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黄冈市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冈市论文,课改论文,区中论文,语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北省黄冈市作为国家课程改革38个实验区之一,2005年率先将新课标思想渗透到中考语文试题当中,将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反映在命题设计上,稳中求变,锐意创新,大胆突破。总览整套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给黄冈中考命题增添了“助燃剂”,命题在依据新课标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同时,还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理念,加强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命题既利于正确引导初中阶段教学、教研的工作方向以及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人才,也利于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教育性
试题的人文性和教育性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则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新课标要求传承人类文化这一新的理念下,黄冈市中考语文考查的文化含量大大增加,分值占整套试题的28%以上。其中第3题名句积累占4分,第4题警句品析占2分,第5题对古典名著《西游记》人物理解占2分,诗歌理解赏析6~8题占7分,古文阅读9~13题占12分,现代文阅读中的赏析类题占3分。这种多样化题型的设计,目的在于强化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同时,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非常重视考试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化特点。例如:补写题帮助学生认识“真诚”的重要性;品析题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敬畏自然,天人合一;辩论题拨云见日让学生汲取别人优点,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古诗文阅读诱发学生美好情怀,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斗志;《儿子的鱼》阅读是对学生进行“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为主题的教育熏陶;《母亲河的自述》促进学生关注生存环境,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综合性学习与探究更是给学生上了一堂“热爱家乡风土、传承中华文化”的实践课;大作文话题深入学生的思想之中,对学生分析自我、认识人生,进而正确把握人生具有积极意义。总之,这份试题熔语文能力测试和思想素质考查于一炉。
三、倡导探究、鼓励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理念反映在考试评价方式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题”,增加“开放性探索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立意具有新颖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黄冈市中考语文命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体现,涌现了不少别具创意、独特新颖的开放性探索题。如,第2题的补写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和个性;第5题准确测试出考生洞察名著、发表个人不同观点和看法的能力;第7题给学生较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作出独立的理解;第8题命题者有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再造想象,开掘自身的创造性;第12、13、17题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探究发现,陈述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试题设问宽泛,给考生较大的思维和答题空间,有利于考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第21题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从材料中寻找与文本的联系点,发现共同点、延伸点,得出结论。这实际上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学生研究的过程。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的考查,其答案多元、评分采意、倡导探究、鼓励创新的命题意识不言而喻。
四、重视能力,体现综合
近两年,中考语文试题对语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潜能和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意图也日益明朗,既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全面,具有综合性特征,也要求其语文能力向多学科迁移,要有深广的民族文化底蕴、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思维品质。黄冈市中考语文命题更加凸现了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综合化趋向明显加强。例如,“积累运用”考查部分有知识与能力的综合,重能力而淡化知识;“阅读理解”部分有课内课外的综合,重课外而淡化课内。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渗透地理、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知识点,而第5题和21题则与政治学科的勾连非常密切,可以说是语政结合,相得益彰。这类题型突破了只注重本学科单项知识考查的现状,注意了相关学科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此外,阅读题设计依据了课程标准中“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摒弃了文体、修辞等零碎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了整体感知、领悟理解、分析判断、捕捉信息、综合表达等多种能力。写作部分,大作文延续了“开放的话题”这个思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真情实感得以抒发,聪明才智得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