划、有目的的特征,动物无法在自然界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只有人才能做到。军人接受政治认同过程作为一项持久复杂的活动,离不开意志努力的付出和行为实践的作用。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帮助军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通过反复阅读、潜心思考、深刻理解,加深政治认同感。如果没有常人的意志,也就难以深刻理解政治认同的内容。

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选择指向和动力增减的作用。情感的唤起与卷入是行为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理性认知之中包含着情感,情感体验影响认知过程,个体政治认同的形成是理性认知和感情卷入的共同作用。情感具有两极性,任何情感都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两级,正向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负向情感具有消极作用。当个体需要得到满足或者愿望实现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乐观的正性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消极厌恶的负性情绪。因此,充满正能量的情绪情感能够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的方向与强度。运用正向情感的增力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发现军人恐惧、愤怒、焦虑等负向情感,适时进行转化和升华,可以将负向情感转变为积极行动的动力。在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过程中,一味地讲授、灌输、说服往往收效甚微,需要激发军人积极的情感,向上的态度,营造军人易于接受此类信息的积极情感氛围,以健康的情感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和巩固。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追问,追问的问题可以是学生以往的典型错误,可以是问题的进一步拓展,也可以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运用。在不断的设问和追问中,师生和生生不断产生思维碰撞。

[ 注 释 ]

认知是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基础过程,但认知的整体过程,从启动、持续到发展,离不开人类情感的辅助和支撑,情感体验贯穿于认知过程的始终,以军人的某种态度和情绪为形式表现出来。情绪和情感合称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形式”,它伴随人的认知产生,并影响认识活动的进行,军人政治认同的形成,与积极乐观的正向情感密不可分。

③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63.

②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12.

3.2.3 单纯活检 如果TURBT术中观察见肿瘤浸润肌层可能性大,也可考虑单纯行肿瘤边缘和基底部活检。但若病检结果未能证实浸润,则需行二次电切,除非有其他因素促使行膀胱癌根治术。

④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71.

⑤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52.

4)从浮标站与周边站点的风速对比分析看,周边站点与浮标站同样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国家站对较大阵风的灵敏度要远高于其它站点,同时也发现浮标站与新沙岛站存在相对较好的一致性。

⑥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84.

[ 参 考 文 献 ]

[1]阮小玲.论新闻传播与受众心理图示的互动[J].现代传播,2007(5).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毛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 胡小琳(1979-),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研,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政治机关工作系,讲师,研究方向:军人政治心理。

中图分类号: E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7-0248-02

标签:;  ;  ;  ;  ;  ;  

“信”由心生-浅谈军人政治认同形成的心理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