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廖皓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8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10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7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7.27%,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指标,降低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左卡尼汀;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易引起患儿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10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患者资料整理并做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10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7例,患儿年龄6个月到10岁,平均年龄(5.79±1.24)岁;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2例。对照组患者55例,患儿年龄5个月到11岁,平均年龄(5.35±1.76)岁;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5例。将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比价分析,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检查,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卧床、抗感染、抗病毒等,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控制心律失常,给予维C等营养心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热联合左卡尼汀,浓度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黄芪注射液15ml,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一次;浓度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2g左卡尼汀,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一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变化。

1.4疗效判定

以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有所恢复,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复发,心电图检查异常,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持续升高,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变化情况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变化情况比较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上多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多因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与腺病毒感染引发[2]。目前认为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免疫应答反应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不及时,会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会导致患儿死亡[3]。研究表明,该病发病过程中尤其是炎症早期,由于病毒复制,心肌细胞损伤、丢失,心肌细胞程序性死亡,可导致心功能急剧减退。目前治疗上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心肌营养为主。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左卡尼汀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脂类代谢,降低心肌耗氧等作用。黄芪注射液属于中药制药,通过黄芪成份的提取制成的中成药,其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养元、养心通脉、扶正祛邪的作用,药物机制是通过激活患者身体的干扰素,抑制病毒的繁殖,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具有强心、抗病毒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7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7.27%,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指标,降低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西栋,张广兰. 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8 - 9,63.

[2]李勇,汪顺银,王强. 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82 - 84.

[3]焦俊香.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果糖佐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2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61-62.

[4]李莉.胸腺肽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7-8.

[5]张小霞,赵晓明.探讨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176.

论文作者:廖皓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运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廖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