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亭》与张派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望江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中年时编演的剧目,是张派艺术的经典作品之一。这出戏以其清醇典雅且又闪动着喜剧情调的风格韵致,展现了张君秋先生那端庄凝重、流畅舒展的表演艺术特色,舞台演出极具光彩,多年来常演不衰,享誉海内外。
《望江亭》的故事,见于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旦》。1959年君秋老师与剧作家王雁合作,根据川剧《谭记儿》的演出本,并参考了关汉卿的原著整理改编而成。剧中的唱腔则主要由君秋老师设计创造。剧情描述:宋代,聪慧貌美的学士夫人谭记儿,不幸夫君早亡,又受到太尉杨戬之子杨衙内的无理纠缠,遂避居在清安观,每日为观主白道姑抄写经卷。白道姑的侄儿白士中,得中进士官授潭州太守,赴任途中探望姑母,与谭记儿在清安观邂逅。二人一见钟情互生爱慕,经白道姑巧妙撮合,有情人终成眷属同赴潭州。杨衙内闻知心生忌恨,乃与其父定下毒计,假造圣旨一道,并私带尚方宝剑直奔潭州,欲以“贪恋酒色荒怠政务”的罪名缉杀白士中,强夺谭记儿。消息传来,白士中焦虑万分束手无策,谭记儿却临危镇定:“相公不必多忧虑,退敌之策有为妻。”她扮做渔妇,巧施妙计,在望江亭内将杨衙内用酒灌醉,机智地调换了假圣旨及尚方剑。次日,杨衙内气势汹汹地闯入潭州府衙,正欲宣旨施威,才发觉阴谋败露。谭记儿出堂,痛责其无耻的恶行。白士中以假冒钦差的罪名将杨衙内捕拿收监。戏的结构精巧紧凑,人物形象清新鲜明。重点场次清安观邂逅定情含蓄而不失浪漫,望江亭与恶徒巧妙周旋紧张却趣味浓浓,加之张派那独具韵味、令人倾倒的华美唱腔,整出戏如诗似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戏中的主角谭记儿由青衣应工扮演,白士中、白道姑、杨衙内分别由小生、老旦、小花脸应工扮演。当年与张君秋先生合作演出的三位前辈艺术家是:小生刘雪涛、老旦耿世华、小花脸郭元祥。可谓红花绿叶交相辉映,堪为后学者的典范。谭记儿的艺术形象,在京剧中有着明确的流派属性。如同《锁麟囊》中薛湘灵的艺术形象属程(砚秋),《红娘》中红娘的艺术形象属荀(慧生)一样,《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属张。这是京剧流派的一个特色,是京剧前辈艺术家重独创,重个性,重风格,重戏德的传统。几十年来,君秋老师为这出戏,特别是为谭记儿艺术形象的塑造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谭记儿的重场戏有两段,一段是清安观巧遇白士中,一段是望江亭智赚杨衙内。清安观的戏是谭记儿第一次出场,君秋老师在这里使用了平展舒缓的四平调:“独守空帏暗长叹,芳心寂寞有谁怜!孀居愁苦泪洗面,为避狂徒到此间。”这至哀至柔、清凄幽婉的四句唱,正是谭记儿此时此刻情感境况的真实写照。唱段的末句用了个稍稍高挑的短腔,于平缓中顺势轻轻一扬,生动地点示出了这位青年孀妇愁闷忧烦,却又无可奈何的悲凉心绪。白士中的突然出现,撩乱了谭记儿的寂寞芳心。面对举止文雅、风度翩翩的一位至诚君子和白道姑的热情牵线,孀居三载备受辛酸的她,真个是怦然心动、意惹情牵了。“我本当允婚事穿红举案,羞答答我怎好当面交谈?”但她也深知,“今日里若将这红绳剪断,岂不是错过了美满的良缘。”谭记儿到底是胸含文采的学士夫人,想出了用藏头诗表白心愿的妙法——“且看他可领会这诗内的隐言。”诗头所藏的四字是:愿随君去,士中对以:当不负卿。二人终于喜结连理比翼双飞。而串联这段戏的,就是观众十分熟悉的“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扰乱”的南梆子唱腔。这段著名的南梆子是君秋老师在传统南梆子声腔的基础上革新创造出来的。整段唱清俏婉转,纤巧细腻,一波三折,声情交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谭记儿在见到白士中后“好—似我夫死后生还”,心潮涌动的情感波涛和微妙复杂的内心活动。尤其是传神般地刻画出了她对白士中内在倾心爱慕的喜悦和外在持重端庄的羞涩情态。当唱到“羞得我低下头手弄罗衫”时,人物那透视心态、维妙维肖的表演,总要激起观众的满堂喝彩声。张派艺术以唱为主塑造舞台形象无疑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特色。同时,君秋老师大方洒脱、舒展自如和尤重眼神运用的做工表演,也在智赚杨衙内一段戏中得到了精彩的展现。谭记儿为救夫难巧扮渔妇,身披蓑衣,划一叶小舟来到杨衙内泊船的望江亭。此时的杨衙内得意洋洋,正欲寻一佳人陪其消遣。谭记儿虚与周旋,通过送鱼、劝酒、索诗、假意允婚,弄得杨衙内神魂颠倒,终于智赚得手胜利而归。这段戏内紧外弛,颇具趣味。君秋老师以流畅自然的念白和传情入微的眼神变化,着意地表现了谭记儿的磊落沉稳、机敏聪慧;展示了谭记儿的胆大心细、善于应变、不温不火、不俗不艳,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张君秋先生是杰出的艺术家,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代宗师。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张门弟子成绩斐然。其中的皎皎者如薛亚萍、杨淑蕊、王蓉蓉、张萍等扮演的谭记儿,均颇得乃师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